中国军队广州江防重炮阵地,隐藏在这个山岗上

鹤岗炮台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的下庄白鹤岗上,沿着金洲路骑行,在一个红绿灯口停下,左手边有一块“金花古庙”的门牌,推着单车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参天榕树,左手边是十二颗刻有十二生肖的圆形石球,右手边则是金花古庙。询问当地的老人后,沿着金花古庙右侧的小道上去便可到达白鹤岗炮台。

白鹤岗炮台与白兔岗炮台、蝴蝶岗炮台、大坡地炮台、新西岗炮台、旧西岗炮台、四缝炮台共同组成长洲炮台。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白鹤岗炮台。

沿着小道往上走,小道左侧是尚在修缮的民居,顶上生长着果树,此时正是龙眼成熟的季节,铜板大的龙眼一簇簇地垂着,黄灿灿的果实令人垂涎欲滴,怔出神时忽然感觉有什么在扯着自己的鞋带,低头一看,竟是两条小黑狗,蹲下身子摸摸它们的头,小狗似是很享受地眯上眼睛,逗了一会儿便起身继续往前走,没想到它们竟也跟着上来了,蹦蹦跳跳的两条小黑狗似两团小黑球般,煞是可爱。

没多久,白鹤岗炮台的大门便映入眼帘了。门楼上方嵌花岗石门额,石额正中间镌刻“白鹤岗台”四个大字。落款是光绪九年(1883),左边刻着“两广总督张、广东巡抚倪、记名总兵锐勇巴图鲁邦督造,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柴熙”。“两广总督张”便是当时担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他也是长洲海防体系的积极推动者。

▲ 白鹤岗炮台

往里走抬头看便是满树的龙眼和叫不出名字的一团团盛放的紫花,甚是好看。右侧则为炮台石壁,线条分明、凹凸有致的砖块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接着往里走,来到了白鹤岗炮台的主巷道。长约45米,宽、高约3米。走进巷道内,石壁上的微微裂纹提醒着我它的年岁,每隔5米左右便有一个通道通往别处,巷道内虽算不上光亮,但也谈不上黑暗,望着巷道尽头的那处光亮,竟有种“曲径通幽”的感觉。

▲ 主巷道

走进右手侧的开口,映入眼帘的一个炮位,炮位是一个下沉式的“池子”,大炮就设置在里面。之所以是下沉式的,当然是因为隐蔽的原因,从外边看是看不到大炮的。踩着窄而细的阶梯上去,便是宽阔的视野,青青绿草地上,设了许多条小凹槽,在草地正中央,有一个较大的炮位,每一个炮位都设有扇形轨道,使得庞大的火炮可以在轨道上迅捷地调整射击方位。所用火炮是当时世界闻名的克虏伯制造,现在保存有一台,果然是庞然大物,没有轨道是没法巡视调整的。

三座位于“地下”的炮位,便是由位于地下的巷道连接。这条约45米的巷道除了连接炮位,而且还设有弹药库,以及士兵的营房。还挖出一个地下四合院,被称为“官厅”,是长官居住办公之所,每一处都有几扇雅致的红木窗。院子中间有个方形水池,水池的四面都是采取镂空式的花纹样式,显得十分别致。

▲ 官厅

▲ 弹药库、兵营

值得一提的是,在弹药库以及士兵营房正门的墙上都留有两个巴掌大的穿孔,或是用于运输弹药,或是用于架起枪支已不得而知。

▲ 炮台一角

▲ 炮台一角

游览全部的炮位,天也阴了下来,“轰轰”的雷声似是预示着一场暴雨即将来袭,100多年前,炮台的驻兵或许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看守这祖国的山河,无论是风是雨,是阴是晴。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Hash:596e5a0a7d756971aca51f1b97487ce97b57f67f

声明:此文由 黄埔文化遗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