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中央局驻龙冈的旧居和遗址群

来源:冯都、艾圣才供稿

编辑:欣晴(415835366)法律顾问:戴启旺 律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独有的党中央派出机构“苏区中央局”,是领导各根据地党的工作最高权力机关。从1931年1月成立以后,历时两年整,在中央苏区全面领导并精心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诸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其间曾在永丰县龙冈驻扎近三个月,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组织机构,领导第二次反“围剿”和第三次反“围剿”取得巨大胜利,昭彰了极为辉煌的战绩。1933年1月,“苏区中央局”在瑞金与来到苏区的党中央合并。

为何选驻永丰县龙冈

1931年春,蒋介石纠集国民党军20万人,在700里战线上,对红军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反革命大“围剿”。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从小布、黄陂来到青塘,4月4日与“中央代表团”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会合,接着同毛泽东、朱德一起商议第二次反“围剿”的作战大计。经过几次中央局扩大军事会议的激烈争论,于4月19日决定全军在23日退至大后方龙冈一带隐蔽待敌,准备首战敌王金钰部各师。

苏区中央局是苏维埃区域最高统帅部,它的总部和职能机关进驻哪里,便视为“临时首府”了,因此,选好驻扎地点成为一件大事。人们知道,四个月前的龙冈大捷,活捉了“江西剿匪总指挥”、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国民党军内部蔓延和笼罩着谈“龙冈”色变的恐惧心理,害怕领兵去龙冈打仗,因而永丰龙冈一时成为苏区最可靠、最安全的大后方,而且红军上下对龙冈倍感亲切,群众支前热情高涨,尤其是地方千余赤卫队员成了保卫龙冈的重要力量,加之龙冈库存了充裕的粮食和大批物资,足可支持34000余红军主力的作战所需。可是龙冈街上经济往来繁密,人多嘴杂,容易走漏消息、暴露目标,不利防空,必须在离龙冈街不远处寻找一个便于隐蔽的大村庄,以适应中央局各机关和附属单位的需求,中央局领导人选址目光投向距龙冈街仅3华里的大村张家车了。

张家车有1050年历史,村边是宽阔的龙冈河。该村地处河畔,张姓居多,古时主要靠用水车打水灌田,故名“张家车”,全村有近百户村民,人丁兴旺。张家车依山傍水,森林密布,有大樟树掩映,且地势平坦,距离龙冈街较近,采买便利,饮水也方便;不仅空气良好,而且能避免敌机轰炸,是一个理想之地。特别是村里拥有集体众产八个大祠堂,即老祠堂、苍崖祠、爱敬堂、灵廊堂、孝思堂、甘节堂、苍屋背、花厅下等共约面积5700多平方米,能圆满解决中央局各机关和所属单位的工作用房和领导人住宿、开会、学习的活动用房。

领导人下榻的旧居

1931年4月23日,中央局率领红一方面军34102人离开宁都,浩浩荡荡向龙冈转移,在龙冈至上固20华里的公路两边的村庄宿营三天,然后秘密西开东固待敌。中央局领导人项英、毛泽东、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朱德以及中革军委参谋长叶剑英都随部队进入张家车村,分别住在甘节堂和花厅下两个祠堂里,毛、王、朱在“甘节堂”住下后,思考着如何面对规模巨大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毛泽东在这天夜里,与王稼祥一直深谈到凌晨。

王稼祥自青塘会议见到毛泽东、朱德后,一再夸奖中央红军歼灭张辉瓒师近万人的特大胜绩,认为这一奇迹足以见证朱毛的奇才犹如当代诸葛亮。现在要打破敌人新的“围剿”,只有依靠朱毛的英明指挥,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王稼祥说:“我来中央苏区20多天了,所见历历在目,但因初来乍到,情况不明,还需请二位首长不吝指教。”毛泽东鉴于青塘会议上激烈、复杂的大争论,余波尚未平静,便乘机打开话匣,说服王稼祥心悦诚服地转变认识,全力支持朱毛的正确方针。此时,毛泽东便从铁皮箱里拿出一些文件和资料,详细介绍红一方面军的斗争史和一、三军团的发展沿革,阐述自己对第二次战争的动员、封锁消息、多方侦察敌情、组织战备训练、成立野战医院诸项工作的思路和打算。最后胸有成竹地对王稼祥说:“20万敌军均非蒋之嫡系,且分散在各地,而我红军高度集中,组织严密,只要选准敌人弱点,施行诱敌深入,紧密依靠群众,灵活运用战术,就能将其各个聚歼,最后打破敌人‘围剿’。”

早在“文革”伊始,红卫兵到龙冈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公社书记根据许多老赤卫队员回忆,提供亲身经历和口碑资料,都说张家车村是重要的红色村庄,毛泽东曾在该村从事过革命实践。为此,公社在甘节堂陈设了“毛泽东旧居”内容,供参观者瞻仰。

可是在1969年9月16日,当年毛泽东的公务员陈昌奉来龙冈落实旧居旧址时,回忆说:“第二次反‘围剿’前红军在龙冈集结时,主席没有来龙冈,也没有在张家车村住过,而是住在东固敖上。张家车那里是中央局住的,项英他们在那里,驻有电台、银行、印刷厂等机关。主席那时同项英他们早有分歧,两条路线嘛,主席不跟他们走在一起。”这席话的意思是说,“项英他们”(包括中央代表团)是来贯彻王明“左”倾路线的,项、毛有分歧和争论,行军宿营一般不在一起。这就一下子否定了毛泽东曾经在张家车居住过,自此以后,人们都误认为苏区中央局是王明路线的产物,不宜再宣传了。

然而,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实事求是路线,中共中央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上卷341—342页,明确记载了毛泽东1931年4月23日跟随中央局所有领导人一同转移到大后方龙冈的史实,这就有力戳穿了陈昌奉制造的假史料,驳斥了他十分错误的言论,甄别了龙冈张家车村跨越几十年的历史误区。

各机关单位遗址

近年来,我们在调访史迹资料时,获知中央局职能机关和所属单位坐落的具体地点,那就是总部驻在“苍崖祠”内,这是一座永丰南部著名的特大祠堂,约2000平方米,有中革军委、少共中央局、总工会执行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中央局政治部、组织部、宣传部、保卫局、军需处、军医处、秘书处以及后方办事处、粮食发放处等,旁边是总部的大食堂。5月下旬,曾山率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也到这里住了10天,再去宁都。

项英从上海带来的15瓦电台放在约有650平方米的“灵廊堂”内(这里还筹办了红军医院)。缴获公秉藩师100瓦电台则放在有450平方米的“孝思堂”内。中央印刷厂安排在有500平方米的“老祠堂”里。在池塘边有一座约600平方米的“仓屋背”祠堂,是江西省工农银行和有100支短枪的手枪队驻地。红军粮食仓库则设在有550平方米的“爱敬堂”内,后来白沙战斗缴获的大量面粉就存放在这里。此外,随红军主力前来龙冈的非战斗人员和家属,也分别安置在上述各祠堂住宿。

中央局纪律严明,是革命大熔炉。临战时,采取一分为二的方式开展工作,即中央局各直属机关和附属单位驻扎在龙冈张家车村,而首长项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则随朱毛在前方指挥打仗。一个月后,中村战斗取得巨大胜利,敌人有撤退迹象,加上党中央来电规定,中央局专职领导人不宜随部队在前线指挥。5月23日在南团决定:项、任、王、顾返回大后方龙冈中心区固定下来,领导各部门日常工作,并恢复毛泽东为书记的临时总前委,统领前线军事。尔后中央局的指示,便由任弼时在龙冈运用100瓦电台发出,每天与朱毛首长通话联系。6月上旬,党中央从上海来电,增补邓发为中央局委员,分管保卫工作,也住在张家车村。

中央局在龙冈建立和健全了各项制度,部署了许多重要工作和任务,诸如筹备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中央政府,搞好各地代表选举等。特别是为庆祝建党10周年,在7月1日向党贡献三件大礼:一是创办中央苏区最早的“党训班”,这是中央苏区党校的前身;二是创办团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不定期),两年后成为仅次于《红色中华》报的最大刊物;三是创办中央局机关《战斗》报周刊,前后出版4期,因敌人进攻龙冈和印刷困难而停刊。

在龙冈近三个月,中央局及其职能部门所下达的文件和上呈的汇报材料共有20多件,主要内容都是指导第二次反“围剿”和准备第三次反“围剿”等一系列工作,中央局基本成为“肝胆齐全”的领导机关了。

中央局与广大群众是鱼水关系,驻村机关干部、工作人员与村民相处十分融洽,他们帮助村民莳田插秧。村民也热情好客,看见村里着装一致的红军,总是笑脸相迎,他们分不清谁是兵、谁是官,多大官,更不知其姓名,连各祠堂驻入什么机关也说不清楚,只猜想是中央政府吧。笔者进村采访,他们说:“我们张家车在头次革命时,驻扎过中央政府啊!”一句洋洋自得的话,显示了几代村民的无限豪情。

7月20日,国民党第19路军韩德勤师侵占永丰县沙溪后,向南40华里的龙冈大举搜索推进,苏区中央局被迫全部迁出龙冈,经兴国南移到于都桥头圩,22日与建宁千里回师的朱毛红军主力会合,然后一同去兴国指挥第三次反“围剿”。

国民党第三次反“围剿”惨败后,恼羞成怒,命令第53师开赴东固,其中157旅来龙冈,于9月13日烧杀抢掠,将龙冈街、张家车等一大片民房焚烧殆尽,无一幸免,名气很响的八大祠堂也化为灰烬。上世纪四十年代,张家车村只重修了两个祠堂,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其它6个祠堂的基脚和残墙、断壁依然清晰存在,可见一斑,故而堪称为革命历史遗址群了。

2017年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号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永丰县将重要革命遗址修缮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最近出现了良好的兆头,对中央局总部驻扎地2000平方米大祠堂,按原基脚已经复原,对毛泽东等领导人居住的祠堂也进行了修复。同时决定筹办红色陈列展览,使苏区中央局在龙冈领导反“围剿”的光辉史迹得以遗存,让世代人民前来学习和瞻仰,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简介

冯 都 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 党史专家

艾圣才系永丰县佐龙二中教师,永丰县党史学会会员

征稿启示

“永丰网”微信公众平台,特邀您投稿,把更多的永丰美图、美文传递给更多的永丰人;

Hash:c93c9e06f9c51949ae3d7c712c04aed405fc1dc7

声明:此文由 永丰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