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摄影

各位影友、各位亲朋好友新年好!猪年伊始,籍此帖同大家拜年,感谢各位对【摄影交流】公众号多年的支持!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生活顺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我们会继续努力摄影创作,上传更多更好的作品给大家欣赏,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摄会友,以图会友,办好这个公众号,希望大家更多的在这里留言,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给我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再次感谢大家!

视频:【发现广东古村落】全部是用无人机航拍的画面,视频时长10分钟,请在有WiFi的条件下观看。

近年来,广东官方宣布评选出来的古村落是发布了很多批,真正有价值和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其实不是很多,有建筑特色、有历史价值的就更少。我在2017~2018年间,在广东各地搜索游览和拍摄了十几二十多个古村落,现在精选出十三个比较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保存得比较好的古村落介绍给大家。我大部分采用无人机航拍摄影,这样从更多的角度、更能完整的显示这些古村落的风采和特点,希望大家会喜欢。

高要蚬岗村:

蚬岗八卦村,位于高要市蚬岗镇,广肇高速公路高要蚬岗出口旁,距肇庆城区15公里,距广州市区60公里。由蚬岗一村、蚬岗二村和蚬岗三村共同构成。据有关史料记载,蚬岗八卦村从明初开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有两大特点:

一是该村呈蚬状八卦形,凸显八卦玄机。蚬岗村地处水乡,四面环水,赫然一个巨蚬蛰伏水中。村中民居按八卦原理布局,依岗而建,从空中俯瞰整个村庄呈“八卦”形,一幢幢房子构成一个个圆圈,结构整齐,地势天成,图案优美。“八卦”直径约600米,约20圈左右,每进一圈,房屋递减,至岗顶最后一圈房屋约有10多间。岗顶乃八卦中心,原栽种有8棵古榕树,暗含乾坤八卦玄机,分别种于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方位。村庄房屋按八卦封形排列,村道以咸水石铺砌,纵横交错,错综复杂,机关重重,恍如迷宫

二是该村祠堂多,俗称“八卦十六祠”。蚬岗八卦村圆形的环村大道上不同的方位建有16个祠堂,有的祠堂相隔只有几米远。最具代表性的是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重修于清代光绪年间的李氏大宗祠。祠堂为三进三厅,气宇恢宏,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全村共有8个出口,8大水塘,每个出口均载种有古榕树。整个村庄布局精巧玄妙,把十六祠分布在八卦迷宫中,蕴含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八卦数理玄机,意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及后是八八六十四卦,最终生生不息……

综合上述,蚬岗八卦村又有以下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水多寓意以水为财;二是祠堂多寓意旺丁兴族;三是榕树多寓意福荫子孙。这三大特点皆体现了“八卦十六祠”的道家文化理念。

蚬岗八卦村有李、叶、邓、尹、石、钟、何、陈等17个姓氏,其中以李姓人士居多。李氏始祖名秀卿,明初自南海小塘移居至高要蚬岗村的西南门里,经过600多年的繁衍生息,李氏族人自分为五坊十五里。其他姓氏均在明朝期间由南雄珠玑巷等地移居至此。这些不同姓氏的先祖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村落?是自然而成,还是别有用意呢?入村探访,领略道家文化精粹,亲历玄机重重的八卦迷宫巷道,体味十六祠的古朴与敬祖睦宗精神,见证一个个家族的兴盛,真是越走越奇,越问越奇……

高要黎槎村:

黎槎古村落位于高要市回龙镇北面的黎槎岗上。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南宋时期,由于该村没有水利堤防设施,低洼地带常受洪水淹浸,所以村民们多将房屋建于山腰上。因该山岗形体似凤,故又名“凤岗”。黎槎古村呈八卦形状,布局精巧,暗藏洛书河图的玄机,以中国古代儒家论述万物变化的重要经典——《周易》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即“-”和“--”的符号形状把房屋建在一座凤凰形的名叫凤岗的小山岗上。这些房屋依山而建,环水而设,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卦形排列,呈圆形分布,一座座一排排,一圈接一圈,玄机重重,风格独特。整个古村呈大围屋形状,古屋、村道分布走向状似八卦圆形,周边是圆形的护村池塘与环村大道,仅有南北两个出口与外界陆路相通,又具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封开杨池村:

坐落在封开县罗董镇,距县城江口镇28公里。是一个明清文化遗产地,被称为“岭南第一村”。 从远眺望,整个杨池村古屋环拱相接,庄严肃穆,是古香古色的古代建筑群,体现着明清时期独特的建筑风味,青山环抱,绿水萦绕,曲径通幽。从外面看,小村像一个世外桃源,而置身其中,又仿佛进入了一条时光倒流的隧道。这里四处环山,林深树茂,空气清新,环境深邃,风景旖旎,走进杨池古村,就像身处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而有“不辞长作杨池人”之感。杨池古村,建于曲径通幽,山环水抱的山坡上,整个村寨都顺着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不仅立体感强,而且通风、取光、排水理想,对人群的居住极之有利。村寨共有60多间砖木结构的硬山顶或歇山顶体现明清建筑风格的两进或三进房屋,其中有五间是书院(学宫),一间古代钱庄。杨池古村里的居民全部姓叶,就像一个叶氏族落。在叶氏祠堂前面有一眼池水,常年碧绿,清澈见底;池边上有纤细杨柳,和风依依。池上的柳树,柳影倒印池中。故此称为“杨池村”。

封开杏花村

杏花镇在具有岭南历史文化之乡称号的封开县中部,距县城江口 39公里,杏花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天下第一石——斑石屹立于镇内,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杏花村位于杏花镇,村中“杏花十二座”古屋群最为令人慕名。十二座为风火山墙装饰的合院式宅第,四进三横,外面排屋包围的大型住宅建筑群落,该建筑始建于清初,每座四房一厅,两旁各一排附房,整个“十二座”共有88间厅房,一个主门楼出入,门楼两旁挂有遗留下来的“鸿禧”牌匾和“厚德载福、瑞气呈祥”联语,文化内涵和家风遗训都十分渊长深厚。伍氏大宗祠、花厅、蔼然书室、古井、会堂等保存完整,极具考研价值。村内四塘相连,青竹摇翠,民风淳朴,是观赏古民居、了解当地风情、享受田园风光的好地方。

怀集扶溪村:

扶溪村距离怀集县城22公里,早在2009年已经被冠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扶溪村的古屋武威堂是明清时期的“兵营式”大型民居群,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扶溪村武威堂坐南向北,背倚“白鹤山”,紧靠“皇帝岭”,前接“蛙鸣塘”,面向大平川,占地面积6020平方米,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五间堂屋构成,中轴线正对白鹤山山峰,主堂屋沿中轴线而建,两旁分别为两间辅堂屋,左右两厢分别由八套厢房相辅。源白鹤山,绕皇帝山而下的潺潺流水从东西两面环堂屋而过。庄园设有前池塘、围墙、前门楼、前庭花园、笔楼、前厅、天井、回廊、祖殿、后堂等,后楼是一座形似官帽的三层楼房。扶溪村的外围是由围墙、炮楼、门楼紧密相连而成的,这种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建筑结构,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保护扶溪村的村民免受山贼、野兽的侵犯。从这种匠心独酿的建筑构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古人的非凡智慧。

怀集坳仔大浪村:

大浪村位于怀集县坳仔镇。该村创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约27万平方米,传统建筑4600平方米。村中完好保存着“九九奇门六德堂”、“广州起义烈士郑作贤故居”等百年古建筑。六德堂融合岭南、闽南民居风格和儒家术数经典,巧用“九”数。九九奇门村六德堂是当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后裔的故居。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主体建筑群布局大体为:沿中轴线中设三进大厅,后设楼房、碉楼、花园,前置小院;左右两厢各配三套厢房相拥抱。整个建筑群共设有大门小门99道、大窗小窗99扇、长巷短巷99曲,并以99级铺石台阶与村前小码头相连。正厅、厢房、回廊、天井、前院、后花园等,以门相通,以巷相连,门中有门,巷里有巷,屋内有屋,环环相扣,是一座规模宏伟、别具一格的古典庄园。由于在巧用"99"奇数设计布局,故又被当地人称为"九九奇门六德堂"。

潮州象埔寨

象埔寨,位于潮州市潮安县古巷镇古一村,东距潮州古城约8公里,座向为座西南向东北。古寨于南宋景定三年即公元1262年开创,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明清发展盛期的贸易商埠,也是目前粤东地区保存完整年代久远的古寨之一。 1987年12月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广东省宣布为广东省古村落。寨中建筑布局严谨规整,建制为三街六巷七十二座厝,住房全属陈氏家族。一进入寨门,是一条大通道,直通大宗祠陈氏家庙孝思堂。大宗祠位于寨中后部中央,大宗祠屋顶为悬山顶建筑,是一座金碧辉煌、典型的明式建筑。大宗祠前面是留芳亭,留芳亭的建筑为“八柱四垂”,犹如龟头。这种三进祠堂前面是留芳亭的格局,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的一座。大宗祠左边是西湖公祠(二房祠),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右边是松轩公祠(房祖祠),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九月。这两座祠堂都是宫殿式建筑风格,外埕配“龙虎门”的建筑格局。龙虎门为南北向,门脊为楚尾花。西湖公祠龙虎门正面石刻匾额“二房祠”,背面匾额龙门为“奕叶流芳”,虎门为“崇禋世祀”。松轩公祠龙虎门两门亭正面石刻匾额为“房祖祠”,石刻书法刚劲有力,四座门亭高大、雄伟、壮观。松轩公祠前面是雍穆公祠,建于清道光十七年,是一座华贵尚美、精雕细刻的清式建筑。

潮州龙湖寨

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就在公路边,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寨内庭院深深,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错节随处可见。 古寨内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古寨的结构很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加上该寨四周韩江水、池塘湖水环绕,因而称“龙湖”, 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龙湖寨为多姓聚居之地,帮书斋名称有以姓氏郡望命名的,如黄姓的“江夏家塾”﹑许姓的“高阳家塾”﹑肖姓的“肖氏家斋”.但更多的是由邑绅或进士﹑举人命名,如“梨花吟馆” “读我书屋”“抱经舍”“雨花精庐”“怡香书室”等等,书斋名字可谓各具意蕴,别有情趣。看来龙湖寨肯定是个尊师重教的地方。龙湖寨内还有不少人居住,在小巷里转来转去的时候,可以看到不少的摩托车停在屋前,不过居住在寨内的生活上好像也不太充裕,可能有几个钱的都已搬走了。

南海松塘村:

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以“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古老坊巷为肌理,为数众多的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井古树等点缀其间,构成完整的历史风貌。村中传统建筑规模达20275平方米,代表性建筑有“区氏宗祠”、“六世祖祠”、“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明德社学”,“养正书舍”、“培元书舍”、“汇川家塾”、“孔圣庙”等。村中历史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艺术的“三雕一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松塘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在明、清两代,考取进士者五人,行伍出身而晋身府台者一人,考中举人以及获颁优贡者近二十人。其中,区玉麟、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四人入职清代翰林院,故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誉。至近代,又有革命先驱区梦觉等。这些历史名人的府第、故居都保存完好。较著名的有区大原故居“司马第”、区大典故居“太史第”及区梦觉故居“光荣之家”。村内还保留了一大批文辞隽永、内涵丰富的精妙古联。门楼巷名、村训格言,历代公益善举之引文、碑铭,以及赋咏松塘古八景的《松塘古名胜纪》等古人的遗墨瑰宝,保存完好。

从化钟楼村:

广州市从化区神岗镇有一条古村落,名叫钟楼村,村中是一片有百多年历史、基本保存完整的旧屋。村中间是一个有99道门的祠堂,村四周有四座用以自卫的堞垛,村外则是壕沟,类似古城池的护城河。如果你沿着村子流连一周,便仿如回到古代小王国。在这个“小王国”里,住的人全部姓欧阳。 据欧阳氏后裔欧阳宇团回忆默写出来的《钟楼记》记述,钟楼村建于清朝同治已末年(公元1862年)。整个村落依村后挂金钟山而建,座西北向东南。村口有座门楼,开一小拱门,上书“钟楼”二字。村落四围3米多高的城墙,4个主要制高点建4个两层高用以放哨、观察敌情的堞垛。城墙外围是宽2米多、深3米多的护城河。护城河从村前划一而过,绕到村侧,顺山势而上,直至山顶,既可防护排洪,又把村落与四周分开。村落左后角有五层高的炮楼,四五层四面墙开狭小工字形和圆形枪眼,与四个堞垛遥相呼应。这些壁垒森严的城墙、护城河、炮楼,在动乱岁月可保证全村避免土匪的袭击。

从化宣星村

宣星村,这座距离广州市区约70公里的从化古村,虽然离广州很近,但这里却是另一番远离都市的古朴风貌,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个元末明初的古村落,有着千余名刘氏家族的后代。广传汉高祖刘邦之七十世孙刘玮,是最早来到这个村庄的人,为躲避元末明初的战乱,出生在江苏徐州一带的他与众多南迁者一样,朝两广、福建奔进。当年他南迁路线,自江苏渡江入江西,跨越五岭至广东,于江西省接壤的南雄市珠玑巷休憩安身;而后因北方大批难民涌入该地,地狭人密,难以为生,于是改迁至广州高第街;接着再迁至罗岗,最后在从化温泉镇宣坑一带落脚,这里也就是如今的这座村。

英德山樵坪村:

位于英德九龙镇的山蕉坪村,据说以前是一个贫困村,现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丽乡村”,该村房子整齐划一,有如农场的集体宿舍,是围屋式的古村落。现在也是开发为旅游村,建有宽大的停车场,村头公路边建有大牌坊,上书“中国最美丽乡村”,路过的车辆游客都会进去观光。

英德白石前村:

白石前村位于英德黄花镇西南面的公正村,背靠英西峰林式的石灰岩丛山,村前是整齐的稻田,村里有多座前清时期的建筑物,类似碉楼炮楼的形状,已经被后期村民兴建的住房包围,但是仍然保存完好,而且有人居住。

暂时奉上这十几个古村落的部分图片和视频,我仍然会继续在广东和邻近的省份去发现古村落,会把它们拍摄下来,让有兴趣的朋友了解更多,不要让岁月时光埋没这些古村的风采。

Hash:413667ff3ee7512c40915320d0c81f86d4443807

声明:此文由 摄影交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