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三国摩崖石刻 | 传说中的天书
沁河
沁河岸边悬崖上有“天书”,附近村落里有几个读书人去抄写过,回来比对后,都不一样。父亲读中学时曾结伴去抄写,半路遇到亲戚,亲戚说很危险,劝说他们回去。“天书”在河岸边黑水潭的悬崖上,没有路,即使攀爬上去抄写时也是胆战心惊!父亲说的“天书”就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谜。
三国石刻拓片照片
读大学时,有一年放寒假,我在市区裴池善先生那里看到悬挂着的拓片。拓片上有段生龙先生的题跋。我学过点儿书法,知道拓片是三国时期的隶书石刻,童年的天书之谜才得以解开。此后看到石刻在上世纪70年代被测绘人员发现的文字报道。后来,听说修有石阶可上去观看,心更向往之。2004年夏,我终于有幸一睹拴驴泉三国摩崖石刻的风采。
悬崖上的石门和摩崖石刻
拴驴泉三国摩崖石刻在山西省泽州县山河镇境内。游客到景区沁河北岸悬崖崖壁上,在距地面约100米处方可仰视。摩崖石刻高约0.7米,宽约0.6米,共9行95字。凿刻的文字为:“正始五年十月廿五日督治道郎中上党司徒悌监作吏司徒从采位下曲阳吴放督将师匠徒千余人通治步道作偏桥阁凿开石门一所高一丈八尺广九尺长二丈”。后有三行落款:“都匠木工司马陈留成有、当部匠军司马河东魏通、开石门师河内司马羌”。
三国摩崖石刻
石刻字形结体方正,透露着汉字演变由三国时期向魏晋时期过度的一些痕迹。石刻的笔调沉稳中透露出少许率意,开始的两行字“正始五年十月--- -郎中上党”等字厚重方正。结尾的三行有的字用笔略显纤细空灵,或许是因为落款谦虚使然。中间的“九”字行笔就有行书笔意,显得很调皮。“文、尺”等几个字的收笔燕尾向上挑出,能气十足,在大多行伍般整肃般的字形里显得调皮有趣。最后三行落款显示是三个司马合作完成此项开凿工程的,司马到汉代已经不属高级军阶。我想这书丹刻石的地方叫人胆寒,也叫人心生豪情,书丹者和刻工的审美也各有不同,也许哪个司马饶有兴趣写了几个能气的字,好像要在方寸间向后人展示了他们三个人的小三国。
黑水潭
据考证,我国古代建元“正始”者有四:北燕高云之正始,三年而终,且今晋城市不在其统辖区域﹔《北史·蛮传》载樊素安之正始,今晋城市也不在其统辖区﹔北魏宣武帝之正始,五年八月便改号永平,无十月﹔该摩崖所载正始五年十月,只能是曹魏齐王曹芳所用年号。由此可知,这是迄今为止,山西境内发现较早的一块摩崖石刻,也是迄今为止晋城市发现的最早的摩崖石刻。
沁河
在发现前当地人不识隶书,将其传为天书。该石刻记载了三国曹操曾孙魏齐王曹芳当政五年前后的事情,记载当时的上党交通官和工程兵部队千余人通力协作而兴建的从山西通往河南曲阳(今济源市西)的一条通道,或作军用,或作商道,两者兼而有之。碑文中所记载的“石门”,是山西有史以来修建的最古老的隧道,比我国公元63年建成的七盘山古隧道还高出0.74米。
摩崖石刻附近方圆十几里的群山中有名为备栈、漕河、拴驴泉、饮马道、瓮河等小村落。还有司马懿藏兵洞和沿沁河的古栈道遗址。这些历史遗存在沁河的涛声里叫人遥想那将近两千前的三国往事。
艺术欣赏
郭关简介:一九七六出生于湖南,画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书画、音乐、诗文、斫琴、装置等领域;知周易、晓音律、好古琴、喜操《幽兰》《广陵散》;二零零六年闭关参禅一年,出关后系统研习中观、唯识学,画风大变;二零一三年入龙虎山修道,通斋醮科仪;其曾就学于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硕士。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郭关绘画全球巡回展”已在台湾、佛光山、英国、墨西哥等地圆满举行。台湾建立有“郭关艺术馆”,长年展示郭关作品数百件。
《东渡》 古琴演奏:郭关道长
Hash:fe115cb4b785d73b99bc798e9e74ada95cf7b90b
声明:此文由 艺道书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