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康有为故居

小楼

旧事

翻开中国近代名人的一些著作或者回忆录,不少文中会出现“青岛”的字眼。在他们轰轰烈烈的人生中,青岛旧居几乎是“世外桃源”般的温柔乡,他们在青岛的故居见证了青岛人文发展中引以为荣的一段历史。这些故居留驻的岁月屐痕,于光影里不仅呈现了美学意义的历史斑驳的印记,也有了放飞翩然遐想的生命力。

康有为故居为青岛市第一个对外开放并辟建为专业特色博物馆文化名人故居,是青岛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隐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丰富的内涵,记载和彰显着康有为思想成就及传奇的人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康有为故居,重温峥嵘岁月。

名人简介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广东广州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康有为的事业成就涉及多方面,皆有惊人建树,仅著述就有700多万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辑成《南海先生诗集》。其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欧洲十一国游记》等。

故居概况

“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

——康有为

康有为故居位于青岛市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是一座具有欧洲田园风格的德式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128m2,是青岛最早的德式建筑之一。

此楼始建于1899年,原为德国总督初来青岛市的宅第,1923年康有为来青岛时购得此宅。此后,他每年都来此居住一段时间,直到1927年3月病逝于此。

此楼整体建筑风格类似于当时北戴河海滨浴场的夏季别墅。屋顶铺中国瓦,四周围以敞廊。阁楼正前方外凸一片实体墙,顶部处理成阳台,下部开拱门,作为建筑的主入口。地上一层的南面设计成凹廊的形式,可用来观赏自然景观

青岛之缘

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时,康有为痛心疾首,上书光绪,陈言变法图强的紧迫性,此为著名的《上清帝第五书》,但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后来1918年一战结束后,康有为再度向当政者发出收回青岛的呼吁。然获知巴黎和会主权交易的内幕,他吁请举国团结,一致对外,坚决收回青岛主权,次年5月4日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北洋政府最终没有在条约上签字,最终于1922年12月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了青岛。

1923年康有为寓居青岛,他利用比较宽绰的住所,展览自己收藏的海外文物及中国古代的字画、瓷器佛像等,多次开设古董与艺术品展览会,这些文化活动充实着康有为晚年的思想生活。

从1917年初临青岛,到1927年在青岛逝世,整整10年间,康有为写下了大量吟咏青岛优美风光的壮丽诗篇,如《青岛会泉石矶望海观潮高至数丈异观也》一诗:“海水冥濛望石矶,怒涛高拍入云飞。飞帆渺渺和云水,高玉青青日落时。”

康有为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赞誉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车可舟,中国第一”,那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赞语,成为了青岛百年来城市风貌总体规划始终恪守的准则。仅此一点,康有为的名字就已经与这座城市融在了一起。

如今,位于汇泉湾畔、小鱼山下的康有为故居,已经成为“文化青岛”的一个重要象征,俨如近现代文化的一个路标,历经风雨而演成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处人文殿堂。

1

END

1

图文 2020级食品加工与安全硕士研究生党支部

编辑 阮文政

初审 刘思露

审核 曹亚楠

Hash:498ee6383141a789d3fa6ff3f45f72e1bc73ff99

声明:此文由 教育账号讲教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