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在黄圃建省级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

黄圃海蚀遗址。记者吴飞雄摄

昨日,市国土局发布公告,我市拟在黄圃建设面积约1.5平方千米的省级地质公园,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这些资源,推进中山旅游业发展。

公园面积约1.5平方千米

据公告,公园面积约1.5平方千米,以大岗山、走马山、正南山雁塔山、尖峰山为中轴,北部新丰北路为界,南部至尖峰山南边山脚,东部北段以观仙路为界,南段以山脚为界,西部以山脚为界。

公告称,黄圃镇的海蚀遗址等地质遗迹资源品质优越,生态环境优美,在省内具有典型地质科学意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为了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这些地质遗迹资源,推进中山旅游业发展,拟建省级地质公园

海蚀遗址成公园“主角”

记者了解到,地质公园的范围与黄圃镇鳌山村古村落保护区有所重叠。该古村落保护区是黄圃历史资源比较丰富、集中的片区。

其中,海蚀遗址位于鳌山村石岭村的魁楼岗(东坑大冈一带)东面山脚,占地2500亩。它是广东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规模最大的海蚀遗址,连绵长达300米。

据地质专家考证,此海蚀地形主要形成于晚全新世之前海侵时的古珠江口海湾岛屿时期(距今约7000-2000年)。《黄圃历史文化丛书》则称,黄圃海蚀遗址是广东为数不多保存最完整的海蚀遗址,是继广州七星岩古海蚀崖后,广东境内第二个做过水准测量的古海蚀崖。

公告中提到的大岗山,即海蚀遗址所在;走马山山坡石岭上街是黄圃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之一,西边山坡金钱地是黄圃最早商贸集散地……

建地质公园促进科普和旅游

地质公园的“主角”海蚀遗址,如今已初步得到了保护和开发利用。景点周边的道路已修好,所在位置也变成了一个休闲旅游景点。“建地质公园主要是科普和旅游。珠三角很少有地质公园,中山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稀有资源。”黄圃一名参加地质公园申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拟划定的区间内,尖峰山黄圃公园一期建成的登山径也已投入使用。黄圃公园包括尖峰山脉三十六级古石径、宋代码头、鳌山历史街区、海蚀遗址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按规划,将建设集历史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群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黄圃公园,打造中山北部森林公园和黄圃观仙路旅游带的重要景观。

来源:中山商报 作者:记者黄凡

Hash:3f922230a724a950104c063015bb08fcff12f39c

声明:此文由 城市生活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