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山市心肺”之称的长江水库建成史
2015年8月19日航拍长江水库
第三届中山市档案杯“拍摄民生实事 记录中山发展”摄影比赛入围作品《长江水库》
长江水库位于中山市中部,有“中山市心肺”之称。其自然环境之优美,为中山人所称道,东南西三面绵延着五桂山山脉,莽莽群山、重峦叠嶂,一望无际的松林、杉树、樟树……郁郁葱葱、如绒如砌,倒映在湖中,有叠翠之风韵,“长江叠翠”美誉由此而来,于1998年被评为新“中山十景”之一。
2012年长江水库风景
其实,长江水库作为中山的第一座中型水库,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它所具备的防洪、供水、发电、旅游、生态效益等功能。长江水库为什么这么重要?它到底解决了哪些难题?
据《中山市水利志》记载,长江水库建库前,山洪、干旱、咸潮之患严重威胁着域内的农田生产。现今的库内区域,当年有6条山坑,而库外区域的福获村,也有或大或小的几条山坑,这些山坑在宫花村前汇合,形成有名的“宫花水”,河床迂回弯曲,河面宽阔,旧时能行驶载重万斤的木船。然而,历经几十年的泥沙淤积后,河床逐步变浅,每遇暴雨,洪流滚滚,火炬区一带常受洪涝灾害。流域两旁丘陵区的山坑田,在低潮时潮水无法上田灌溉,火炬区部分农田只能用“龙骨车”提水浇灌,而临近南区、南朗的大量农田则成了望天田。南朗因地势濒临大海,受灾最为严重,春季淡水不足,无法开耕,秋季咸潮上涌,农田反咸。长江水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南区、火炬区的洪涝、干旱问题,还开渠引水到南朗,解决了当地农田的干旱、咸潮之患。
50年代建设中的长江水库
长江水库动工兴建于1959年12月,1965年12月竣工。设计灌溉面积2.37万亩,总库容5040万立方米,因大坝在长江村附近,所以取名长江水库。长江水库的施工分建坝、迁移安置移民、兴建排洪管、砌石护坡和渠道配套等多个阶段,基本靠人力建成。据统计,整个工期共耗用了118万人工日,绝大部分是中山各界人士的义务劳动,现今在世的不少老一辈人都曾参与,长江水库的建造可以说是中山人的集体记忆。
2003年1月长江水库鸟瞰
据参与建设的一些老前辈称,现在的长江水库建成的地方,原来有三百多间房屋,居住着两千多人,水库动工时,这些居民迁到了现在的中心村。由于工程紧迫,房屋没来得及拆卸,水库建成蓄水后,它们仍留在水底。后来有潜水员发现,这些水底房屋成了水库大鱼的“安乐窝”,而在水位低时,一些碉楼的顶部隐约可见。
1978年长江水库主坝
兴建长江水库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洪和抗旱,随着计划外工程的不断增加,长江水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66年冬建成坝后发电站一座,利用库内水头发电,年发电量可达100万千瓦小时;1972年安装了一条直径500毫米铸铁管道,开始向石岐城区提供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1981年再增一条穿坝钢筋混凝土套钢管输水管,供城区用水。
1978年的长江水库泄洪洞消力池
长江水库的兴建带来了中山旅游业的发展。近三十年,长江水库陆续建起现代化的游乐项目,逐渐形成了长江旅游风景区。1983年,中山与日本、香港合资,在水库坝前兴建长江乐园,这是东南亚地区第一个具有国际现代化水准的大型综合游乐场。而后长江宾馆建成(1991年易名“怡景假日酒店”,四星级酒店)。1997年长江乐园关闭,2005年又建起以玩水为主题的“长江浪漫水城”,后又陆续建起圣贤山庄、高尔夫球会等,吸引了内地港澳的大批游客。
1983年7月中山与日本、香港合资兴建长江乐园
长江水库建成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以经济生态效益、自然环境之美造福一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山人。
2012年长江水库风景
注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中山市水利志》
编辑丨陈琳琳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zsdangan
Hash:328e0b1904ceecd80ee55a682032000b7ce4351f
声明:此文由 中山档案方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