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这座祠堂大有来头!
2022年的第一缕光,洒落在汕头市潮南区林立的特色古建筑的五彩嵌瓷上。按照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的话来说:“用上嵌瓷的古建,个个都像戴上花冠。”古老的工艺传承至今。除了嵌瓷,木雕、泥塑等艺术,都在潮汕建筑上得以绽放其光彩。
除了嵌瓷,木雕、泥塑等艺术,都在潮汕建筑上得以绽放其光彩。
汕头地处南海之滨,其中峡山街道,自古就是粤东商品集散地、重要的商埠中心,也是闻名海内外的侨乡所在。无数先辈前仆后继,过番谋生,终其一生都心怀桑梓,即便无法回乡落叶归根,也要为反哺家乡出一份力。
世代传承先人刻苦奋斗精神
去年11月,冯骥才来到潮汕地区调研,并在文章《潮汕观艺录》中说道:“城市文化保护的根本,是保护好自己的城市个性,而城市个性还要从自己的历史中寻找与认知。”
若是行走在潮汕的蜿蜒乡道,每一个乡里屹立着的宗祠,便承载着历史最静默的呢喃。
有着2800年历史的潮汕大姓之一的郑氏,世世代代以忠孝仁义为追求的目标,传承着坚守的家风文化。2020年10月,郑氏嫡孙后裔郑辉贵将一段祠堂纪念日的视频发到网上,得到了众多人的关注和点赞。
郑氏宗祠
近日,记者联系上他。郑辉贵带记者前往探访。在南田乡里,郑氏宗祠达尊堂显得特别别致,侧门刻上“凤凰腾飞”的图像。祠堂四周的墙壁上,绘着“三英战吕布”“月华赠宝”“硕果累累”等故事,寓意吉祥如意。祠堂牌匾“达尊堂”左右书对联:“达显宗功千秋业,尊贵祖德万年春。”心诚而祖远,具显达至尊之意,故名“达尊堂”。
而这座祠堂的由来,还有一段与华侨有关的故事。
祠堂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凝聚族亲的精神源泉,是儒家文化人文情怀的表现。据当地人介绍,由于过番的乡亲思念故土,有感于南田乡长房未能自建祠堂,于是发大宏愿修建之。
在筹款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据当地群众回忆,有一位从香港打拼后回乡的老人家,平时个人生活非常节俭,“他宁愿铺个凳子倒头就睡,也要千方百计把钱省下来修祠堂”。
乡贤们不仅在乡里筹款,还联系上美国、泰国等地的华侨,众志成城之下,筹得款项建祠。达尊堂于1996年落成。2020年,祠堂翻新,并举行祠堂纪念日庆祝仪式,郑辉贵于是拍下视频,放到网上,得到大家的关注。
根系潮汕在外乡贤不遗余力反哺家乡
“南田”古称为“蓝田”,取“蓝田生玉”之意,是著名的文明乡。当地乡里人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金浦始祖郑升公八世孙郑棉岭创南田,有一段坎坷曲折的辛酸故事。在年轻之时,他与林氏女子成婚,勤俭持家,养育有一女二男,但正在生活渐进殷实之际,妻子与两儿子均不幸丧命于瘟疫。郑公悲痛万分,前往女儿家安身。
当时正当不惑之年,郑棉岭在女儿家里深觉重立门庭,另行创业之重要。郑棉岭来到南田这片练江中下游平原,搭起草寮,并饲养鸭群,起早贪黑,勤奋立业。后来,他娶翁氏为妻,一连养育三个儿子,家业逐渐发达。郑氏也渐渐成为当时南田乡发展较快的望族,并一直延续至今。
“这段历史颇有传奇色彩,但也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能够时刻记住祖上创业之不易,故而珍惜当下,奋发图强。”郑辉贵说。
《海阳县志》有云:“居城市者多工贾,工多奇技,逐末利者,多居货挟货以航海,而视家如寄。”南田乡是著名侨乡,过番谋生者甚多,这与祖辈世代艰苦奋斗的精神密切相连。
据南田族谱一书记载,过番者在异乡创业艰难,一开始多是从事苦力工作,例如拖车仔、代客肩挑行李或者货担、打杂工,后来也有人在南洋一带经营小生意,例如粮食店、小食点、柴炭店、中药店、布行等。从小商小贩做起,南田人自强不息和笃诚守信经营,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发展至今,绵延于海外,更出现不少商界精英。
海外游子牵挂家国富强和桑梓繁荣,稍有发展就义无反顾,为家乡慷慨解囊,可谓一直心怀一颗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据了解,南里棉岭学校便是侨胞集资,于1996年建成,后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培养了众多人才。南田还设立“亨振奖学基金会”,鼓励子孙深造学业。
正如冯骥才所言:“保护好城市的侨乡文化,不仅是旅游的需要,更是城市发展的独特的精神资源。”
“这笔精神财富正在潮汕大地绵延,深入乡土的脉络,激励后辈在新时代书写新篇章。”郑辉贵说。
Hash:9b756576e14894048ac55bdf4fb8d83625e19c4d
声明:此文由 北方人的线上宝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