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顺德博物馆夜间开放,现场亮了......

顺德区博物馆28日晚上首次举行夜间文博体验活动——“顺博之夜”活动,《契丹王朝——辽代文物展》正式对外亮相,并举办《从契丹历史说到民族融合》讲座,让市民感受博物馆夜之美,助力发展夜间经济,践行文旅融合发展。

《契丹王朝——辽代文物展》开幕

右五:内蒙古博院副院长于宝东。右四 :顺德区顺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梁国锋。

《契丹王朝——辽代文物展》共展出来自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近80件(套)辽代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5件(套),真实再现祖国北方古代草原民族——契丹的生产生活方式、特色鲜明的丧葬制度、兼容并蓄的文化风采,让顺德观众领略中华历史文明“和而不同”的魅力,展览从9月29日持续展至11月17日。

部分《契丹王朝——辽代文物展》展品赏析

白玉佩饰

白玉佩饰是国家一级文物,它出土于萧太后的亲孙女陈国公主与其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这座墓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辽代墓葬。这件文物装饰于公主腰间,镂雕绶带纹玉饰,系有五条鎏金银链,分别扣连五件玉坠,采用线刻、镂空、圆雕工艺,生动精美,是辽代玉器的典型代表。

牡丹纹鎏金铜蹀(dié)躞(xiè)带

契丹建国后,服饰纳入礼制,带饰也相应的有了等级之分,材质上以玉带、金带为上,银带次之,铜、铁带又次。从款式上可分为契丹本土带饰(蹀躞带)和中原汉式腰带,这也是辽朝“衣冠之制”的具体体现。

蹀躞带即带有蹀躞的腰带,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契丹佩饰。所谓“蹀躞”是指垂悬于腰带之上用以系挂物品的小带。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出行时,要把刀具、砺石、针筒、火石袋等生活必需品挂在腰带上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蹀躞带出现的原因。

一条完整的蹀躞带,主要由带扣、带箍、带鞓、带銙、铊尾、下垂小带及一些佩挂的小饰件构成。其带鞓多为皮革所制兼及少量丝麻等材料,也有金属材料,但主要用于丧葬。带扣多为金属制成,有金、银、铜、铁等不同材质。蹀躞带中最具特色的应属其带銙,在带銙下端开一个横直的长方或椭圆形的小孔,这些小孔俗称“古眼”。这种别具一格的带銙不但具有装饰作用,亦具有实际用途。

市民现场互动

28日晚上的 “顺博之夜”活动,顺德区博物馆还结合展览主题,策划了闪亮星幕、皮影体验、毡帐场景等多项参与式体验活动,营造夜间良好的文化氛围,使观众感受博物馆夜间之美。

观众认真观看展品

不少市民来参加“顺博之夜”活动,自己充当解说员,为小朋友讲解决展品的历史、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希望小朋友多了解中国历史,增强文化自信。也有观众建议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适当延长开馆时间,特别是增加晚上开放时间,让上班族有更多文化活动空间。

顺德博物馆表示,他们正在制定方案,探讨延长开馆时间的可行性。

《契丹王朝——辽代文物展》展系列活动

记者|黄顺荣

编辑 | 顺德901新媒体

Hash:890b4ed421d93dd7a0db8fdddab5f2d67a2bfcfb

声明:此文由 顺德90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