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思良都之竹秀园:一个商业帝国曾从这里出发
郭乐郭泉兄弟,是我心目中的商业英雄。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对出生在中山旗山西麓,翠竹绕村的竹秀园兄弟,作为中国四大百货之一的永安公司的创立者,从佣工、水果商起家,联手创建兼营百货、地产、保险和银行的郭氏永安集团,最终执掌中国百货行业牛耳,其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的经商传奇,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
天高云稠,风行草偃。我们游走于百年后的竹秀园,同处同一个地理空间的代入感正潜滋暗长,在“琅玕起凤”的竹秀园村牌坊下,我们不禁对这个古村落的阡陌闾巷,一砖一瓦仔细打量。是什么样的乡土故事与宗族荣光,滋养了郭氏兄弟,令他们有足够的胆识和聪慧足以捕捉外界稍纵即逝的商机和新奇变化,一个在上海十里洋场叱咤风云的商业帝国原点为何偏偏就归拢于此。拨开历史深处的迷蒙烟云,剔除人云亦云的附会传说,我期希竹秀园的面目会随着我们探寻的脚步而渐次清晰。
择竹而居的郭氏先祖
据闻,竹秀园缘起竹子。明代嘉靖年间,已在槎桥(茶其落)落脚的郭氏开村始祖郭秀峰,见此处翠竹成林,溪水潺潺,便从邻村迁此建村,从此郭氏就不断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成片的竹林已很难寻得,村前屋后倒是有一小簇一小簇的竹子零星闪现,好像仍在极力证明祖辈们的慧眼独具。曾经的“溪流”存续不绝,穿村而过的“秤钩湾”“马恒河”挟裹着“小村往事”日夜不息,向岐江流去。
“郭”姓为村中大姓,后陆续有“欧、苏、吴”等姓迁入,多为水上人家。2015年底,为编撰《南区志》收集素材,我陪同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教授高然,到竹秀园采录方言。听村中老人谈起,当年的水上人家自石岐海自船上岸,开荒定居。渐成村落,初名欧园仔,后易名“长溪堡”,1950年后剔除“堡”字,直称“长溪”。老人们的言语间,还隐隐能感觉到早年的“本村土著与水上外姓人”由排斥到融合的悠长往事。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千古皆然。然而,岁月有功,现在长溪和竹秀园统归竹秀园经联社管辖,更多的村民认为长溪是竹秀园的一个生产队或者一条街道,两村互有通婚,彼此难以分割。如今思之,新旧竹秀园合分之事,只不过是“年深外境犹吾景,日久他乡即故乡”的又一朴素注脚。
白手起家建永安的郭氏兄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1892年,竹秀园洪水肆虐,家园破碎。18岁的郭乐为求生机,只身远赴澳大利亚谋生。和他的先祖郭秀峰筚路蓝缕,拓荒垦殖相比,这个字鸾辉,号景崇的年轻人将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胼手胝足创建自己的商业帝国——永安公司。或许,在他即将登船远航回望故土时,就已经暗暗许下了“光宗耀祖”宏图大愿。
果不其然,40年后(1932年),一栋名为“沛勋堂”的西洋风格建筑在竹秀园拔地而起,整个中山县轰动一时。时任县长的孙科(孙中山之子)还前来为沛勋堂剪彩。这是郭乐为纪念其父亲郭沛勋而建。此时,永安公司商业帝国如日中天,已经跃居“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之首。除了澳洲悉尼,它先后在香港、上海开设公司,并在英、美、日等国设办庄采办百货,享誉国内外。
前些年,我慕名而至,参观沛勋堂。整栋建筑由澳洲工程师设计,坐北向南,为仿英式三层建筑,置有塔式钟楼,面积超过510平方米,庭院中有一直径为3.5米的喷水池,圆形喷水花塔高2.3米。在沛勋堂一楼的大堂的墙壁上,我看到了沛勋公及其后裔的照片,还有一幅1925年农历9月18日沛勋公80大寿全家合照,大人小孩共有35人,个个正襟危坐,却面容祥和。当时的郭家正可谓花团锦簇,烈火烹油,郭氏家族的荣光盛极一时。
郭乐经商起于“忠厚声誉”,成于“果敢勇毅”。初到澳大利亚,他在悉尼市郊的菜园当佣工,勤扒苦捱,才勉强立足。1897年8月1日,郭乐迎来了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原来在堂兄郭标和马应彪合开的永生果栏打工的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终于自立门户,他与旅居悉尼的几位同乡合资,盘下了一位华侨商人的果栏“永安栈”果栏,改名为“永安”果栏,自己也从打工仔一跃成为司理。据说,有一次银行多付了他500澳磅,郭乐却临财不贪,如数退还,在中西人士中赢得了忠厚声誉。也许正因为是良都人对诚信原则的恪守,在经过多年的漂泊、万般的磨难后,“永安果栏”才能从浑沌中走出,在外邦异域的商圈中崛起。
△民国拾年(1921年)上海永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信誉值千金,资本逐利而动。羽翼渐丰的郭乐在华侨的支持下,集资200万港元,筹办上海永安百货公司。1915年,上海南京路上,五龙日升楼茶馆,郭乐郭葵兄弟亲自坐镇,派2个伙计,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一人站路南,一人站路北,从其身边每过一个行人就往口袋里放一粒豆子。几天后,经过清点豆子他们得出南京路南侧的人流量大于北侧的结论,永安大楼就这样坐南朝北,造在了正在筹建中的先施公司的对面。郭氏兄弟“数豆计客”的传说,以及伴随传说透露出来的那种精明和扎实,如今成为经久不衰的商业素材,为各种影视、商业文学创作者偏爱。
今年4月,到上海出差,我特意又来到了南京东路上的永安百货。华灯初上,繁华如昔。当年的传奇故事并没有风云流散,那块老永安公司的金漆招牌仍牢固的紧贴在大楼侧门入口处,与其说被用来证明其古老,不如在暗示自己曾经的荣光。数株茂盛的茅草从楼体砖缝里探出头来,眺望着那些漫长无聊的岁月。突然记起,编修《南区志》时,雷根成老先生(南区渡头人,曾返聘为《南区志》编撰)提及,上海有个讲中山“环城话”的“永安里”,至今仍在,可惜公务缠身,无暇觅得。原来“永安里”是永安公司专门建造的员工宿舍,为那些千里迁徙,始终跟随的竹秀园族人精心打造的温馨家园。
从某种角度而言,永安公司的成功或许并不仅仅归功于郭乐个人,更多的是良都故土那些敢于万里辗转,初心不改的竹秀园族人,在从澳洲到本土,又从香港到上海不断拼搏的过程中,形成的吃苦坚强,开拓进取和合群团结精神的集体胜利。而作为带头人和掌舵者,郭乐能始终用一套理想信念,由内及外地刷新着组织成员的精神世界,让每一个微观的组织成员都对宏观的事业有一种信仰和忠诚。此种手法和情怀,足令现在好多企业家自叹弗如。
盛德懿行的郭母萧太夫人
1934年7月7日,雨落竹溪园。
村内里巷喧闹,白马素车穿行。一场可以足可占据当时各大媒体头条的周年祭正在竹秀园学校运动场上进行。祭奠的人是“侨商剑侠”郭剑英的母亲,一位普通的竹秀园民妇。但《郭母萧太夫人哀思录》记载,除了亲朋好友,大批当时叱咤中国政界、军界、文化界的重量级人物的都纷纷予以热心关注。如为封面题签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检察院院长于右任,随后题字的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遗像横额的是中央委员胡汉民,遗像赞辞和墓志铭的撰写者为吴佩孚的秘书长杨圻。为遗像题词的为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朱汝珍。为烈女立传虽是中国的传统,但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不同性格、不同立场的各路名人集合起来,为一个病故于中山竹秀园的民妇如此着墨?
翻阅浏览《郭母萧太夫人哀思录》时,我感觉到一个极为熟悉的故事:竹秀园一个底层家庭,辛勤劳动走出贫困,单亲母亲含辛茹苦培养出独子,是当时中国底层逆袭励志的无数个故事之一。如今儿子功成名就,母亲却溘然长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故事或许触痛了当时各界名流的内心柔软处。
萧氏并非只做“抚孤事老,米盐琐屑”之事,更是一位心存大义之人。在郭剑英的《先妣萧太夫人行状》中也写道,母亲萧氏就是一位“戒奢靡,尚俭约,乐善好施,志存兼济”的人,时常勉励郭剑英要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悉力以赴”。她还以剑英的父亲不顾家里困难,热衷服务家乡公益为例,为儿子树立做人的榜样,并教育他交友时要“择善去恶”。无论生活有多么困苦不堪,这位母亲都能从黄连里咀嚼出其中的甜美和个人坚守。她活的是何等潇洒。在她的眼中,生活既是如此艰辛,又是如此美丽!
“侨商剑侠”郭剑英绝对是郭氏家族后辈中的佼佼者。其秉性聪慧,有勇有谋,曾在堂伯父郭乐在悉尼等地永安公司任副司理。在海外经商积累经验后,返穗创办纱厂粤庄,后又到香港与同学王季原创办胜斯酒店,并任职经理及董事主席。因经营得法,胜斯酒店成为社会上流人士聚集之地。在香港沦陷期间,胜斯酒店收留了许多中国文化名人,其中包括躲避日寇追逼为“中共中荣”登台献戏的蝴蝶和梅兰芳等。
可惜,天妒英才,这位心怀民族大义的商业奇才不幸死于空难。1947年初,郭剑英参加了南京的国民大会。郭剑英曾向蒋介石谏言:不要再打内战,共建共和。但蒋不听,乘飞机返回时,他所乘坐的吕宋小姐飞机遭到空难,沉没于吕宋海中,县政府也曾为他开办了一次隆重的追悼会。
斯人虽远去,传奇却依然。前天,我和友人路过竹秀园学校运动场,84年前的那场周年祭似乎都风流云散,渺无踪迹。一切安静平实,缓慢悠长,温和的记忆却又不容分说地闯到每一个人面前。我想,没仰视不俯瞰,只是忠实平静的记录,打捞这个古村落的历史碎片,且看竹秀园先贤曾经风云传奇。
信息来源:农工党中山市委会
作者:罗祥
部分照片来源:黄剑华、《南区志》
Hash:02ab9aa8cc48ab7eaa845a69b8c357de92e760c7
声明:此文由 中山南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