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一条千年古道竟然深藏一个天大秘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江西境内,有不少存续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驿道。这些曾经商贾云集的交通要道,历史风景并存,行走其上,历史的风尘、自然的深邃扑面而来……

7月27日,记者探访了浮梁县经公桥镇柳溪村正在修复的一条古道。据村里文献记载,这条古道始建于唐朝中期,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是唐朝以来浮北往来安徽祁门的重要道路。这条被岁月封存了多年的古道,如今在柳溪村村委会干部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重现于世,村民都期盼它能成为当地振兴乡村的康庄大道。

探访团行走在古道上

村里有条“上千年”历史的古道

柳溪村位于206国道往江村方向,距离景德镇市区约一小时的车程,柳溪村村道路两旁种满了多彩绚丽的格桑花,格桑的花语代表着“美好”和“幸福”。正如柳溪村村委会干部修复古道的初衷一样,通过复兴古道线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让村民们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修复古驿道的想法从去年就有了,一直到今年五月份才正式启动。”柳溪村村干部施德庆告诉记者,这条古驿道自国道修成后就逐渐荒废了,除了村里的老人,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村子里还有这样一条路。近两年来,几乎每个乡村都在寻找合适的产业来推动乡村振兴,柳溪村也不例外。但施德庆并没打算引进工业产业,他知道那可能会破获生态,影响全村人的健康。他向全村人征集意见,希望能搞出具有柳溪村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正是因为这次意见征集,柳溪村花庙组一位83岁的老人向施德庆述说了古道的历史。这条古道始建于唐朝中期,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唐朝中期有宋、汪、王、郑等姓氏居住柳溪村,这里人杰地灵,后有邵、冯姓人迁居于此地,是唐朝以来浮北通往安徽祁门一带重要道路。战争年代,古道上还曾建有一处哨所,是红军所用,花庙组也有一些先烈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曾有一位叫汪火生的红军联络员,为保红军通讯机密将秘信吞进肚子里,被国民党的官兵杀害。

经过大多数村民的认同,柳溪村村委会干部收集古道的历史和资料,并向浮梁文物部门提交县级文物保护申请后,决定着手修复这条古道。

长安岭庙碑文

尘封了多年的古道,村里正在修复

起初,村委会想通过招商引资修复古道,但前后邀请了好几个投资商都没有谈拢,有些投资商觉得投资回报慢,有些是合作方案不统一。直到今年5月,村委会决定先自己干,做出一番成绩后再考虑招商一事。这两个多月时间里,村干部每天带领五六个村民拿着镰刀、锄头、铁锹等工具深入山岭“开荒”,在杂草丛生的密林里寻找先辈留下的足迹。

经考察发现,这条古道整体成人字形,是古代建筑村级道路保持部分,即花庙到神坛古道,花庙到江村乡槎口村石炭组,大、小岭至勒功乡杨家坂通往安徽祁门古道。虽修复道路纵深峡谷之中,掩埋在泥土中的青色石板清晰可见,古道沿线古树茂盛、风景秀丽,海拔高处可眺望安黄山山脉。

7月27日,记者在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实地探访了这条古道,经过两多月的修复,古驿道的道路已经初具规模,被泥土掩埋的青石板被发掘整平,被自然灾害毁坏的路面、桥面也进行了修补。山岭里,一块块修路碑文记载着这条古道曾经被多次重修,这也侧面佐证了这条古道对浮北山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沿着古道入口,有一处小溪,与古道相向而行,涓涓细流,溪水清澈冰凉。据村里的8旬老人汪均顺说,柳溪村有一石溪桥,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曾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云游时路过石溪桥,他向河边洗衣农妇讨水喝,农妇为他端来的热水暖身,为感谢柳溪村善良的村民,铁拐李施法让石溪河的河水冬暖夏凉。

官博“@景德镇发布”为其发声

当天,在记者与经公桥镇文化站人员的见证下,古道山岭上新出土了一块《长安岭庙》碑,碑文字迹清晰可辨,记载了古道上的长安岭庙为何重修以及捐款人姓名。这块碑文的出土,也让村里老人们口口相传的古道历史得到还原,此地曾经有个长安岭庙,供过往行人喝茶和住宿等,柳溪村现在惯称的“茶安岭”和“姑嫂塆”其实曾经为“长安岭”和“姑姐塆”,都通过碑记上的文字一一得到证实。

虽然古道的初步修复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对于古道下一步的开发,施德庆自己心里也没个数,他想将这条古道开发成文化遗址景点,吸引游客参观,带动村集体的经济发展。但他很清楚,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尽管路途坎坷,但他必须这么做。施德庆告诉记者:“辛苦什么的我都不怕,我还年轻,能吃苦,我就是想给村里弄个产业,让村民们能过上好日子。”

目前,柳溪村的努力获得了我市有关部门的认可,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景德镇发布两次为柳溪村干部的精神发声。7月23日,@景德镇发布发布消息“振兴乡村,先干起来——乡村干部群众自己动手修复茶安岭古道”;7月31日,该官博再次发布消息“茶马古道今犹在,长安岭庙入梦来——经公桥镇柳溪村古道实地考察探访记”。

村民修复被自然灾害损坏的桥面 孙俊摄

专家提议:结合当地特色促进乡村振兴

柳溪村古道究竟有多少开发价值?如何开发才能让古道最大程度发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发展价值?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浮梁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茶马古道历史研究者吴逢辰。

“柳溪村的古道虽然属于古代的运输道路,但论名气不如赣徽大道、徽饶古道,如果单独将柳溪村古道打造成文化景点过于单一,很难吸引游客的关注度。”吴逢辰认为,柳溪村的古道开发需要考虑其特色,把当地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提炼成主打品牌,修复好村里的古建筑,保护好山岭中的古树、名木,复兴村里的民俗习惯,打造具有特点的农业产品,将柳溪村整体塑造成一个品牌。同时还要讲好古道故事,让游客在走古道时,通过标识了解地名、典故、传说,充分了解这段古道的历史人文信息。吴逢辰提出,柳溪村古道还可以考虑与周边乡村相互扶持和哺育,结合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打造,带动周边村庄形成规模化的旅游产业

本期编辑:朱唯

采写记者:王澄 文/图

校对:周海洲

审核:陈俊绮 傅东锋 封卫闽

秀米

Hash:27cd3d21796440e7e4be8ea30e01bdee451e412c

声明:此文由 瓷都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