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世界,唯独这里百去不厌:梁思成弟子张克群眼中的颐和园

颐和园北京西北11公里处,占地面积约290 公顷,水面占四分之三。东面是稻田,特为种给皇上吃的大米产地一亩园就在这里。西面遥接玉泉山西山诸峰,是天然的造园胜地。

其实,早在元代便有人开始在这里经营园林,那时山称瓮山,湖叫金海。明弘治、正德年间(公元1488—1521 年)在此建立好山园。清康熙四十一年改为瓮山行宫。清乾隆十五年,皇帝为庆祝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改瓮山为万寿山,又疏浚昆明湖,扩大水面,在湖东筑堤,命园名为清漪园,成为供皇家游赏的园囿。

1860 年(清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4 年,光绪为讨好慈禧,下令重修此园,并改名为今天的名字——颐和园。可惜好景不长,到了1900 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破坏,园内文物被抢走,很多建筑被烧掉。三年后再次修复。但后山的藏式寺庙等多处建筑因无力恢复,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残垣断壁。

颐和园按建筑性质和景物特点,大体可分为宫廷、前山、后山后湖、南湖西湖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宫廷。

从东宫门进来,过仁寿门,可见西太后接见大臣的仁寿殿。它坐西朝东,面阔九间,四周回廊,单檐卷棚灰瓦屋顶,不知为何等级这样低。庭院内的太湖石和树木给干巴巴的院子增加了些园林气氛。仁寿殿西的乐寿堂是西太后的寝宫。两侧的临湖游廊在白粉墙上开了各种形状的什锦灯窗,入夜灯火辉煌,极其华丽醒目。院内还有铜鹿等宫廷装饰。乐寿堂东南方临湖的玉澜堂和宜芸馆是光绪皇帝和皇后住的一所两进院子。仁寿殿北有德和园,内建一座三层戏楼,是太后看戏的地方。

戏台设计精巧,天上、地下都能钻出人来,这使得喜欢热闹的慈禧特别高兴。

第二部分,前山。

这部分以排云殿为中心,从凸向湖中的牌坊到高踞山顶的佛香阁、智慧海,构成一条由重重叠叠的黄琉璃顶组成的渐次升高的南北向的中轴线。再以一条汉白玉栏杆和700 米长的带状长廊,自东而西横贯整个前山。这两条相互垂直的线勾画出了整个前山的轮廓,使散处的亭榭有所统属,相互呼应。此种处理手法简单而大胆,效果极佳,堪称园林设计中的大手笔。

排云殿是西太后接受祝寿的地方,它的两侧有近20 组性质不同的大小建筑,隐现于山坳之中,树丛之后,其中较为重要的一处是画中游。

另一处是铜亭,作为一座真实的建筑物,古人别出心裁而又大胆地用了207 吨铜浇铸而成。亭上的花纹采用我国传统的铸造工艺制作,技艺高超,巧夺天工,举世罕见。

佛香阁建在极其高大的石台之上,是全园的景物中心,也是俯瞰全园的最佳位置。登阁四望,南有水波浩渺中的龙王庙岛和十七孔桥,东有高低参差的知春亭文昌阁和玉澜堂,西面的西堤六桥倒影婆娑,远塔刚直,近田碧绿,真是美不胜收。

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的长廊,共有273 间。间间雕梁画栋,并绘有187个故事,其时间跨度极大,从远古的三皇五帝到清代的《红楼梦》,它简直就是了解中国文明和历史的窗口。当然,画的篇幅是小了点,还得使劲抬头才能看见,但它们确实生动有趣。你想啊,哪个博物馆美术馆能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周围陪着!和朋友或家人一起逛颐和园,可以拿长廊上的画当历史的考试题目用,看谁讲出的故事多。

这里展示的是我照着长廊画,用钢笔画的几张。虽然是黑白的,但一样传神,还不用你抬头。

西岸建有汉白玉船,名清宴舫。古代园林常把临水建筑做成船形,称为"不系舟",清宴舫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这是在中式园林里的一个西洋风格的构筑物。

北有荇桥通向一岛。岛上的小建筑与万寿山西麓诸亭隔水相望,在山、堤之间增加了景物的层次和深度。

第三部分,后山后湖。

万寿山后身有一条曲折的河流,因水面宽窄不一,故称后湖。湖两岸建筑已被英法联军毁去,仅余古松老柳倒映水中,衬着时隐时现的颓墙,却也别有宁静古雅之感。后湖中部有座大石桥称做长桥,桥南有喇嘛庙残址。

四座喇嘛塔分别叫白塔红塔、绿塔和黑塔,近年来也得到恢复,在山里显眼地矗立着。另有多宝琉璃塔一座,塔为七层八角,琉璃色泽艳丽,预制拼装准确。近年来两岸又照原样全部恢复了,并起名"苏州街"。虽然需要另买10 元的票,但还是值得一看,何况还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可买。

后山遍栽青松翠柏,多有姿态奇特者。东端山脚下有谐趣园,四周封闭,乃一园中之园,是仿无锡寄畅园所建。园景以水面为主,亭馆绕池,曲廊逶迤。北面正中涵远堂原名墨妙轩,是主体建筑。园西北角有石峡,天然石头之中杂以人工雕作,迭作巧妙,难辨真伪。由此处引湖水入园,溪涧奔流,渤渤有声,似自然瀑布。东北角寻诗径,用黄色的北太湖石叠成,堪称清代叠石艺术的精品。

第四部分,西湖南湖。

昆明湖西有仿杭州西湖苏堤修建的西堤,堤上布置了曲线优美的玉带桥等造型各异的六座桥。堤西有南北两湖,北面的湖称西湖,原有圆城及治镜阁,已毁;南面的湖中有二岛,其一岛上建有藻鉴堂。这两个湖中的三个岛大小不一鼎足而立,正为符合蓬莱三山求仙长生之说。

西堤以东的南湖上有龙王岛,上建祀龙王的广润寺,又称龙王庙。岛东的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连,是从万寿山南望的重要对景。东岸有一铜牛,端坐岸边翘首西望。据说牛是镇水之物,有它在,无水患。

在颐和园的设计中,大量使用了借景法。不但园中相邻、相对建筑群及景物互为借因,还远借玉泉山的玉峰塔和更远的西山,令人感觉园子大得没边。先抑后扬(先藏着,再抖搂出来)的手法也处处可见。远在距东宫门百米之外,透过牌坊隐隐欲现的万寿山,就已吸引住了游人的目光。然而人们要过一道影壁墙和一条小河,进东宫门,穿庭过院,再曲曲折折地在一道假山里走一阵。然后,透过高耸的古柏树干,忽然出现了宏伟的万寿山和宽阔的昆明湖,你会忍不住发出一声轻轻的呼叫。这种处理手法在人们心里造成的惊喜感就比开门见山强烈多了。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囿,既有完整的总体设计,又有构思精密的建筑和景物布置,体现了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极高水平,说它是古典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瑰宝,绝不是吹捧。去北京而不去颐和园者,极少。

你可能看出来了,我在颐和园上花了太多的笔墨。是的,我极其喜欢颐和园。从10 岁开始学游泳,直到现在画长廊,我一直在颐和园里转悠。要说我也去过世界不少地方了,但唯一一个百去不厌的地方,就是颐和园了。

-

END

文/张克群

封面/摄图网

内文图/《北京古建筑物语》

推 荐 阅 读

《北京古建筑物语》

《红墙黄瓦》、《晨钟暮鼓》、《八面来风》

张克群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19年5月

世家出身的张克群眼中的老北京是怎样的?

140处北京古建筑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

千年古建筑背后有哪些人?那些事?

且听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亲传弟子张克群为您解说。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更多好书好文章,欢迎关注

“世界知识画报” 微信公众号

Hash:a9ddcc0b78788ca8531ddbb9f9e4f279625e0a7a

声明:此文由 世界知识画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