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都山下的烽火印记——平北抗战根据地遗址探访记
北京延庆区大庄科乡沙塘沟村,群山环绕,林木葱郁。92岁胡须花白的张成旺经常爬上附近东梁山,看一座烈士雕像。眼前似乎又浮现出70多年前身材高大的八路军团长。
老人念念不忘的八路军团长名叫白乙化,时任晋察冀军步兵第十团团长,抗战期间曾率部活跃于平北抗日根据地,因骁勇善战深受百姓爱戴,被称为“小白龙”。1941年2月,白乙化在北京密云的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
如今,在沙塘沟村建立的“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里,白乙化和其他在此奋战的英雄们的照片影印于展板上,八路军曾用过的武器弹药、生活用品等,似乎都在向人们讲述那段激昂壮烈的红色历史。
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摇篮
平北即北京以北、张家口以东、承德以西的三角地区,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1938年,为支援冀东抗日大暴动,八路军第四纵队由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率领,取道平北的昌平、延庆挺进冀东,燃起抗日烽火,并在大庄科乡“后七村”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后七村”即沙塘沟、景而沟、霹破石、慈母川等位于明十三陵后山的7个村子,它们藏于军都山下一条几十里长的深谷中,分布形如北斗七星,是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
1938年,平北根据地首个农村党支部在沙塘沟村诞生;1940年,平北首个联合县政府——昌延联合县政府在霹破石村建立;1941年,昌延联合县首届议会在景而沟召开。
“这里是八路军在平北最先站稳脚跟的地方,是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摇篮。”原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管理处主任高德强认为,“后七村为我党开辟平北根据地、成立抗日政权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团结了百姓。”
抗战期间,平北处于满洲、蒙疆、华北三个伪政权的接合部,多股政治势力交错,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据说当时仅货币就有5种。
张成旺至今记得,当年日伪军经常到村庄扫荡,烧杀抢掠。“1940年10月的一次扫荡,他们将全村300多间房屋烧毁,最后只剩下6间半房。”老人回忆,“没房子住,乡亲们只能在山沟野地里搭窝棚,地也种不了,只能刨野菜吃”。
八路军到来后,向村民宣传抗日,斗日寇、战伪满,创建党组织,挫败了日伪军的一系列阴谋,取得了多次战斗胜利。“树叶充饥,草窝为炕,冰雪止渴,树底为房”是当时战士们的真实写照。
“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馆长、69岁的胡永旺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人们讲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沙塘沟大捷”。
1940年5月29日,3000多伪满洲军及日军将沙塘沟三面包围,围攻白乙化所带领的部队,激烈的战斗从上午持续到晚上,最终八路军以少胜多毙敌数百人,后跳出包围圈迅速东进,安全转移。白乙化“小白龙”的称号由此传开。
Hash:22b1578f39a3415274d284c071700fdd0eea6fdf
声明:此文由 北青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