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峡玉矿遗址
一、遗址概况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三危山的后山东南部,西距敦煌市约 68千米,东北距瓜州 57 千米,南面为一百四十里戈壁。该区域为典型的亚洲内陆干旱戈壁荒漠区,属石质中山丘陵区,残丘连绵,砾石裸露,戈壁遍布。2014 〜 2019 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对该遗址进行调查 [1] 。2019 年再次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和航拍测绘,经调查该遗址东西 3000、南北 1000 米,面积 300 万平方米。共发现各类遗迹 147 处,其中矿坑 116 处、矿沟 8 条、岗哨 12 处、房址 8 座、选料区 3 处(图一)。
各类遗迹沿三条玉矿矿脉分布于山体的南北两侧。矿坑多为古代开采遗存,但有部分为现代开采,亦有少量矿坑、矿沟是在古矿坑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开采,破坏较为严重。矿坑多为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的浅坑,口大底小,矿坑周边堆积大量的石料(图二、三)。
岗哨位于破碎石质山顶,多为近圆角方形和长方形的石砌建筑。各类遗迹分布特征呈现出山体顶部岗哨、山体两侧为矿坑、山麓附近为房址和选料区的组合特征。
二、主要发现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发掘 300 平方米,清理房址、矿坑、岗哨共计 12 处(图四)。
房址包括地面石墙房址1座和半地穴式房址5座。半地穴式结构基本一致,平面呈圆角方形,由房址主体、门道、储藏坑(台)、操作台、灶、活动面等组成。其中 F1 〜 F3 利用早期矿坑坑壁垒砌石墙建造(图五);F4 利用山麓山体一侧岩壁,地面垒砌石墙建造,房址内部结构与半地穴式房址结构一致,由房址主体、门道、灶台和活动面组成(图六);
F5、F6 岩石之上直接开凿半地穴,之后垒砌石墙建造(图七)。矿坑为沿矿脉开采形成的浅坑,平面呈不规则形,口大底小(图八),矿坑局部保存玉石矿脉,部分矿坑壁保存火烧痕迹(图九、一○)。
岗哨位于较高的山顶上,圆角方形或长方形的石砌建筑,保存较差,仅保存较矮的石墙。整个矿区形成较为分散的矿坑、房址和岗哨为组合特征的聚落分布结构,形成采矿、选料、防御一体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
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玉料及石料(玉料围岩)、动物骨骼等。出土陶片包括西城驿文化夹砂红陶(图一一),个别为彩陶,地表采集典型齐家文化橙黄陶片,饰有篮纹(图一二),骟马文化以夹砂红陶为主,少量夹砂灰陶。石器主要为采矿选矿工具和生活实用工具,采矿选料工具包括石锤和砺石(图一三),生活用具包括穿孔石刀和纺轮。
玉料主要为采矿残留的碎小玉料,以透闪石为主,多青玉、糖玉,从产状分析可分为山料和戈壁料,以山料为主(图一四、一五),戈壁料较少(图一六、一七)。
三、主要认识
根据房址、矿坑、岗哨的分布特征和排列规律,组成山顶岗哨、山体两侧矿坑、山麓底部房址和选料区的分布特征,可以判断当时已经形成组织有序、管理严密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同时房址以半地穴式为主,房址分布在山体南坡(阳坡)或山间低洼地区,房址门道向南或向东,证实当时人群已经对当地西北风盛行的气候特点有了准确的认识,注重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当地环境的适应。部分房屋利用废弃矿坑改建,说明存在不同时期的开采,后期人群利用早期矿坑修建房址,同时房屋内部存在着改变房屋结构的现象,存在多次利用。根据遗迹分布、地层堆积、矿坑叠压关系、房址多次利用、房址内部结构改变、出土陶器判断,该玉矿遗址大致分为四期,一期为西城驿—齐家文化时期,二期为骟马文化早期阶段,三期为骟马文化晚期阶段,四期为玉矿开采废弃后的晚期自然堆积。
该玉矿遗址可以分为早期西城驿文化、齐家文化遗存和晚期骟马文化遗存,出土西城驿文化夹砂红陶器与西城驿遗址二期器物相似 [2] ,采集齐家文化橙黄陶篮纹陶片与典型齐家文化折腹罐一致,判断早期阶段年代大致在公元前 2000 〜前 1700 年;出土的骟马文化夹砂红陶器与火烧沟遗址骟马文化陶器相似 [3] ,判断晚期阶段年代大致在公元前 500 〜前 300 年。通过出土器物分析,该玉矿遗址早期由西城驿—齐家文化人群开采,晚期由骟马文化人群开采,证明古代人群开采玉矿的时间早到公元前两千纪,将河西走廊玉料进入中原地区的时间大大提前。出土齐家文化和西城驿文化器物,对探讨齐家文化和西城驿文化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特别是齐家文化向西扩张至敦煌地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齐家人群开采玉矿的证据为齐家文化玉器研究、华西系玉器、早期玉石之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与马鬃山径保尔草场玉矿比较,走廊南山开采玉矿的年代远早于北山地区,从遗址规模和遗迹分布比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开采规模较小、房址分布分散,没有形成马鬃山径保尔草场玉矿的大型聚落,半地穴式房址都兼有生活、生产的功能。从出土遗物及相关遗迹现象判断,两处玉矿遗址都属于露天开采,采矿选料工具主要是石锤和砺石,从矿坑壁上残留的火烧痕迹及玉料火烧的痕迹推测两处都采用烧山采矿的技术[4] 。
四、学术价值
河西走廊西部相继在走廊北山发现马鬃山径保尔草场和寒窑子玉矿遗址,走廊南山发现敦煌旱峡玉矿遗址,三处玉矿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可以确定年代最早的透闪石玉料开采的工业遗址,对认识祁连山、北山软玉成矿研究及寻找新的古玉矿遗址提供了新思路。器物研究对玉矿采矿技术、选料技术、生产组织管理、玉料的运输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河西走廊西部玉矿遗址开采从公元前两千纪一致持续到西汉中期,为我国透闪石开采史、西玉东输、玉石之路研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为认识西北地区古代采矿人群与中原地区人群的关系提供了新材料,乃至对揭示河西走廊地区对中原地区古玉供应运作体系意义重大,打破过去认为早期玉料可能来自新疆的传统认识。几处玉矿遗址的发掘,对认识史书记载的“三危山”和“昆仑”之地望的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考古调查报告》,《 考古与文物》2019 年第 4 期。
[2]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甘肃张掖市西城驿遗址》,《考古》2014 年第7 期。
[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 2005 年发掘简报》,《文物》2019 年第 3 期。
[4]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考古》2015 年第 7 期。
来源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 杨谊时 陈国科)
Hash:197629265768ca883b78c46a80f96cac660521c2
声明:此文由 叨叨三国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