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打好“三张牌” 扬帆奋进新时代

  7月的前郭,果蔬翠绿,稻花飘香,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7月的前郭,草壮羊肥,哈达飘扬,民族风情浓郁悠长。

7月的前郭,莲花盛开,湖水浩荡,美丽风景让人徜徉。

7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7月是孕育丰收的季节。在前郭,7月更是打好民族、绿色、旅游“三张牌”,推进县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节。

坐落在松原市的前郭县,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面对大自然所赋予和祖先留下的优美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何尽快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年来,前郭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17年,前郭县在进一步研究自身资源特色的基础上,确定了打好“民族、绿色、旅游”三张牌的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0.5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016元和12418元。

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

打好“民族牌”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文化品牌所传达的信息,已远远超越其有形的存在。

在这片三江一河汇聚的土地上,郭尔罗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灿烂丰富,是山河岁月的积淀,是不曾间断的传承,是独特的品牌,更是宝贵的资源。传承、弘扬、发展好郭尔罗斯民族品牌文化,是前郭县多年来矢志不渝的方向和目标。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从“中国马头琴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到“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吉林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多年来,前郭县通过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与民族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作为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前郭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其他县份不具备的民族优势,我们将借势发力,全力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工作,把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资源优势。”这是2017年到任的前郭县委书记孙志刚对民族文化优势的理解和认识。也正是在这一年,前郭县正式提出打好“民族、绿色、旅游”三张牌的战略决策,通过三张牌的相加、相融,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实现新时代发展新跨越。2018年,前郭县共确立“民族牌”项目25个,投资总额达4.38亿元。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秉承这样的认识,今年,前郭县进一步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投入2400万元重点打造了民族文化(非遗)产业创业孵化基地,搭建起集政策扶植、创业指导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服务平台,重点扶植特色民族文化创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民族餐饮、非遗传承、生活配套、文化旅游精品、形象展示五个展区已正式签约相关企业126户,马头琴制作车间、蒙医康复中心、蒙古民族服饰公司……一家家与民族文化相关的企业入驻园区,必将更快地推进该县民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民族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前提,是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多年来,前郭县始终将民族文化视为珍宝,全力传承和保护,形成了独具前郭特色特质的文化符号。

为大力弘扬郭尔罗斯文化,前郭县相继出版了《郭尔罗斯文化丛书》《前郭尔罗斯简史》《郭尔罗斯考略》《查干湖的传说及其郭尔罗斯史话》《查干湖旅游》《妙因寺》等一批反映郭尔罗斯历史文化的书籍、画册、光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认识、热爱这里的悠久文化。同时,积极做好文化遗产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共有乌力格尔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荣获文化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大力推介民族音乐形式,2008把马头琴齐奏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前郭县也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马头琴之乡”“四胡之乡”。整理完善蒙古族婚俗表演剧本,编排安代舞、蒙古族渔猎舞蹈等一批民族舞蹈,并大力扶持以民族歌舞团和马头琴乐团等为主体的专业演出团体,形成创作、舞蹈、声乐、器乐等一条龙的生产链。推出“郭尔罗斯全羊席”“查干湖风情宴”以及“查干湖全鱼宴”等一批民族宴席,促进了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双赢。

民族特色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符号,在大力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全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前郭县还坚持在城市建设中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努力打造富有蒙古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彰显出独特的民族魅力。他们异地修建了前郭尔罗斯王府陈列馆,在塔虎城遗址建设了保护界碑,建设了孝庄祖陵陈列馆,对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大老爷府进行了修缮,确保发展和保护同步进行。另外,在前郭,无论是国省公路沿线的大型宣传牌,县城商店、超市的门面牌,还是乡镇村屯的地名牌,都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街路、社区、广场的名称,也都使用了蒙古语名称。

这些民族文化符号,在全面展示前郭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将民族团结的印记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前郭人心中,引导他们在新时代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共进,创造属于前郭的新的辉煌。

紧扣现代农业发展脉搏

打好“绿色牌”

2016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实施省委建设西部生态经济区战略部署,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整体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松原市委提出了创建以绿色农业为主导、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全国知名的绿色农业城的发展目标。

按照松原市发展绿色农业的整体规划,前郭县立足本县实际,创新思路,围绕绿色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前郭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前郭大米香飘大江南北。近两年来,按照松原市绿色基地的发展要求,该县全力布局王府站镇至查干湖绿色产业带,先后建设了前郭灌区红旗农场绿色水稻、前郭灌区红光农场绿色水稻、“善德”有机水稻、前郭吉河现代农场有机水稻、金色阳光水稻等绿色水稻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前郭大米的品质。同时,积极推进西部杂粮杂豆绿色示范基地建设,新建得富杂粮绿色产业基地,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吉花”现代花生产业示范基地等。大力发展绿色棚菜产业,建成运营八郎瓜菜批发市场以及长山琪琳、吉拉吐七家子等棚膜园区,使全县棚膜面积达8万亩。截至2017年底,全县绿色农作物种植种类已涵盖大米、蔬菜、杂粮、杂豆等90%以上的农产品类别,绿色种植成为前郭县农作物种植的普遍和常态形式。

农产品品牌是一个地方农业产业特色的体现,围绕绿色农业发展,前郭县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规模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鼓励企业申请商标,创建品牌,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渠道宣传品牌,做大做强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县8个绿色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已达17个,其中,“善德良米”“德佶”“吉河”“松光”等品牌,已逐渐像查干湖一样知名。全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已达87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61个。

为保证绿色农产品品质,让农产品一绿到底,前郭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出了很多具体举措。通过完善贷款贴息、“三品”认证、科技服务、免费参展等扶持政策,制定和完善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积极鼓励绿色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认证。同时,积极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重点推进订单农业,以发展高端农业、实现精准订单为方向,通过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全方位监测和展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

为进一步增加绿色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前郭县围绕玉米、稻米、有机鱼、畜产品等丰富的绿色产品资源,把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不断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多做大做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目前,全县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1户,带动农户8.2万户,年加工量达200万吨,年销售收入68亿元,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7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50%以上。

只有好的环境,才能生产出绿色的农产品。为夯实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前郭县积极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通过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农机深翻深松整地、增施农家肥、中低产田治理改造等综合性的工程类及技术类措施,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标准等级。同时,全面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鼓励生产和使用生态有机肥、农家肥,引进品种改良、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等新技术,进一步培肥地力,抓好农产品源头建设。

多年来,伴随着引松花江水入查干湖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陆续实施,前郭县逐步发展成为吉林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绿色生态基地和塞外鱼米之乡。目前,前郭灌区已发展成东北四大灌区之一,前郭县也被确定为“全国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这一切,都得益于该县坚持多年做好水的文章。今年,随着松原灌区前郭灌片工程、西部供水工程、灌区现代化改造试点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前郭县绿色农业发展将引来更多源头活水,促进绿色农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在推进三产融合的发展中,前郭县以绿色农业发展为抓手,带动了以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代表的绿色工业、以查干湖渔业生产为代表的绿色服务业等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该县共确定“绿色牌”推进项目6大类57个,项目总额为17.09亿元,为实现全县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做活“旅游+”文章

打好“旅游牌”

7月的查干湖旅游景区湖光潋滟,莲花盛开,清风习习,牧歌辽远,游客或乘坐竹筏体验大湖的静谧,或观赏歌舞体验民族风情,或尽情享受全羊、全鱼宴,深深沉浸在身心愉快的旅游休闲中。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能够感受美丽的大湖风光,感触悠久的民族文化,真的挺好的。”到过查干湖的游客,无不为前郭县壮美的景色、独特的民族文化深深陶醉。

近年来,前郭县牢固树立“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的战略思维,从引导需求发力,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查干湖旅游为重点,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全力抓好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拓展客源市场、促进有效投资,推进了全县旅游业提档升级。

做好“旅游+文化”文章。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产品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任何旅游产品的创意、策划、开发、包装和营销,都必须努力让具有本地独特优势的民族特色文化之魂有机融入其中,实现旅游产品由资源利用型向文化引导型的转变。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前郭县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战略,着力为旅游业注入文化元素,全面提升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查干湖畔修建了妙因寺、成吉思汗召、前郭尔罗斯王府陈列馆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为景区增加了民族、宗教历史和现代文化内涵,改变了查干湖旅游业“一个泡子、一片芦苇”的纯自然景观状态,为旅游业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形成了文化和旅游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

推进“旅游+生态”建设。查干湖生态资源丰富,多年来,前郭县都将查干湖的生态保护和治理作为推进查干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共完成投资6000万元,持续推进了马营泡面源污染拦截、沿岸生态防护带等生态保护工程,推动了查干湖旅游生态良性发展。在第二届查干湖莲花节期间,该县集中打造的以莲花产业园为起点,经妙因寺、本师佛园、成吉思汗召、花卉景观园、渔猎文化博物馆温泉养生中心、安代路的垂钓乐园至野鸭湾生态湿地和大地花海的生态人文景观精品,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4亿元。

做强“旅游+节庆”品牌。近年来,前郭县围绕“一年四季都是景”,突出开发旅游品牌,形成了四季品牌引领、城乡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从2002年开始,前郭县每年都组织开展“中国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连续举办两届“查干湖莲花旅游节”。节庆期间,积极组织各种经贸洽谈活动、项目签约活动,努力将“查干湖冬捕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办成特色显明、品牌彰显、效益丰硕的节日,打造“白色经济”,实现冬捕节向“冬捕经济”转变。2017年,查干湖冬捕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亿元。

通过多年的精心打造,查干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场,逐步发展为集旅游、休闲、娱乐、养生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干湖冬捕入选“吉林八景”,享誉海内外。而随着查干湖民俗村、查干湖旅游服务中心项目、查干南湖水产品展销中心、大汗蒙古风情园等项目的签约建设,查干湖的景区面貌将更加靓丽多姿。

“查干湖是"血汗湖",要大力开展纪念引松系列活动,提炼引松精神,引导人们饮水思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查干湖;查干湖是名片湖,要用最大努力擦亮它,使它成为前郭旅游的金字招牌,为促进前郭全域旅游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查干湖又是四季的,要根据不同季节打造不同的旅游项目,让查干湖全年都是旅游旺季;查干湖更是世界的,要继续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让查干湖旅游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孙志刚这样阐述查干湖对前郭的意义。

旅游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具有蓬勃的活力和无限的发展潜力。2018年,前郭县共谋划“旅游牌”重点项目24个,包括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历史文化项目、休闲观光项目、节庆活动项目和农业采摘项目等,为该县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望历史,郭尔罗斯先人以“化铁出山”的英雄气概征服了这片土地。走进新时代,前郭尔罗斯人将用海纳百川的胸襟、虚怀若谷的智慧、敢为人先的胆识,精心打好“民族、绿色、旅游”三张牌,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民族团结繁荣大旗,开启新时代发展新征程。

Hash:8bfc09574948f49ad5ab7135131a4a6e97998ccb

声明:此文由 吉林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