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古城里的“巡逻兵”“吹哨人”

古城,总有这样一群人,或走或停,熟知古城每个角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着古城的消防安全,他们,就是古城里的“巡逻兵”“吹哨人”。

巍山古城拱辰楼为中心,呈标准的井字结构建设,共 25条街、 18条巷,全长 14千米,街道最宽处不超过 9米,南北方向均设有石牌坊,消防车无法快速到,甚至无法到达,容易错过最佳救援时机,且巍山古城内建筑均为土木结构,多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无有效防火分隔,加之部分为文物古建筑、古民居,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

在无法改变以上历史条件的情况下,大队决定将专业救援队伍力量前移,在古城内设置备勤点,作为古城灭火救援第一出动力量,同时还兼负日常防火巡查、消防宣传等工作。备勤点位置接近古城中心,创建以来,大队不断在人员、车辆装备以及制度上进行调整、配备和完善,以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实现备勤点队伍的正规化管理。目前已明确4名队员常驻值守(空缺时由其他队员及时补位),同时由县人民政府出资近14万为备勤点购置的两辆电动消防车(包括消防斧、消防锤、消防钳、水带以及干粉灭火器等工具)也在上个月正式“上岗”,为巡逻和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为“巡逻兵”,备勤点队员平日里通过上门服务指导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古城消防安全的整体情况,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节假日加大对古城消防巡逻、排查次数和宣传力度,发现用火用电不规范、违规停放或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等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将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为“吹哨人”,古城内发生紧急情况需救援时,备勤点队员迅速到达场进行查看、处置,同时与前来救援的队站“保持通话”,及时汇报现场情况,最大限度保护古城消防安全。同时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列讲解的方式让群众认识到火灾事故其实离我们并不远,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酿成事故。

前置备勤点运行以来,队员们参与过 1起灭火救援战斗,第一时间得当处置为救援站争取了时间;检查维护消火栓 107个,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登记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检查古城内商户、民居达 600余家,制止不规范行为 8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 500余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他们克服困难,一日又一日,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古城消防安全,特别在春节人流物流陡增,火灾致灾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古城内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他们随处可见的身影,也给古城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这几个消防员天天都在街上巡逻,只差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了,有了他们的日夜保护,我睡觉都踏实多了!”一位住在古城里的老奶奶说道。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Hash:7b72482ffbcef04bee17276e2f53aa7d8fba1de8

声明:此文由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