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8个古村获“中国景观村落”称号 ,爱上山西

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5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暨“第六届中国景观村落”授牌颁证大会在西安举行,共有8省区的21个古村落获得“中国景观村落”称号,其中有我省8个。

太原晋源区风峪沟镇店头村

很多来太原旅游的朋友,来太原定要看看晋源的店头村。店头村南依龙山,北靠蒙山,风峪河从村南流过。这里距晋源镇5公里,古时是太原通往陕甘宁和晋西北驿道的咽喉要道。由于处在古驿道上,这里从北宋起商旅业就十分发达,在清光绪年间鼎盛时期,常住人口达3000多人,驿站、当铺以及经营首饰、绸缎、粮食等的商贾云集。

据多年研究店头村史的干部王春生介绍,经查阅古籍,早在距今1029年的年间就有关于店头村的记载,村里还有据称是唐朝年间栽种的8棵腰围1米有余的唐槐。了解太原市晋源区店头村具体位置的朋友都知道,由于处在古驿道上,这里从北宋起商旅业就十分发达,在清光绪年间鼎盛时期,常住人口达3000多人,驿站、当铺以及经营首饰、绸缎、粮食等的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号称“小太谷”。

阳春3月,我们登上店头村南的南山眺望,店头村全景尽收眼底,1公里长的村庄极似一条大船,由西向东行驶在风峪河上。建于明朝紫竹林寺位于“船”中心,古石窑洞民宅分布在船头船尾,前后临山脚处矗立着清朝修建的文昌宫真武庙,好似船锚般把大船牢牢系稳。

进入村中,村委会主任李贵生迫不及待地领我们观看古石窑洞群。这些窑洞都是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全部用来自周围山上的石头建成,底层是宽大的石窑洞四合院,上层是阁楼式的砖石建筑,底层大窑洞又串套着小窑洞,院落间、楼上楼下和窑洞间都有暗道相通,洞连洞、院连院,洞中有街,洞中有水道,洞中还有石磨房、仓库等,进入其中犹如走入迷宫,真是别有洞天,曲径通幽,要不是村干部带领,真会迷失方向。

同别处的窑洞纵向设置门窗方式不同的是,这些窑洞都是横向设置门窗,这样的窑洞结构和建筑风格国内罕见。村中还有清朝修建的古戏台,供祭祀的灯山,年代久远至今仍然水源旺盛的两眼古井,明朝天顺年间兵部尚书王永寿之墓和王氏祠堂龙泉寺,李存孝之墓等。

店头村北矗立着太原西山五山之一的蒙山最高峰蒙山寨,山峰四周是成片的核桃苹果、桃、杏林,植被茂盛。登上峰顶远望,蒙山大佛开化寺、晋源、太原市区历历在目。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军队曾在这里大肆修筑碉堡,妄图阻挡解放军摧枯拉朽式的进攻,至今还能看到石头上的弹痕和残存工事。如今这里已经开辟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阳泉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介休市龙凤南庄村、晋城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上伏村、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中庄村、晋城市阳城县凤城南安阳村、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石淙头村。

介休市龙凤镇南庄村

南庄村位于介休市西南丘陵地区。村子坐落在一处土塬之上,三面环沟,一面靠路。村民介绍,这里自古就是介休城通往绵山的必经之路,古称官道。

南庄村所在的土塬大致为方形,边长约4华里。村子位于土塬的正中央,建有堡墙,村子边长约1华里,东、南、北三面各筑券拱堡门。现在东门“迎瑞门”、南门“浮翠门”依旧完好,北门残存遗址,但整座古堡的结构依然完整。

堡内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七条大小街巷。路面全部为石头砌成,平整干净,至今依然完好。石头路面外高内低,向村中心倾斜,如有降雨,全村的雨水便向中心集中,然后由排水道汇入村南的一个石砌水塘。水塘深约5米,直径15米左右。村民讲,这个水塘自建成到现在,不管下多大的雨,从来没有满过。

村中院落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村中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在堡墙东门、南门及东门外的照壁上,至今可见清代石刻的“南庄村民公约”,村民也至今遵循“不赤背过十字街”“羊群不入东门”等公约规定。

1.南庄成为旅游村,引来了不少游客

2.村民世代居住的祖屋至今仍保持着当初的风格

3.这个水塘已有百年,从来没有断过水源

4.一些古民居由于缺乏保护,已成残垣断壁

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7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已是韩赵相争的重镇。古称“少城”、“小城”,因冶炼业兴旺曾称“铁冶镇”,明嘉靖三十八年改为“润城”。现存有省级保护文物明代古城堡“砥洎城”,润城“东岳庙”(应为金代建筑),屯城“东岳庙”(金代)。并有春秋战国时期白启屯粮而得名的屯城村,明代尚书王国光故居上庄村,影响八省的道教圣地天坛山,望川村的开明寺,上伏村、中庄村的汤帝庙等名胜古迹。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到润城时住过的姚家院,炸毁日伪碉堡的紫台岭伏击战遗址建设的紫台岭烈士陵园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润城镇王国光故居尚书府

润城历史上曾出过许多名人,明代政治家、财政家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王国光,清代汉学家、数学家张敦仁,户部尚书张慎言,布衣诗人张晋等名满天下。这些先哲躬身实践,奠定了文化润城的根基。

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上伏村

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中庄村

晋城市阳城县凤城镇南安阳

笔者驱车沿阳济公路南行,来到了阳城县凤城镇南安阳村。南安阳村位于获泽河畔,是晋城市清代古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全村460户,1500口人,耕种着1200亩土地。

南安阳村潘家庄园,始建于明清时期。山西省称雄华厦数百年,富甲神州,登峰造极。辉煌靠的是气吞山河,风流盖世的巨商巨贾。潘氏家族属灿烂满天星的一颗百年长盛不衰之星,堪称阳城县的名门望族。潘氏家族,经过几代人勤俭持家,艰苦创业,以财取天下,以诚信取财之雄才大略,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遍步他的足迹,以坚韧不拔的意力,一路走红,200年驰名中外

潘氏家族在拼搏过程中,居安思危,未雨稠缪,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规律。他们重视文化教育,恪守‘有子多读书’的治家祖训,代代相传,课子读书,儒商兼容。

沿潘家庄园而行,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总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一进十三院,院院有看点,文化底蕴深奥,雕刻精细,装饰优美,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构思巧妙,意境优雅,到处散发出了古色古香传统华夏文明的气息。从潘氏庄园,看到了儒家文化的谨严秩序,看到了佛家文化境界和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每一个院落,使人欣赏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艺术。对文化理念的认同,如诗如画,艺术构造令人赞叹,给人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遐想。

潘家庄园整体建筑,可以讲是民族的像征,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传统民族建筑的绝唱。文化魂,中国品牌,就是潘家庄园永恒的价值。

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石淙头村

石淙头村位于泽州县周村镇境内,它深居山坳,远离尘嚣,好比世外桃源。村外青山环绕,碧水相依,风景怡人,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是石淙头村的灵魂所在。村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所所深宅大院,古朴典雅,是村人世世代代的生活空间和精神家园。尽管有些宅院已经破落,但对于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来讲,能对古建的保护做到这种程度,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心血来潮所能做到的,不仅需要长远、全局的发展眼光更要有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竭尽所能。

村中现存老宅子主要有东、西各一组,均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是当时村中一潘姓富商所建,故俗称“潘家大院”,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为极具代表性的清代晋城民居建筑风格。

古院落以“四大八小式”单进或二进四合院为主,房屋形制多是有木构出檐的两层楼房,也有部分砖墙体悬山结构。四合院大多坐北朝南,天井方正,以主房中轴线为准,其他对称分布。在主院前通常建有一狭长形前院,是外街与内府的一个过渡,前院一般不建房屋或建一座体量很小的单体房屋以用作“门卫”或杂物间,前院的设置,不仅使得院落的规模有所扩大,同时还更好地保证了宅主人生活的私秘性。在这些大院里,每一所房屋的建造都用料考究,雕饰精美,无论是隔扇门窗,还是楼栏华板,不管是雀替耍头还是梁枋帘架,无不精雕细琢,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谐音、呼应、成对、顾盼等表现手法,用传统吉祥图案来喻事抒情,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内心追求。村子西南的老龙温,是长河上最大的瀑布,是大自然的造化神笔,也是古村落的灵气之源,生气之本。

(来源于网络:小编整理收藏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山西百聚微生活》汇聚山西生活百态,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打折优惠,每日更新,服务山西百姓生活,打造山西品牌!欢迎关注,因为有你,我们会做的更好!

Hash:56330917786cca006bcf0994061ffa13a46d9def

声明:此文由 山西百聚微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