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乡贤——延如意

关注我们

滴水见太阳,乡贤是榜样。在进入新时代、同筑中国梦的进程中,应当积极挖掘和开发乡贤资源。古旧乡贤当敬崇,今日的乡贤有着许多的闪光点。笔者在百里访乡贤中,接触了解到阳城县润城镇上伏村退休教师延如意老人的事迹,特别感动,特写此稿,追忆延如意先生,旨在倡导好民风,树立好榜样,宣传乡贤,创乡贤文化,是新时期建设精神家园的佳径。

简介:延如意,男,汉族,1951年1月生,大专学历,退休教师,阳城县润城镇上伏村人,曾义务担任上伏文史研究室主任,沁河文化研究会顾问等。

延如意自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二十余年,腿脚行走不便;老伴近年三次患脑梗,还需照顾,但始终坚持退而不休,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努力作奉献,是广大乡亲们口碑中的:大好人

01

笔耕不辍写报道 弘扬社会正能量

1、宣传身边好人好事。曾发表于太行日报《小吕掏钱办戏亭 乐了几村老年人》等。

2、反映当地党政为民办实事,阳城县实施“村村通”时,上伏村至上庄、中庄和下庄村修好了水泥路,立即撰写了:《一条盘山水泥路,圆了三村百姓梦》。(曾荣获县新闻一等奖)

3、倡导敬老孝亲,写通讯报道:《三个女婿似亲生》。(此稿县委外宣网站登出、阳城新闻报也曾登出)

4、围绕中心工作撰写并被报刊已经采登的通讯报道。如:《润城镇休干组积极参加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润城镇弘扬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红红火火》、《润城镇“文化养老”很有一套》、《上伏村实事办在百姓心坎上》等文稿。配合旅游宣传工作撰写出 “民间传说王国光故事系列”《一卒纹银三千两》、《治国必治家 管人先管己 王天官没收女儿的诰命衣》等被太行日报采登。

02

退休不忘肩上重责 关心教育下一代

1、坚持进校园给师生讲德育课、地方文史课,激发小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

2、自掏腰包购买电频、小型扩大音响设备,每年清明节前后到烈士陵园服务,利用学校师生到烈士陵园祭扫先烈机会给学生们讲革命历史故事,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

03

当好干群和谐纽带 服务百姓大事

1、创办“敬老文化站”。自掏腰包购音响设备、自出钱租片、在村里办起了个鼓书场,几年来坚持义务播放戏曲、电影、鼓书光盘,丰富了村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创办“百姓娱乐平台”。自花几千元购置音响、灯光等设备,义务搭建“百姓娱乐平台”,服务乡村文艺演唱活动。自费组织演唱会,掏钱租车接送全乡镇各村爱好上党戏的人员来村演出,给村民们带来快乐。有时在节假日自费组织舞台文艺节目。给村民创造登台娱乐和展示自我才艺的机会。

3、扶持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剪纸、秧歌、八音会等)发现民间剪纸艺人田密倩手工剪纸作品,立即拍照、上报。积极为邻村下庄村“中庄秧歌”的发源地恢复民间秧歌剧做贡献:协助置办设备、亲自导演小剧、择机外出演唱等。

4、主动支持村里八音会培养青年后续人才,组织学习活动,自己掏钱购置音响设备、购买日常消费电池、机器坏了自己掏钱外出修理,保障音乐学习活动正常进行等。

5、为老年人排忧解难 热心替老荣军人写申请住疗养院;耐为特困户写申请要求低保;主动为孤寡老人买药送药。

6、协助村民办理红白大事 替村民事主着想,料理大事移风易俗、办事从俭,减轻百姓负担,精心设计理事账簿,多年来,得到众乡邻认可。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出《上伏村近年来办白事风俗习惯》。

04

挖掘古村历史文化 整理文史资料存档

1、寻找村域内的古碑石刻

普查遗存古碑石刻 退休前多次利用寒暑假期带村里部分爱好者查遍全村域所有的地埂、墓地古道、厕所、猪圈等发现现存古碑石刻:发现一块,立即拍照留存、发现一块就设法把碑文抄写下来。普查完后,把把登记在册的古碑石刻分类、造册。最后,编写出了:《河阳镇古碑石刻登记簿》、《现存古碑石刻文字抄录》,作为文史资料存档。

2、登记现存古匾楹联

退休后,历时两个月,老俩带着村上喜爱考察的村民,扛梯子、拿着钢刷、笔记本、照相机等,在古村中逐院、逐户查看门匾、赠匾、楹联等。最后编写出:《河阳古村落古匾楹联登记表》、后来,又经半年时间将全村古匾楹联翻译成现代文,编写出了《古匾楹联译文记录》。

3、考证河阳古村“商道古镇”古代晋商文化史

经过数年多方查证,编写出《上伏村名的历史变更》、《古河阳镇的建筑特点》、《河阳关》、《沁河流域商道古镇上伏村》等文史资料。逐户查访、考证村上十四大家族从商史:查看家族牌位、家谱、查阅县志、府志、墓志铭等;查阅各户所存古代房契、地契等。历时数年,最后编写出:《古村文史资料》、《古代晋商名家赵世德堂》、《古代晋商名家李家恒茂永号》、《许氏德隆号在泗洲》晋商史料均被县、市、省有关部门收编入档,或入编晋商史料书籍中。撰写了许多文史资料,均已编入阳城县政协出版的各类史料书中,为资政存史做出贡献。

4、坚持挖掘整理当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经过多次拜访本村、邻村高龄老人,翻阅县志、县党史资料,详细调查核实1946年春至1948年间太岳军区直属第五卫生所(医院)在上伏村驻村史实后,写出了《1946——1948 太岳军区所部驻村史料》,已存档。

随后,又记录了抗战时期(1940年间),朱总司令率部从武乡八路军总部出发到阳城开会时,星夜途中在上伏官津渡坐船过沁河的故事。

05

配合党政中心工作,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1、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在“打造全国古堡民居第一县”、“全国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县”过程中,晋城市在计划开发沁河流域文化旅游带时,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撰写出《打造沁河流域旅游文化应充分突出各村特点》的建议。市领导采纳了此建议,并在市政协主办的《政协论坛》总第64期上登出。

2、为村里主动撰写申报材料

根据多级领导来村视察、许多专家、学者考察,都建议村里应注重申报工作。虽然上伏古村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现存古遗文物众多,特有商道古镇保存完好,但上伏村历来忽略申保之事,所以解放后多年,“一保没一保”,延如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己义务承担起古村申报工作。依仗手里已编写了二十余万字的文史资料,凭着自己擅长语文知识的探讨,数年前就开始着手编写申报材料。曾先后编写了《晋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伏大庙》申报材料、《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上伏村》申报材料。退休后专心义务从事此项工作,先后编写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上伏村》申报材料、《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保护单位上伏村古建筑群》申报材料、《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伏村》申报材料、《中国传统村落上伏村》申报材料和《中国景观村落上伏村》申报材料等。

3、时常拖着病躯奔走在上伏古村三里龙街上,为前来调研、参观、考察的领导、专家、学者、游客等人们担当义务咨询员、顾问、导说员。

4、义务培养乡村导游,服务美丽乡村旅游建设。

在村两委班子的大力支持下,组织起村上一些年轻妈妈学导游,使这些小媳妇们已成为沁河流域.商道古镇大街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笔者札记:在一个地方文化浓重以后,会出现代表性人物;这样的人物,当之无愧地可称为乡贤。延如意老人,是一位饱学之士,贤达之人。重建传统乡村文化,需要有像他这样一批有奉献精神的乡贤。延如意老人从教几十年,退休后返乡,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以及文化修养参与了上伏村的新农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从他的身上散发出来文化道德力量,在教化着村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乡,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同筑中国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文章来源于:《晨报晋城》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如遇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Hash:07161a1759cee0110cba6d583adbc3ea7b75e113

声明:此文由 上伏古商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