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山西唯一的虸蚄庙在咱原平

欢迎投稿

原平故事》,原平人最该关注的公众号。

《原平故事》长期征稿,投稿附带相关图片,欢迎原创首发。

叙述古往今来大小事,关注城市乡村各色人;品咂苦辣酸甜生活味,说道春夏秋冬世间情。

邮箱:718070459@qq.com 微信:zhtixj

读者朋友们,你走过看过的寺庙一定不少,但是你见过虸蚄庙吗?

在咱们原平,就有这样一座名叫“虸蚄庙”的古庙,对了,也叫“虫王庙”。

这座虸蚄庙在大林乡的魏家庄,占地面积一亩多,正殿即为虸蚄殿,坐北朝南,东西长9米,南北宽5.9米,为元代遗构。其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斗拱五踩双下昂,平身科每间一攒,明间平身科出45°斜拱,装修不存。门楣正中悬立式匾额,上有“虸蚄殿”字样。廊柱上有漆写的楹联两副。其一为:“螟蝗咸远避群歌圣德,蟊贼尽潜藏共报神恩,”其二为:“借泥偶解瘟可扶吉庆,赖神灵逐疫能保平安。”正殿左侧为观音殿,虽然造型有些简陋,只是两米见方的一个砖砌窑洞,却透出一股朴拙之气。

虸蚄庙会为农历的三月二十三,就是地里庄稼刚成苗的时候。有村民介绍说:“老辈儿传下来这虫王庙有2000多年了,早先相当气派,占了周围三四亩地,一进庙门,就是一棵大树,七八个人都抱不住。左边是钟楼,右边是鼓楼,那大钟高有一人,撞一下,十里八乡都能听见声响。那时候,庙里供着虫将军观音爷、关老爷,还蓄着清悠悠的水,水上还架的有小桥,两个大石狮子足有虸蚄殿的房檐那么高,真威风啊!”

还有一位老者说:“这虫王庙现在可不多了,听人说全国只剩两座了,咱山西这可是唯一的一座。”

翻看志书,上面亦称八蜡庙。据《崞县志》载:“八蜡庙,一名虸蚄庙,在县治南十五里魏家庄。金大定初,邑人游完建,后圮,至正元年修复。明洪武、弘治间先后重修。崇祯五年,知县郑独复再新之,代有记石。”另记有:“刘猛将军庙,在魏家庄八蜡庙内,与八蜡神同日祭。”

果然,虸蚄殿里的塑像是个大环眼、长胡子的红脸汉子,老乡们说这就是刘猛将军。

然而,史书上是没有这位刘猛将军的。有的是另外一个人:据张义和所著的《中国蝗灾史》中记载,两宋年间为我国历史上一个蝗灾高发时段,平均每3.5年就发生一次蝗灾,而且次次都难以抑制。蝗虫一过,地里的庄稼转眼只剩秸秆,一年的收成就全完了。尤其是到了南宋,宋王朝一面组织力量抗金,一面饱受蝗虫啃噬之苦,左右支拙,难以兼顾。于是,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宋理宗想要塑造一个神仙出来,希望一方面以神仙的威力克制蝗虫,另一方面能够给百姓树立强大的精神力量。神仙当然不能由活人来作,于是就选中了在一百多年前去世的刘錡——他任地方官时,治蝗有方;在战场上,他骁勇善战,连残暴的金兵听到他的名字尚且闻风丧胆,何况小小蝗虫乎?

于是,“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官、淮南江东西浙四制置使刘錡,敕封为扬威天曹猛将之神”,江南首先建起虫王庙,将刘錡塑像供奉,称其为虫将军。说来也怪,虫将军一供,当地的蝗虫就减少了。百姓纷纷说虫将军灵验,更是虔诚供奉。

明清时期,虫将军不断得到加封,“保康”、“显应”、“普佑”、“灵惠”、“襄济”、“翊化”、“灵孚”等一个个封号出现,但百姓却只记得一个“猛”字,“刘猛将军”这个名称就此在民间树立起来。

嘉靖三十七年,崞县知县、山东菪州人张仁撰《重修虸蚄庙记》:“虸蚄之属,害苗之虫也。时而或有或无,势焉能盛能衰,变化莫测,其所以必有所主乎,其所以者无形与声,不见不闻,非神而何?诗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儒先记曰:四者皆害苗之虫也,今不以此名之,而曰虸蚄者,岂非方言之谓欤。”

遗迹往往是历史射向现代的一束光,通过这束光,能把我们带到遥远的过去,能让我们听到历史深处的回声。

【】

【】

【】

【】

【】

Hash:bf0dabbaf017fab885987d019c16407607642c1f

声明:此文由 原平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