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名单公布!怀集这三个地方上榜!

近日

肇庆国防教育委员会、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

发布了

《 关于命名第二批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的决定 》

怀集有三个地方上榜了!

详细公告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广东省国防教育条例》,更好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我市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国防教育基地命名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经组织申报、考察、评审、公示,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市委宣传部决定命名鼎湖区革命军事馆等15个单位为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

希望被命名的单位加强对基地的领导和管理,完善配套设施,突出主题内涵,丰富陈列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在普及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发挥重要的阵地作用,为营造我市社会各阶层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第二批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名单

肇庆市国防教育委员会

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

2020年8月4日

第二批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名单

鼎湖区革命军事馆

鼎湖区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

四会市黄田镇江头乡农会旧址

四会市国防教育基地

四会市博物馆

广宁县上林三十二烈士纪念馆

广宁县烈士陵园

中国工农红军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

德庆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德庆县“二•二八”武装起义纪念亭

封开县封川特派队指挥部旧址

怀集县植启芬故居

怀集县钱兴故居

怀集县邓拔奇故居

肇庆高新区肇庆复兴园综合实践基地

这三个地方位于哪里?

都有哪些红色故事?

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1

怀集县植启芬故居

植启芬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委会码头村,建于民国初期。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三间两进,泥砖墙。总面阔6.67米、总进深13米面建筑积约 86.71平方米。

▲ 植启芬故居

植启芬(1925-1948)又名茜军,怀集县永固乡宿峡村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植启芬就读怀集中学,在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等进步书籍,思想得到启迪,194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中。

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全国形势空前紧张。学院党组织发动进步学生返回内地游击区工作。植启芬坚决响应党的召唤,投笔从戎,与部分同学返回广宁加入共产党游击队。同年4月底,他被派到广德怀叶向荣部队工作,叶部为开辟怀南游击新区,于5月中又派植启芬返回家乡永固活动。植回家乡后,与桂林师范回乡的中共党员黄育森(黄励)及原怀中同学陈如杰一起,秘密串连当地青年参加游击队;并与怀集地下党莫让等接上联系,串连怀中进步学生到游击区来。经植等发动,永固一些青年陆续到叶部入伍,怀中也有近20名进步学生分批转送到游击区加入游击队。

1948年初,叶部派植启芬率陈如杰、邓偶娟等10余人在永固一带活动,由于游击队两次袭击永固驻敌获胜,对当地的群众影响很大,不少青年踊跃参加游击队,植启芬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30余人,组成了怀南区队永固分队,植启芬任分队长,陈如杰任副分队长。3月中旬,为配合游击队主力粉碎敌人对怀南实行的“三月扫荡”,缴获一批枪弹,声威震动县城。

同年6月初,国民党粤西、桂东当局调集大量的兵力,对怀南游击区实行重点围攻。我游击队主力经与敌人激战,为保存革命的力量,突围到德庆三河一带活动。广宁刘乃仁区队和植启芬分队共约80余人,在与敌周旋10来天后,于6月10日晨,在永固富禄村附近的双庵埇被罗棠霖保安队及民团包围。游击队与敌人激战数日,终因众寡悬殊,无法突出重围。至夜,敌乘黑发起突袭,游击队除刘乃仁、陈三珠等30余人突围出去外,植启芬、陈如杰、邓偶娟等近30人不幸被俘。

植启芬、邓偶娟等人被俘后,敌人施尽各种酷刑和诡计,妄图威迫他们供出我游击队主力的去向,并利诱他们归降。但植启芬、邓偶娟等游击战士对革命无比忠诚,宁死不屈,充分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品质。

▲ 舍生取义的革命情侣植启芬和邓偶娟

邓偶娟、植启芬这对革命情侣牺牲时,分别为24岁和23岁。他们是周文雍、陈铁军式的英雄情侣,其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人民。如今,距离怀集县城30公里的永固镇宿安村委会宿峡寨里,植启芬故居青砖灰瓦,无人居住,但却成为了后世对英雄永远怀念的地方。

2

怀集县钱兴故居

革命烈士钱兴的故居位于怀集县诗洞镇安华凤南村。青砖墙木桁瓦结构的钱兴故居安静矗立在村中,仿佛在向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诉说着这位革命英烈的光荣往事。

钱兴烈士故居(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浩辉 摄)

1909年8月8日,钱兴出生在凤南村一个颇为富裕的家庭,原名钱岁年,号发瑞,又名钱瑞年,化名李钱兴,之后为了表示自己“毕生要为复兴中华而奋斗”的抱负,改名为“兴”。钱兴从13岁起,先后入本乡私塾、县立高等小学、县立中学读书。1933年,进入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读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青年同盟”,并发动和组织广州学生开展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中山大学支部书记。

▲ 钱兴故居展室介绍钱兴从事革命活动情况(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浩辉 摄)

1938年4月,钱兴任中共厦门市工委书记,日寇侵占厦门后,任福建漳州中心县委宣传部长,编印《前哨报》、深入农村、山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1940年冬,钱兴奉命前往广西筹建广西省工委,并担任工委书记。经过1年多不懈努力,广西党的工作走上正轨。1942年7月9日,中共广西党组织因叛徒出卖遭受破坏。钱兴十分冷静,于事变后的当天晚上就及时采取措施,冒险及时组织党员干部撤离桂林。同时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入农村,使党组织迅速恢复活动。1944年8月,钱兴起草广西省工委的“八月决定”,积极准备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广西各地党组织迅速创建起30多支共5000多人的抗日武装,活跃在20多个县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947年4月,钱兴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指示精神,在横县主持召开广西各地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作出发动广西武装起义的正确部署,先后在20多个县发动武装起义,揭开广西敌后游击战争的序幕。同年7月,钱兴调任中共粤桂湘边工委副书记、粤桂湘边部队副政委。期间曾兼任活动于怀集东区的“怀集人民抗征义勇队”大队长、政委,在家乡怀集南区,领导发动了怀南起义,开辟了广德怀开边游击根据地,建立了怀集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广德怀六龙坑乡人民政府。

1948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向粤桂湘边区游击根据地中心广宁四雍地区大规模进攻,情况相当严重,钱兴挺身而出,主动担负留守任务,掩护主力转移。9月16日,国民党反动派兵分三路向四雍进攻,虽然钱兴率领队伍浴血奋战,但因敌强我弱,致使游击队损失较重,四雍被敌人攻占。钱兴带领少数战士白天隐蔽在山上,晚上则到村里宣传群众,鼓励群众坚持斗争,为了避免敌人的疯狂搜捕,经常在山上转移,生活十分艰苦,这样坚持了50多天。11月中旬,钱兴带一小队干部突围,途中遭到敌人包围,壮烈牺牲,时年仅39岁。解放后,钱兴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英勇无畏的战士钱兴为家国埋骨绥江,但他坚定爱国的思想时刻激励着无数的后人,他光荣的革命事迹仍被后人怀缅。有人题诗曰:“南国多豪杰,钱兴是英雄。救亡擎旗手,解放作先锋。绥江埋忠骨,千古令人崇。”

为了缅怀钱兴的丰功伟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91年1月,中共怀集县委、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修复钱兴烈士故居,并于当年动工,1995年11月落成并正式开放。

钱兴烈士故居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人字型硬山顶,面阔7开间,进深二进,总面阔20.65米,总进深15.26米,建筑面积315.12平方米、檐下和门上方壁画较精美,保存较好。头门上方悬挂有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题写的“钱兴故居”牌匾。

▲ 故居正厅安放着古铜色的钱兴半身塑像(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浩辉 摄)

门前是一个用青砖铺设而成的约200平米的地坪。故居正厅开辟一间展室,展室的正中央安放着古铜色的钱兴半身塑像,塑像的两旁分别安放着两个展柜,分别展出钱兴从事革命活动所使用过的手枪、铁锅及发表过的论著,南北墙上用文字的形式介绍了钱兴的生平和在故居进行革命斗争的简介。

此外,1998年10月,为纪念这位革命先烈,当地在凤南村建起了钱兴纪念学校。2005年,中共怀集县委、县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在钱兴纪念学校右侧山岗顶建起钱兴烈士纪念碑和钱兴烈士纪念亭,并于当年12月建成。

▲ 钱兴纪念学校右侧山岗顶建起钱兴烈士纪念碑(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浩辉 摄)

钱兴故居,既是生他和养他成人的地方,也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2000年,诗洞镇委、镇政府将钱兴故居定为全镇中小学德育基地。2001年,被中共怀集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全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4年5月,被怀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

怀集县邓拔奇故居

广东怀集农民运动先驱、革命烈士邓拔奇故居位于怀集县甘洒镇永富村。90多年前,邓拔奇就是从这里走出去,投身革命洪流,领导了广宁、怀集两地的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并恢复与重建了广西的党组织,在八桂大地上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 邓拔奇故居 (图源 西江日报)

1903年6月4日,邓拔奇出生于广西怀集县(今属广东)甘洒乡永富村一个殷实之家。热爱学习的他,在中学时期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书中的进步思想深深鼓舞着他。在校期间,他带领同学进行反日抗约宣传演讲活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与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民主革命思想在怀集的传播者。

1925年邓拔奇赴广宁任共青团县委书记,领导当地青运工作,先后在19个乡建立起青年团支部、团小组,在5个区成立团区委会,后随农运领导人周其鉴在广宁开展农民运动。

当邓拔奇再次回到怀集县时,他开始推广广宁县农民运动的经验,组织农民协会,成立“屈洞乡高富村农民协会”,会址就在现在其故居旁的高富村邓氏厅屋。

农民协会成立后,邓拔奇组织各个自然村修水利、铺路架桥。农民协会为广大农民谋福利的作风吸引众多农民加入其中,甘洒、屈洞的农民运动由此得以蓬勃发展。

▲ 邓拔奇故居前宣传栏讲述他的英雄事迹(图源 西江日报)

1932年10月10日,中共东江特委在惠来县田墘村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遭国民党反动军队四面包围,邓拔奇率众人奋力突围,终寡不敌众,英勇就义。年仅29岁的邓拔奇血洒东江,为他所深爱着的革命事业,奉献出了短暂的一生。

1991年1月,为缅怀邓拔奇,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中共怀集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了修复邓拔奇故居的决定,并于当年动工。1995年11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故居内设有两个展室,正展室在二进厅,中央安放着邓拔奇半身塑像,塑像的左右两旁分别放着两个展柜,展出了邓拔奇生前从事革命活动用过的物品及发表的论著。南北墙上展出了曾与邓拔奇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老领导题词,和邓拔奇开展革命活动的简介;副展室在头进厅,展出了当年永富村妇女协会妇女识字班的照片和农民协会用过的征粮大称等物品。邓拔奇卧室保存邓拔奇睡过的大床。2005年、2008年县府两次拨款维修。

▲ 邓拔奇故居最里面摆放着个人半身铜像 (图源 西江日报)

邓拔奇故居始建于1805年,坐西向东,开侧门向南,是砖木结构的传统式平房,泥砖墙瓦面,面阔三开间、两进,总面阔21.89米,总进深11.53米,建筑面积252.39平方米。

2014年4月,怀集县委、县政府投入30多万元对故居进行修缮,涉及屋面换瓦、墙面修复、地面防潮处理、门窗更新、道路铺设等项目。维修工程竣工后重新进行了布展,并对外开放。

室内外修葺一新、重新布展的邓拔奇故居,焕发出古朴典雅的气息。展室的居室陈列、纪念书籍、作品以及按时间顺序陈列的50多幅图片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邓拔奇的光辉一生。里屋还带有入党誓词重温区,让参观者感悟先烈大无畏精神,牢牢树立为民服务理念。

2003年,邓拔奇故居被怀集县法工委定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2004年5月,被怀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故居被认定为全县中小学德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

来源: 肇庆市国防教育委员会、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西江日报

编辑:植敏仪

Hash:5ad266b951938adc73bf0b10cff084a6a86bbe47

声明:此文由 怀集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