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广东丨罗浮山下湖镇围

文、图|许伟明(方塘智库联合创始人)

【一】

胡林顺开着摩托车,后座上载着一大桶50斤重的酒。酒坊就在他已经不住人的老家内。这里是湖镇围,位于惠州博罗县的湖镇围内,小村距离显岗水库不远,远远可见罗浮山

要是从村口望进去,怎么都看不出湖镇围里头会这么深。要一直走进巷子内,才能看到这个小村落其实隐藏着很多过往的细节,它们在一条主巷的两侧分布。

现在多数村民已经搬出去了,住在村外新建的楼房,胡林顺是我在村内遇到的为数不多的本村人。很多老房子都已经不住人,也有一些房子租给外来打工的人。而那些不住人的房子,因为年久失失修,很多已经坍塌了。

胡林顺酿酒已经30多年了,他说不清自己一年能酿多少斤酒,但他每天用300斤的大米,平均100斤大米能出70多斤40度的白酒。他带着我到看他的存酒间和烧酒坊,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青砖黑瓦的建筑,屋内有些昏暗,带有些冷意,十来个一米多高的酒缸陈列其中,酒糟正在里头默默地发酵,屋子有一股长久不散的酒味。

湖镇围主街

如果时光倒回到30多年前,那时候的胡林顺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他在村子师傅的传授下开始学会酿酒。那时的湖镇围里面住满了居民,这个村落里面应该留有明清时代的模样吧。

我借着一个屋顶,爬上较高的位置,可以较多地看到村落的面貌。南边一条主巷贯通西东,两边分布青砖黑瓦的房屋,建筑群布局严谨。其中,在北边以更小的巷子延伸,村巷布局像是方向朝北的耙子。

村落占地面积约294亩,是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小世界,古祠堂、古民居、古书院、古庙宇,他们建筑的时间跨越了宋、元、明、清、民国等时代。这个村子就像是胡林顺那个小酒坊,外表平平,但时光的气息就像那股酒味,从墙体的深处一点点地渗漏出来。

【二】

我之所以来到湖镇围,是因为被网上偶然看到的一张航拍照片打动。照片中的村落像一个圆形,三面环水,古朴的建筑便簇拥在一座小山之下。

可惜村落内由于住的人越来越少,老屋坍塌的情况比预想的严重。村落的自然格局并没有太大改变,村子内的脉络还在,过去的模样并不难想象。最大的遗憾在于,村落外围的围墙早已被破坏了。

胡氏在罗浮山下影响深远,曾被称为“罗浮明宗”

客家人是广东人口中占比很高的一个世居族群,尤其在梅州、惠州、河源等地区。有数据说,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而相应的,客家建筑文化影响深远,其中最常见的大概便是客家建筑和饮食了。

在客家的民居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是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土楼。其中,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闽西和闽南,如永定南靖等县。广东当然也有客家土楼——比如梅州大埔县大东镇就有一座规模可观的“花萼楼”——但广东最常见的客家建筑主要是是客家围屋和排屋。

借助《大鱼海棠电影,客家土楼又一次被人们所知。但在客家民居中,最常见的不是单体硕大的土楼,而是围屋。客家围屋又称为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在广东客家人积聚的地方,几乎都能看见客家围屋。

湖镇围便是一座很典型的客家聚落。村子原来的外墙将整个村落包围其中,坚固的围墙能够防御土匪侵扰,保护村民性命安全。湖镇围的围墙曾经有一人多高、一米多宽,还可以在上面跑马。

明朝初年在此设城,建池筑郭,湖镇围发展成为湖镇城。湖镇围由此成为博罗县城外惟一建有古城墙、护城河的古村落。在以前,湖镇围四周均有城墙环护,整个村子有东、西、北共三门,南面临水便没有设门。

从村子的格局上看,只要把城门关上,借助于围墙和护城河的保护,湖镇围就变成一个坚固的堡垒

附近显岗村二房的一座门楼

建国前后,湖镇围北面还保留有几段比较完整的城墙。1958年,所剩城墙被拆掉。胡林顺说,他小时候还见过一截拆剩下的城墙,但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村里养猪潮兴起,墙基多被村民撬挖去建猪舍。三个城门已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两块存在其他地方的石匾。

【三】

但凡历史较为悠久的村落,都离不开一个较大的宗族的经营。而宗族的发展,也离不开宗祠文化的兴盛。这两点在湖镇围都不例外。

湖镇围内主要居住的是胡姓人家,而胡姓对当地的经营,可以溯至宋代。到明清两代,湖镇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胡姓成为当地大姓,并在明代被惠州府授封称作“罗浮名宗”。直到今天,这块“罗浮名宗”的木头匾额仍高悬在村子的东祠的梁枋上。

由于宗族的兴旺,小小的湖镇围内建起了大大的祠堂。据《胡氏族簿》记载,自宋朝以来,湖镇围胡氏先后建起胡氏祠堂、愈宽公祠、希孟公祠、德众公祠、逊众公祠、东岭公祠、椿堂公祠、德基公祠。其中,真正属于宗族大堂祠的是胡氏祠堂和愈宽公祠这两座,分别称东祠、西祠。宗祠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在湖镇围这个世界内,更是一种具体而有力的社会和经济的组织形式。

而其他祠堂则是某个家族分支的所建,因为不属于全村共有,所以一些分支祠堂有着年久失修、墙体坍塌的情况。

显岗村二房的老屋子

其中最典型的是德基公祠,前门依然耸立,但院落内仅剩断壁残垣。据说德基公祠是村内曾经的一家大户所建,祠内的建筑用料考究和精细雕刻的精美程度,都不下于祖祠,但由于大户的子孙财力不支,终于还是眼看着祠堂一步步走向残破。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开始在老村外面建新房,人们慢慢迁居出去,现在大部分村民都搬入了新村,只有一些老人还不愿搬走。一位苍老的妇女和我们打了招呼,胡林顺说她是全村最老的人了,她也不愿意搬走。

2014年,湖镇围被列为第一批广东传统村落名录。当地的政府部门试图将整个村落进行旅游的开发,村子以前的养猪场早已被取缔,去年湖镇镇还在村里举行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或许,旅游是拯救这座古村落免于衰败的唯一机会了。

我们终于成了故乡的过客,远方的归人。从平原越过高山,从此处通往外界,我们的先祖,千百年来,就是沿着这些消失在山间的路,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寻找栖身之所,寻找更好的生活。

岭南乡村的美好,隐藏在无数的细节里。方塘传媒与广东省旅游局携手,正在推出“乡愁里的广东”专题系列文章,以优雅的历史人文地理读本,发现最安静的风景,讲述最动人的故事,系统发掘和呈现广东乡村之美。《乡愁里的广东》图书即将出版发行,敬请关注。

Hash:872f8d051aac441749b7abb0d2738c7416eb1a99

声明:此文由 乡愁里的中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