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邱李庄——大明镖局李朝花
李朝花村[1],村安居久矣。明朝以前叫葵邱李庄、李家庄,依居古葵丘(古时东明十二景之一五伯盟坛遗址)东南而建,千年古镇马岭岗古村落之一。葵丘故道是古时老官道,从李朝花西头通过。该村庄位于菏泽城西南30多里处,菏泽市高新区边境西南方向,千年古镇马岭岗的西北部。由李朝花、后张堂、西张堂三个自然村组成。
李朝花村地图
根据村庄历史调查和考证,1984版《菏泽市地名志》记载: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李氏自山西省洪桐县迁回古葵邱李庄(李家庄),后因该村镖师李朝花于1485年率族人义立镖局,远近皆知,他的名字逐渐代替了村名。村素有“鸡鸣听三省”的雅号[2]。1937年前,以李氏族人李盡喜、李盡元为首,协弟子李官星、李德元、李东元、李金斗、李银景、李东经、李同心等十几人曾大力弘扬武术,行走全国各地。1984年还有西洋掌武术社团一处。八十年代村里每逢过年过节,村里村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敲锣打鼓,演习大刀、棍术、拳术、对练。景象十分热闹,每一家每一户都必须出人表演一套以此助兴。可惜的是当年从小舞刀弄枪的景象已经远去,一去不复返,不由得惋惜!村民喜欢的传统武术的热忱也随之一去不复返,祖辈曾经为此发扬的传统武术文化也曾铸就过辉煌。
李朝花西张堂自然村,东靠李朝花村,西邻东明县界。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氏有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张胡同。清嘉庆年间(1796——1820),村东建一祠堂,改村名西张堂。
李朝花后张堂自然村,南依李朝花村,清雍正八年(1730年),张氏由西张堂分此建村,后以方位取村名后张堂。
李朝花村名字由来
根据庄上老人相传及家谱前言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李氏由山西洪洞被迁回直隶大名府东明县古葵丘李庄(李家庄)。相传很久以前祖先居此地还有一说:祖先曾梦遇仙人指点曰:李氏族人,迁徙甚远,遇山龙穴之地安之可保族人一脉。所以始祖在曹州西南冤句之北,直隶大名府东明县交界古邑之处定居,葵丘山一带实属一块风水宝地。始祖受仙人指点,站古葵丘李庄(现李朝花)之地,可窥东南八里有青邱山,五里有曹固堆,南有八亩台与窦固堆相望,中有冤句城,依居古葵丘山。古葵丘之地,南枕鲁郊,东接北望则青齐之封西连实绛晋之鄙其为葵邱也。居之土地肥沃,可育族人。李氏族人承先辈基业,继先贤懿德,披荆斩棘,耕读不辍,虽历经战乱,时局动荡,仍子孙繁衍,人丁日隆。据历史史志考证该村李氏族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李氏族人发现正西3公里处,有吃水的地方后,迁族人此安村,后取村名油坊李(现为东明县陆圈镇辖);清朝时期,李氏族人有分一支于南4里通古村西南翟庄村(现马岭岗镇龙王庙村辖)。
1485年年末,李朝花率族人义立镖局,为古邑曹州、安徽、南京、江浙一带护镖。镖师李朝花为人豪爽,生性行侠仗义,武艺超群。一路行镖曾结交不少官家、名人。去南方的商家都请李朝花押镖,只要路上遇到匪寇一说“李朝花”,就会平安放行。远近皆知李朝花,后他的名字逐渐代替村名,也就从那时起叫了起来“李朝花”;还有了解李朝花历史文化的,又称村为“明朝镖师李朝花”!
李朝花村,在古时曾经属直隶京师、山东、河南交界之地,周边古遗址甚多,属风水宝地,临近古黄河河口,是上古三皇游牧之居地,由尧、舜、禹继承发扬光大,千百年来五帝的亲民知人善任率远古民众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倡导“五德”伦理观念。黄河泛滥受灾面积逐渐变小,大片农田变成了粮仓,人民又能筑房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尧、舜、禹三帝得到百姓的拥戴尊为神而供奉,这也是古人建三官庙的原因之一。当地百姓也有求必应,护一方平安。李氏族人外出走镖生息皆有三官的庇护,接镖走镖没有任何事情发生,都是平安而归。
李朝花结缘锦衣卫牟斌。
李朝花在1495年与牟斌结识于温州,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兄弟。牟斌,祖辈姓李,后为牟姓。于成化五年一月出生(开州人氏),成化二十一年一月进入锦衣卫。牟斌也由锦衣卫成了锦衣卫指挥使,朝纲被佞臣所控,李朝花为朝廷有这样贤臣而心痛之,于正德十六年二月得噩耗知牟斌英才早逝与承天府,李朝花命人去寻,终未见其墓,悲痛数月,后李朝花为其牟斌弟为筑墓立碑永传后人而敬仰。
李朝花路见不平救下李梦阳
李朝花在1495年寿宁巧遇相逢(李朝花温州结识牟斌后没有多久,路遇寿宁侯恶仆殴打李梦阳救下,后护送李梦阳至安全,二人结为兄弟),户部主事李梦阳与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与先祖,自此三人成莫逆之交,
李梦阳看透了世间之险恶,于嘉靖二年(1524年)春辞官,游走交友、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李梦阳分别于正德五年(1510)和嘉靖二年夏游李朝花西北一里古葵丘五伯盟坛,访先祖李朝花,二人饮酒畅谈,后赋诗留下墨宝。
寻友登盟坛
明.李梦阳
周室衰微五伯兴,葵丘之盟此留名。
薄暮笼坛春秋去,四野只闻牛羊声。
东南眺望牧童隐,蔓草萧瑟忆征程。
一里壮游解幽意,自古雄心朝花厅。
大明府访友李家庄
明.李梦阳
身正直言落清闲,满腹经纶志毅然。
游走东昏东五里,依临葵丘望桃源。
小桥流水孩童嬉,玉龙柳绿鱼肥鲜。
三官镇乾两省客,钟鸣古寨促膝谈。
兄知我欲振羽翼,声影再举青云端。
朝花忠义豪爽气,行侠远播吾汗颜。
李家庄之行
明.李梦阳
碧翠生玉龙,朝花鱼儿鲜。
荷叶两相映,莲香罗青烟。
岸柳染绿水,绕村鱼悠闲。
鸟雀声声呼,孩童止鸣蝉。
老者瑶席坐,笑等秋盛宴。
正德五年(1510)四月江西按察司副使李梦阳锦衣卫指挥佥事牟斌率众五十余人,近二十辆马车上装石牌坊。后知情为二人奏明武宗皇帝:先祖李朝花自开设镖局以来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时常救助周边百姓,深得百姓爱戴。明武宗恩赐先祖嘉奖“忠义双全坊”和圣旨碑一筒。近三米高的圣旨碑被族人埋藏地下,忠义双全坊毁于清朝。
东明县令蒋其晖游古葵丘——五伯盟坛、李家庄留有珍贵的诗篇
传说蒋其晖县令为一届清正廉洁官吏。
临丘游三省圣地
清 .蒋其晖
菊月锁梦魂, 临坛日暮云。
愿为诸侯客,圣境无处寻。
为入神祠庙,鸡鸣客纷纷。
玉龙观隐者,笑望童天真。
登坛怀古
清 .蒋其晖
落日瘦蔓隐,烟霭笼此丘。
诸侯何处去,仰叹已东流。
不忍登临远,独夜忆春秋。
清白不争春,零落香如故。
建制沿革
相传元朝以及元之前李朝花村为大名府东明县葵邱李庄。
李朝花村,明、清时期隶属直隶大名府东明县李庄(李家庄)。
1756年,李朝花叫李家庄。
1911年,李朝花村叫李庄,归属乡董局五霸岗(共辖八十六个村)。
在新中国成立前,也就1943年之前是民国期间李朝花村依旧属(直隶)河北省东明县;
1943年李朝花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归属鲁西南解放区(日本和顽固军国民党先后驻守菏泽城,当时我共产党的政策战略方针是农村包围城市)我党在鲁西南解放区安陵成立了安陵县,李朝花村属于安陵县青丘区,
李朝花村1943——1946年这三年归属地也是非常乱的一年。在孙楼驻扎中央军;在马岭岗驻有日本鬼子。
1948年菏泽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平原省,省会新乡市,由中央直接领导。辖新乡、安阳、湖西、菏泽、聊城、濮阳等6专区,李朝花、谢集等十个村1949年归属平原省菏泽县第三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将新乡、安阳、濮阳3专区,新乡市、安阳市2地级市划归河南省;菏泽、聊城、湖西3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2年划归山东省菏泽县第三区,三区驻地设在三教堂村;
1960年三区迁马岭岗;
1960至1978年属马岭岗人民公社,李朝花大队管辖李朝花,贾庄,后张堂,西张堂,张庄,黄庄六个自然村。
1961年为马岭岗人民公社李朝花高级合作社,
1963年为马岭岗人民公社李朝花大队,
1966年为马岭岗人民公社李朝花大队革命委员会,
1977年为马岭岗人民公社李朝花大队管理委员会,
八十年初为二郎庙乡李朝花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基层行政体制改革后,1978年与贾庄、张庄黄庄分开,李朝花、后张堂、西张堂三个村为李朝花行政村,
.1983年划属二郎庙乡属张黄庄行政村1986年于张黄庄分开,西张堂属张黄庄行政村,李朝花后张堂各自为行政村。
1994年李朝花后张堂两个村合并为李朝花行政村,
1998年李朝花、后张堂、西张堂三个村合并为李朝花行政村。
2001年3月二郎庙乡、解元集乡、马岭岗镇三合一,并归属牡丹区马岭岗镇管辖。
2018年8月马岭岗镇由牡丹区归属菏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简称:高新区)。
行政区划
李朝花古时叫葵邱李庄、李家庄
明、清隶属直隶大名府东明县李庄(李家庄)
民国时期属(直隶)河北省东明县李朝花村
1943至1948年年属安陵县青丘区李朝花村
1948年至1952年11月平原省菏泽县第三区李朝花村
1952年11月至1960年划归山东省菏泽县第三区李朝花村
1960年归属马岭岗公社李朝花大队
1978年至现为李朝花行政村
地方特产
古柳参天
李朝花村,东南地有一棵古柳,文革时给伐倒,据李朝花村96岁高龄老人谢水阁(老党员)讲,这棵古柳,树龄谁也说不清楚,多少年了,老人家说,自从她嫁到李朝花村,地里的古柳树还在,用一根井绳围不过来,柳树杆上躺一个人掉不下了,由此可见古柳树有多大。可惜的是,毁于文革,伐倒以后,古柳树料一共做了25个棺木,其中18个独木棺木。一棵拥有历史文化的古柳树,就此消失了。
“一斗芝麻官”龙穴地传说
李朝花村有这一说:先有李家坟,后有卢家庄。李庄族人坟地有两处,最早一处李朝花村南一里多处遭到破坏,明万历元年之前李氏族人又分穴地于李庄西一里多处(现东明县卢庄村后,现已遭到破坏)。
据说葵邱山为龙穴之地,李氏族人依居葵邱东南,此地为乾位,先祖梦受仙人指点居此,相传在此居住应该出“一斗芝麻官”的人才。
明洪武八年,贾氏迁居建村以后,吃水挖井,挖在穴上。破坏了葵丘李庄的风水,如果葵邱李庄的风水,没有破坏,要不居住在此的人们,得出多少官来可想而知。
所以李庄老年人相传:人才不乏,古宋有忠勇李宝,元祐好文,今有忠义双全之士朝花义立镖局,名震三省,忠义勇相传。
通过这可以看出,葵邱李庄历史久远,人才不断。族人多次查询史志与资料证据未果,加上朝代更替,战乱洪水泛滥,古碑掩埋。目前发现与葵邱李庄、李家庄、李朝花有关的古诗词近二十首。
据老辈口口相传李氏有一家训石碑,雕刻精美,明末李氏族人为了保护石碑,掩埋地下,家训碑文大致如下:吾本农家,不以世祖何为。李氏后人,应世以清白相承,不喜华靡,孝悌为本,忠义担当。遇事有余地,临财留余味。惟耕唯读,承祖尚武。恩泽厚土,佑护乡邻。仕于朝也,守忠守良。施惠无挂于嘴,受恩铭记于心。荣居谦受益,独尊满招损。惟德惟贤,能服于人。神明有鉴,自有后言。
我族后人当为上品而教化,立上品之人,不教而善。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积善为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为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积为江河;星星之灼,燎于原野,其始至微,其终至巨。
一家之事,贵于安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居家兴衰,当看后来人如何。后来人贤不肖未必是天生定,亦在人学不学尔。后世子孙居高,或有余为贤,不得脏其本家,违者不入祖堂。亡葬不得入祖茔。仰刊于石,以诏后世。
族人迁徙
相传古葵丘李庄李氏族人西行五里割草,发现此地水足地肥,可育族人,李氏族人分一支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西迁五里建村,后因族人建油坊打油的多,因此取村名油坊李(现归属东明县)。
李氏族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古葵丘李庄(又叫李家庄,现李朝花村)分出迁翟家寨居住,后村名更改翟庄。
历史文化传说
1、鸡鸣听三省
李朝花鸡鸣听三省古碑
相传东明县令杨日升曾游东明十二景古葵丘,实地感受春秋会盟圣地的遗风,游素有“鸡鸣听三省”的古葵丘东南李家庄(现为李朝花村)赋诗寓景,并题写丹书“鸡鸣听三省”的雅号。
咏盟坛
清.杨日升
高岗盟霸图,岁月泣已秋。
身临丘台梦,遥听旌旗声。
夜宿神祠
清.杨日升
芙蓉潜玉龙,柳荫遮碧穹。
昔日寨已去,神祠寻鸡鸣。
2、小而精密的古寨
据村里人讲,古李家庄四周建有寨墙,将整个村落包围其中,寨墙有效的防止流匪入侵,保证了族人身家性命及财产安全。寨子小而精密,胡同四通八达犹如迷魂阵,传说明朝有伙贼寇38人,深夜潜入李家庄。李家庄族人,以四面铜锣阵法,不费一刀一枪,令贼寇在寨子里,晕头转向大半夜,辨不清出口,后全部缴械受降。寨子南北各建有一处寨门,供李家庄族人出入劳作。其中南寨门为主寨门,高大威风。寨墙外,建有护寨河与南玉龙坑相连,河宽五六米,深两三米,防御功能依然可见村东头小河。西北又有河沟相连。相传李家庄南寨门有石匾一块,上书“李家庄”。李朝花寨门匾额尚存,就埋在玉龙坑南面,据说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寨墙因族人兴旺,填坑平河建房,逐渐消失,历史文化随明末清军入关后,焚书砸碑,明朝文化记载几乎无存,为后人所惋惜。
3、与古葵邱会盟有渊源的古庙三官庙遗址
三官庙位于李朝花村东南角,李朝花古有三官庙,由来久矣,镇压乾位,保一方平安。“三官庙”的传说更是众说纷纭。李家庄三官庙意义非凡,相传占地二十几亩,碑林数十筒之多,现存石碑乾隆元年重修《三官碑记》和康熙年间古石碑《三官神祠碑文》记载:大清东明邑有十二景古葵丘,居其一即邑之东南有五伯盟约求和废禁治水,立修尧舜禹三官神祠一座于李家庄村东,保四方之安。方圆数十村相奉,据地而言,虽依居古葵丘,神祠也不乏算圣景.......常有求必应焉,颂之后世,来此祈福者络绎不绝,时盛况空前,钟声悠远,闻名遐迩。........;三官庙还一直流传张贴以警世人的对联,很有玄机:
天官地官水官,只在心官不昧,
求福赐福护福,务段积福为先。
刘秀感恩修建《白衣行宫》
位于李朝花三官庙东面,康熙年间重修白衣行宫石碑,也能够模糊发现记载:依居“五伯岗”古葵丘.........。传说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途径葵邱李庄,刘秀路过此地,巧遇阴雨连绵,兵士随从无一滋扰百姓,一连数日,葵邱李庄百姓皆送避雨驱寒食物,刘秀备受感动。不料刘秀身患风寒,高烧不止,吃药也无济于事,随从束手无策之时,一白衣白巾赤足女子,如天仙般飘然所至,把一药瓶交于刘秀的随从,并告诉随从,此药若让您的主人服下即可痊愈。临行说道:“玄落而秀起”。说罢飘然而去。随从为刘秀服下白衣女子送的药,不到一刻钟,刘秀烧退。第二天,刘秀起来就询问随从,说道:吾要坠落深渊之时,被一白衣女子托起相救,正要答谢白衣女子,忽然醒了,才知道是梦。随从都笑了,把昨天一白衣女子送药相救以及说的话一一告诉刘秀,刘秀才知有仙人相救,急忙对天跪拜,说道:上天庇佑我文叔,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文叔一定为您立宫相奉。更始三年(公元25年)十月称帝,遂定都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刘秀安排人在葵丘李庄东南角修建白衣行宫一处,让百姓供奉。行宫规模十分宏大,明清只因洪水泛滥,行宫昔日规模与原来无法可比。
4、神秘的“三官井”
李朝花千年古井三官井
三官井,位于菏泽城西南35里处,千年古镇马岭岗古村落明朝镖师李朝花村东头,三官庙遗址路边,三官井,据传有千年之久。井深约15米左右,天大旱时,机井水位30米左右,而三官井水位离井口约3—4米左右,井底泉眼充沛,实属罕见。千年古井完好遗存实属不易,千年古井的存在更是佐证古村历史文化和三官庙宇始建之早依据之一。
传说:古时期,古黄河河口甚近,李家庄此地为风水宝地,周边丘陵固堆甚多,一日,天降一条黑龙,从此居住在这里经常作恶祸害周边百姓,百姓如不及时送祭品让其消受,便呼风唤雨,令黄河之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周边百姓一时间,如入地狱。后三官显灵,拯救一方百姓,用法术设三官井以镇压住恶龙。从此恶龙不再祸害一方,百姓方放心耕种生息。三官大帝叮嘱百姓生息之地,为风水宝地,族人可育,此井切莫毁之,百姓可饮用之水。切记!从此,人们吃水皆从此井取之,自此此井为祭奉三官神君降魔,曰此井:“三官井”,又叫“三皇井”。
此井还有一神秘之处,就是一刮东南风井水就呈现黄水,但可食用,其他风等皆清澈甘甜,据说这是恶龙在井下挣扎所致。
5、五福潭
五福潭位于明朝镖师李朝花东头三官庙与白衣行宫前面,行宫戏鱼、莲香溢远,传说是古时候人们祈福许愿游玩之处。人们祈福之时,总会围着五福潭左走上三圈,右走上三圈:左走三圈五福全,一福“长寿”、二福“富贵”、三福“康宁”、四福“好德”、五福“善终”;右转三圈福禄寿财喜齐聚,五福捧寿能临门。这也许是古时人们对“福”的阐述吧!有“五福五福,无事则福”的“无事福,吉运福”的美好寓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人都知道为人写福就是为人祈福。福是一种创造。李朝花村民把五福融入新时代内涵,李朝花新时代的五福潭有五福:一爱国福、二富强福、三和谐福、四友善福、五敬业福。
6、淹不死人的“玉龙坑”
李家庄玉龙坑位于正中路南有一水坑,有着一段不为外人知晓的神话故事,传说为古时期皇帝大将应龙破蚩尤大雾而形成的大坑。
相传炎黄联合进攻黄河下游的蚩尤,在古葵丘山与青邱山(青邱是古葵丘山一部分)之间与蚩尤相遇,由于蚩尤兄弟善战,兵器强大,蚩尤这次施展法术,喷烟吐雾,传说此雾弥天而下,盖地而入,皇帝为避毒雾而伤,,命应龙大将腾空射水而破之。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冲去。蚩尤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黄帝大败而归。但在打败皇帝的地方出现了面积硕大大坑,传说是皇帝大将应龙之水所致而形成大坑,这个硕大的水坑成了人们定居的好地方。
黄帝得宝鼎于免侯青邱山,才擒拿住蚩尤,杀死蚩尤后,皇帝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后还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将蚩尤头埋与大野泽,身埋葬与青邱山。
根据老年人相传的故事,以后的人们为了纪念此坑,起名曰“玉龙坑”,李家庄人自古以来就在玉龙坑植藕养鱼,以育族人。据李氏族人相传原来很大,黄河泛滥,面积逐渐缩小,明朝时面积当时近二十亩,八十年代还有十几亩,坑南头向东南有一蜿蜒水沟与玉龙坑相连,形似蛟龙摆尾。玉龙坑周边柳树众多,每当盛夏,玉龙坑周围常有李家人在此纳凉消暑赏鱼观荷。玉龙坑在八十年代年,村里以生产队、小组、户,分鱼分藕。一片祥和、丰收喜悦景象,热闹非凡。曾有明朝户部主事李梦阳做诗赞美留存:
李家庄之行
明.李梦阳
碧翠生玉龙,朝花鱼儿鲜。
荷叶两相映,莲香罗青烟。
岸柳染绿水,绕村鱼悠闲。
鸟雀声声呼,孩童止鸣蝉。
老者瑶席坐,笑等秋盛宴。
现因族人添丁,玉龙坑面积缩小,仅剩三亩多,往日美好景象已去。李朝花族人一提起无不感觉惋惜和叹息。
说起来玉龙坑也确实奇怪,无论上多大的水,此坑从来没有淹死过人,就是有人掉坑里,就是淹的再厉害漂浮着直至有人发现救出,都无人因水伤掉性命,老年人说这是应龙之水,不是伤人之水。为此事询问李朝花人,证实玉龙坑确这样祥和。真是神奇!
7、清朝百年古房
李朝花村光绪年间古房
李朝花村,现存古房建于光绪三十三年,历经沧桑,她的一砖一瓦无不见证历史印痕。建筑结构严谨,气势恢宏,梁是重梁起架、方椽子、格子窗、砖刻工艺精巧,具有清朝的建筑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8、玄秘古碑文
此石碑掩埋于李朝花一户大门口,此碑为碑身上半截,上面应该有碑头;下半截以无处可寻。碑正面可以看见:东明古葵丘居其一..之东..。
背面碑文:大清直隶大名府东明县李家庄。此碑文充分表明李家庄离古葵丘不远,值得村里人员惋惜的是一块如此宝贵的石碑没有保护好而痛心,更让人感到玄秘的是这一块古碑究竟在介绍什么?令李朝花人好奇想探其缘由。
9、小而精密的古寨
据村里人讲,古李家庄四周建有寨墙,将整个村落包围其中,寨墙有效的防止流匪入侵,保证了族人身家性命及财产安全。寨子小而精密,胡同四通八达犹如迷魂阵,传说明朝有伙贼寇38人,深夜潜入李家庄。李家庄族人,以四面铜锣阵法,不费一刀一枪,令贼寇在寨子里,晕头转向大半夜,辨不清出口,后全部缴械受降。寨子南北各建有一处寨门,供李家庄族人出入劳作。其中南寨门为主寨门,高大威风。寨墙外,建有护寨河与南玉龙坑相连,河宽五六米,深两三米,防御功能依然可见村东头小河。西北又有河沟相连。相传李家庄南寨门有石匾一块,上书“李家庄”。李朝花寨门匾额尚存,就埋在玉龙坑南面,据说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寨墙因族人兴旺,填坑平河建房,逐渐消失,历史文化随明末清军入关后,焚书砸碑,明朝文化记载几乎无存,为后人所惋惜。
10、无为亭
说起无为,大家不由得想起《明道篇》有诗云:“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料想这些真妙诀,几人会得几人知。”
李朝花“无为亭”真的有一段不被人知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明武宗正德二年间,黑眚见其形如猫犬,昏夜间突出行如风伤人肢体,尤残小儿。居民鸣金聚众,待旦者二十余日始息占者谓有兵革,果不久刘六刘七之变全境荼毒。
李家庄三官庙来了云游一老道,名曰无为道长,此道长年近八旬,却声如洪钟,步履轻盈,一身仙气。给李家庄村民发放辟邪之药,大街胡同均洒药液去邪气。知李家庄村民会武术,便组织青壮年夜间鸣锣守夜,白天并传授棍术。每天如此,持续月余,直到黑眚荼毒对李家庄波及甚微。李家庄平安无恙。村民感激无为道长,意欲挽留住道长,主持三官神祠。但是无为道长四海为家,执意云游,李家庄村民齐聚三官庙鸣钟而远送道长。后李家庄族人在村东修建一古朴典雅、攒尖顶琉璃瓦六角亭,名曰“无为亭”以纪念无为道长。
无为亭从此成了古驿道上过往人员休息之处,更也是古时李家庄景观之一。
高新区马岭岗镇李朝花红色文化
1、百年古房——抗日指挥部旧址
1940年4月30日,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到达冀鲁豫边区。6月,黄克诚率部分部队南下华中,杨得志兼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下辖三个军分区,其中,鲁西南分区为第三军分区,后经多次沿革,至1944年5月,改称冀鲁豫第十军分区。
李朝花村里有众多爱国青年老人曾先后参加过黄克诚、杨得志领导的抗日队伍,投身革命,其中以李春山为首的十几个人深深的影响村里青年积极参军保卫祖国良好传统。李朝花村属于冀鲁豫边区。归属于冀鲁豫边区杨得志领导的第三旅二十团辖区。当时是二十团步通营营长王登伦的队伍。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正值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鲁西南著名革命烈士王登伦当年正在革命一线。他带领革命队伍奔波于鲁西南的大集小村,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一方百姓守护着安宁。
李朝花抗日指挥部旧址
1941年春王登伦任青邱区队长。为了更好的打击日寇,在青邱一带组织多次杀日寇锄汉奸行动,收到当地老百姓拥护,汉奸带人很少搜查,又因李朝花村祖辈为明朝镖师义立镖局,李朝花因历史原因武术远近闻名,所以武术在李朝花村一直延续。村民会救死扶伤也不稀奇,村里群众基础教好,为青邱区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李朝花抗日指挥部旧址前院(1974年翻修)
王登伦把抗日指挥部设在李朝花村中间大胡同,指挥部前后两处老院,占地近六分,前面房子四间已经翻修,后面的一处三间房子没有翻修。目前指挥部房屋保存完好是后面古房(光绪三十三年房屋)。时任儿童团团长李思敬健在,八十八岁的老人家滔滔不绝地讲起抗日英烈故事。有种说不完感觉。王登伦队长曾率领队员在李朝花其老院居住(前院)。王队长在闲暇时间为村里老百姓修缮房屋、垛墙、干农活。好多锄奸杀日寇的方行动就从李朝花抗日指挥部研究发出的。目前王登伦烈士居住用过的座椅,板凳,床都保存完好。
当时李思敬时任儿童团团长。对时事记忆犹新。在解放后担任教师期间,每逢清明佳节之时,带领学生给烈士王登伦扫墓祭奠抗日英雄,为学生讲述烈士锄奸杀日寇的传奇故事。
据李思敬老人回忆起当年王登伦的故事,仍记忆犹新。据老人家说,王登伦只要在青邱、黄庙、通古、于谭寨等地打游击,他都要到我们李朝花老家住上三两天,还帮助大家干些农活。老人家记忆最深的是他帮助家里挖红薯窖、垛墙头。当时,当时李思敬约10多岁,老人家在窖下挖土,王登伦站在上面提土,俩人干得甚欢。在垛墙头事,李思敬年龄小站在墙上扶泥,王登伦在下面往上撩泥。他还一再叮嘱李思敬“三弟,若敌人来了,你就说我是你二哥,其他你就别说,记好了,三弟!”老人家说起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王登伦还给李思敬讲过许多与敌人周旋的故事,其中有两个,老人家说如在眼前:记得一次在通古,王登伦被敌人围困在村内,他便化装成拾粪老头,从通古东门逃脱敌人的围捕,当敌人发觉后,他已身无踪迹。另一次在东明于谭寨,王登伦骑马带队遇到国民党军队,敌人问他“哪个部分的?”他从容回答“国军三营!”,他手下大声喊向敌人训斥道“怎么,不认识我们三营长?”,敌人见势不敢再问,让出一条道来。王登伦便率领人马飞速向前,等敌人明白过来,人马已无踪影。
2、李春山五人炸军车
1940年3月11日,以李朝花族人李春山为首的李新爱、李思義等五人,在菏泽到兰考路上,遇见定陶县汉奸县长王子杰率领日伪军拉粮运输队,几人天黑以后,趁日伪军吃饭之际,干掉哨兵后,用汽油燃爆一辆日军,缴获三八大盖枪两杆,八枚手榴弹。运输车一爆炸,只吓得汉奸王子杰率领日伪军开车发疯似的逃窜。逃跑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以为八路军偷袭哪!
3、李朝花村抗日两兄弟
李同文(1921年出生-1989年)
李同喜(1928年3月出生-1994年7月)
李同文于1942年参加八路军二十团、1944年8月李同喜参加八路军二十团,就这样李氏两兄弟先后参加八路军二十团抗日队伍,自此,李氏兄弟二人为李朝花村的抗战历史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李氏兄弟二人并所在的二十团参加了冀鲁豫军区组织的湖西战役,后转战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配合兄弟部队消灭了徐州西北的顽军耿聋子部大部。1944年年12月,军分区组织发起曹县东南战役。二十团配合兄弟部队,歼灭了曹县、单县交界处高杨庄(今属单县郭村镇)的顽军,又在曹县南廿里铺歼灭曹大个子伪军一部。同时兄弟两人在参加安陵集战役中前后挂彩负伤,但是仍然继续参加战斗。
李同文1947年底,跟随晋、冀、鲁、豫部队和太行旅在卫南、长垣、曲河三县武装配合围攻长垣县城,12月29日消灭守敌国民党军十二纵队,长垣二次解放。攻打长垣县城的战斗十分激烈,敌人依居城墙坚固,加上武器先进,龟缩县城,我战士攻城十余次冲锋之后,伤亡很大,后牺牲三十名爆破手城墙,才撕破一个口子,冲进城内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李同文与十几名战友参与追赶残敌任务,在追赶敌人途中,他为了掩护一战友被敌人用手榴弹炸伤左眼,不顾左眼严重受伤,紧紧地抱着一个敌人撕打,不幸被敌人击打昏死过去,等李同文醒了时,战斗已经结束,当时整个面部火燎般的疼痛,身体都都不听使唤了,当时一个愿望就是找到部队,已经站不起来的李同文,靠着坚强的意志,一直爬行四里,最后再一次昏死过去,醒来时满脸包裹着纱布的李同文,还不知道已经躺在我军后方战地医院病床上。后来同病房的战士告诉李同文,才知道被战地医院战士发现,满脸血肉模糊,奄奄一息,从长垣县城西南五里处地里给抬回战地医院,当时嘴里还衔着咬下来的敌人耳朵。据同病房的小战士讲,李同文左眼已经流出来,非常严重,当时战地医院领导特地叮嘱医生护士照顾好这位咬掉敌人耳朵被炸伤眼睛的战士,一定把他救治好。几个月后,李同文在战地医院护士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虽然左眼被治疗,但是落下了永久残疾,李同文后来被国家授予二等伤残革命军人,李同文出院以后,决定先回老家看看,然后去南方追大部队。回到家乡,因为有叛徒告密,因为几个国民党当兵的,良心没有泯灭,看见这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转身走了,就这样差一点被国民党抓走,还一次被叛徒举报,李同文躲藏谢集一户红薯窖里。又一次躲过一劫。一心回归部队的李同文,说服老母亲和妻子,告别亲人,终于找到部队,领导看见李同文左眼已经伤残,考虑到身体原因,多次做工作,劝李同文返乡参加地方工作,后来李同文服从部队安排,返乡回老家,参加地方土改革命、投身建设新中国的大潮中,直到终老。享年68岁。
李同喜在残酷的安陵集战役中,被子弹打穿右臂,因伤退出战斗,后来被国家授予三等革命伤残军人。李同喜身在战地医院养伤,心里却一直想着尽快归队参加战斗。1948年11月鲁西南解放,李同喜依然归队,继续参加抗战及解放战争,随山东解放区的部队南下。随着野战部队直到广西云南边境驻守,他所在的部队就驻守的边界参加剿匪任务,李同喜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常常说:“剿匪比打仗还难,那里山高林茂谷深,匪军气焰十分嚣张,边境地区很不安宁,危险随时就在身边”。 李同喜老人家说:当时广西人口1500万左右,剿出50多万匪,这样的数字真可谓惊世骇俗女匪忽略不计,当时的广西成年男性才多少,总人口1500万,750万是男性,未成年人和老人忽略不算,青壮年男性有250万人,剿出51万匪,近乎每五个青壮年中就有一个匪剿匪结束后,可以想象的出来,剿匪的环境,多么艰难困苦危险。最后李同喜与战友们采取攻心战术,分化瓦解土匪,各个击破,才慢慢瓦解土匪的统一对抗共产党的战线,出现了好多惊心动魄可歌可泣战斗故事,李同喜也在剿匪中表现突出,剿匪结束李同喜被转业到云南文山县公安局工作。1978年,作为地方武装,又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战。1982年回到家乡工作。1988在菏泽市政工程公司离休。
据李同文和李同喜老人家回忆当年在家乡参加抗日队伍的情况。二十团的抗日队伍,因武装力量薄弱,武器装备差,对盘踞在菏泽、定陶、曹县的日伪军岗楼据点,夜间进行骚扰侵袭,八路军队伍对日军据点围而不打。每当半夜时分,队伍围着岗楼绕圈,一圈又一圈,首尾相接,敌人不知道有多少兵力,不敢轻举妄动,贸然出击。到天拂晓前,八路军队伍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第二天半夜时分,又如神兵突降,把岗楼据点围了个包围圈,一圈又一圈,抗日队伍一直围着据点不停的运动转圈。敌人不得不赞叹,八路军队伍部队庞大,人员众多。经常性连续多日对日伪岗楼据点的侵扰,打的敌人团团转,敌人被折磨的精疲力尽,同时忌惮八路军队伍的数量不敢出击,怕陷于八路军的包围之中。
李朝花村的抗日青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越自卫战中,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为取得最后胜利,为保卫祖国,见证了鲁西南人民不愿做亡国奴,勇抗外敌的光辉历程。
备注:李朝花百年古房已经被市认定菏泽市历史优秀建筑
风景名胜
名胜古迹:
古葵丘(葵丘山)——“五伯盟坛”,又叫五霸会盟台遗址,为古时直隶大名府东明县十二景之一。
葵丘故道:葵丘故道是古时路经李朝花西头的官道。
李朝花古八景:
玉龙柳荫、三官钟声、行宫戏鱼、无为赏月、小桥流水、思乡楼、忠义牌坊、朝花镖局。
著名人物
明朝镖师李朝花——明朝武术家、朝花镖局负责人。
李朝花出生于明成化三年,卒于嘉靖十四年。成化二十一年,进京武举夺魁,因击鼓人看李朝花比武着迷,没有擂鼓,被棍挑击鼓台下,没有伤其性命。李朝花没有入仕,朝廷为其保留武举之身。
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年末,李朝花率族人义立镖局,为古邑曹州、安徽、南京、江浙一带护镖。
李朝花凭借着习武先习德的祖训和高超的武艺,得以在这里立足。李家人不但从不欺负弱小,且路见不平便出头,因行侠仗义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其先祖李朝花为人耿直、豪爽仗义,不负众望,凭借自身功夫,以诚洁之德,历经磨难,大江南北绿林皆服之,声誉明大江南北,李朝花传奇人生留与后人。李朝花为人豪爽,生性行侠仗义,武艺超群。为族人养家糊口,率领一班年轻习武之人,干起来押镖的行当,押运多以鲁锦布匹粮食等为主,开始了行走于曹州徐州、南京、杭浙等地的江湖生涯。李朝花每次押镖路遇匪寇从不赶尽杀绝,做事情留有余地,以德服众,一路行镖曾结交不少官家名人。镖师李朝花的传奇故事《武举夺魁棍挑擂鼓人》、《智斗寿宁侯结交贤臣良将》、《滁州生擒响马刘罗汉》等等许多传奇故事一直流传。
注解:
[1].博雅地名网。
[2].山东省菏泽市地名志1984版。445页.
Hash:5d534181fe869bcf0d5b142a3ef1afeb7b3b5211
声明:此文由 黄河博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