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秘密往事,湖南因此成了功勋之地…
1958 年5 月31日,在中国核工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中共中央正式批准了原二机部上报的“五厂三矿”选点方案。这是中央为尽快研制出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此后,包括位于湖南境内的272厂(衡阳铀水冶厂)、711矿(郴州铀矿)、712矿(衡阳大浦铀矿)等企业开始秘密建设,被称为“核工业第一批厂矿”。
如今,这些厂矿已步入“花甲之年”,或完成使命,早已退役;或走向新生,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发挥作用。
近日,湘声报记者跟随“纪念核工业第一批厂矿创建60周年”媒体采访团,实地探访了三湘大地上这些曾为国家核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神秘禁区”。
战天斗地的艰苦征途
711矿址,坐落在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一个叫金银寨的地方。车子在山岭间行驶,一路青山叠嶂,溪沟纵横。在两山夹着的一条山路尽头,一道斑驳的铁门映入眼帘,上面清楚地标示着“安全第一”字样。这是矿井的唯一进出口。
711矿在1994年停止井下开采,2003年被列入资源枯竭矿山,实行政策性关闭破产。
74位勇士为找铀采铀牺牲
在711矿爱国主义纪念广场前,有一块原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杰题写的纪念石,每次看到镌刻的“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原711矿副总工程师刘荪基都心怀激动。
开发铀矿,是中国人过去没有干过的事业。建矿最早、当时出产铀矿石最多的711矿,为此作出了巨大牺牲。
1958年9月,矿区展开了千米坑道大会战,赶进度,打干钻,矿工们一个月值五六十个班,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
速度是快了,但粉尘很大,整个坑道都是灰蒙蒙的。很多人因为热得难受不愿意戴口罩,所以后来得矽肺病的人很多。
艰苦奋斗换回了卓著成果,711矿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料。
“很多人为此付出了青春和热血,还有74位勇士为找铀采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回忆往事,梁启昌甚为感慨。
“亚洲第一坝”见证曾经的辉煌
位于衡阳市的272厂,是1958年8月开始兴建的中国第一座大型铀水冶纯化厂,现为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
在厂区,隐藏着一座被称为“亚洲第一坝”的尾矿库。272厂总经办主任黎阳介绍,自建厂以来,从天然铀矿提取铀以后的尾矿,都被存放在这里。这个尾矿坝见证了272厂曾经的辉煌。
省核工业地质局宣传处处长曾昭武介绍,从金银寨711矿采出的铀矿石,由火车专列或专门的汽车队装载,运送到272厂等铀水冶厂。
当时的保密和安保措施属于军事级别,车辆均配有专用通行证,任何人不能检查。
272厂当时差不多与711矿同期启动,1963年11月正式建成投产。在建设过程中也遭遇了极大的困难。
“亚洲第一尾矿坝”已于1995年进入退役治理程序,预计在2025年尾矿退役治理主要工程完成后,实施对尾矿库的开发利用。这里将被建为生态公园和核工业主题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位“掌门人”眼中的60年
在湖南,以“核工业”为名的是一对同门兄弟: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中核集团湖南核工业局(核工业湖南矿冶局)。
事实上,过去他们都隶属核工业部。简而言之,一个是找矿的,一个是采矿、冶炼的。18年前,“找矿”的核工业中南地质局在湘核地质队伍整体属地化,改为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由湖南省政府管理。
新一届省政协委员中,就有这对同门兄弟的“掌门人”。
“
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何寄华
湘核人创造了“四个第一”
“天然铀原料,是核军工的基石、核电的粮仓,更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何寄华说,“窑岭,是湘核人梦开始的地方。”
1955年3月25日,一支秘密队伍进驻窑岭的一栋楼房。这里原本开办一所合作干部管理学校,因为这支队伍的到来,它的使用性质发生了变化。
这支神秘队伍,就是省核工业地质局的前身——地质部309队。不到200人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领域。
队员们在来之前,并不清楚具体要干什么,主要任务是接受苏联专家的培训,学习地质普查方法和各种仪器的使用。之后没多久,队员们开始大显身手,在郴州、衡阳,还有广西贺县等地发现了铀矿床。
“第一个提交铀矿工业储量报告、第一个开办土法铀冶炼工厂、第一个提交铀化学浓缩物、第一个发现我国特有的铀矿物。”何寄华说,63年来,省核工业地质局创下了“四个第一”,为中国核军工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省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湖南核工业局局长宋克祥
湖南是核工业的功勋之地
“湖南核工业‘两矿一厂’60年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部与时俱进的发展史,一部催人奋进、令人感动的光荣史。”省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湖南核工业局、核工业湖南矿冶局局长宋克祥说,他对湖南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怀,因为这里是我国铀资源采选冶业的摇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来自各地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三湘大地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斗志,垦荒塘、战恶水,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两座铀矿山和一个铀水冶厂。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早日造出“争气弹”。
湖南最早拿出铀产品,鼎盛时期,“两矿一厂”同时有3万多人,从业人员也是最多的。“湖南作为核工业的功勋之地,当之无愧。”宋克祥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家重点工作的转移,国家对核工业先后进行了3次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如今的“两矿一厂”,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新征途上。“衡阳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已列为湖南省4个军民融合示范产业园和省军民融合产业区域“一区七基地”之一,建成后,将成为千亿级产业园区。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网综合湘声报等 | 编辑:闵晟 校对:罗玮
Hash:6811a14c77aa0e9014d04ed29adbc704bb8a6b83
声明:此文由 长沙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