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故村地名透露的文化信息。
柳庄:相传,此村为和圣柳下惠故里。《续修曲阜县志》载,“城北20里柳庄,相传为和圣故里。村多植柳树。庄东展氏桥,有康熙年间重修碑记,孔氏园中又有柳下惠故井,井口直径八、九尺,筒深丈余,惟水深不可测量,亦未闻有涸时云。”村人传说柳下惠之弟柳下跖,姓展名雄,因犯上作乱被杀,后人为了避祸,改柳性为王姓,因此,柳庄村没有柳姓。
韦家楼:相传,唐代马氏在此开设店铺,名马家店。明初,韦崇贞带领儿子国英、国启为种地方便,从韦家庄迁此居住,家道日见兴隆。国英任了一个官职,娶了兖州官家小姐为妻,但是妻子常常思想家乡,于是国英盖了一座小楼,让她登楼望家乡。老百姓都称望家楼,后来改称韦家楼。
偏午庄:清朝雍正年间江苏扬州刘玉丰任泗水知县,死后葬在崄河畔,他的子孙就在墓旁建村,后来孔氏迁入,因房屋都沿崄河流向建造,时间中午的时候,一般人就都认为下午了,曲阜人称下午叫过午。所以称偏午庄。
韦家庄:此村建于西汉,《曲阜圣迹古迹考略》载:韦玄成,汉丞相,韦贤之子,元帝朝(公元前42年)亦拜相封侯,葬城北40里韦家庄东南。韦宣,玄成孙,汉之名医,亦葬于此。“《韦氏家祠》碑载:余韦氏也,……距祖墓二里许,其他旁祖墓而居者数百家,族诚大矣。……”遂名韦家庄。
屈家村:村西北角原有五圣堂,内供牛王、马祖、关公、土地、二郎五圣神像。明洪武年间《重修五圣堂碑记》:屈家村西鄙五圣堂,肇自宋神宗年间。明代初年修《屈氏家谱》载,始祖为春秋楚三闾大夫屈原,年代久远,子孙繁衍,流寓遍及全国。曲阜一支系由关中来,至今已传十一世。“看来此村建于宋代,以姓氏定村名。
董大城:现董家庄与董大城之间的古城遗址,是殷商时期的邓国都,春秋时期鲁国的曲池。《春秋·桓公十二年》:“公会 杞侯 、 莒子,盟子曲池 。” 隋时的汶阳县城。汉高祖六年,封董渫xiè为侯,在此建国,《水经注》“渫城”即董大城。唐末五代时期,董氏在此啸聚称王,故名董家寨。建国后改名董大城。
衡庙:相传明代中叶,韩氏来此定居。万历年间,在村中大路中间建关帝庙一座,因庙横在路中间,故老百姓称横庙。民国年间,村庙前有集市买卖粮食做衡器,所以后人又习称此村为衡庙。
姚村:相传春秋时期,孔子乘车来到这里,正遇上一个顽童在路中间用泥土筑城玩。顽童问孔子:是城躲车还是车躲城?孔子认为所问在理,遂令弟子绕道而过。从此该村名唤作:绕村,后讹传为姚村。
保安村:唐代建村,相传唐代天宝年间牙将李自良因受奸人诬陷,避难于此,乐善好施,很得当地群众拥护。死后人们为纪念他,修庙一座,门楹为:保持终日,子女平安。后人以保安为村名。
慎言庄:明末郑氏迁此立村,由于在泗河坝旁,起村名压坝庄,后来就讹传为哑巴庄。清代《续修曲阜县志》载:第三区,兴隆乡,哑巴庄。后来村人孔继之认为村名不雅,改名慎言庄。
保宁村:明代中期,李良,直隶人,因受奸臣诬陷被贬,隐居于此,并建造一所规模较大的亭台楼阁,当地人称楼上。后来官复原职。正德年间为保卫国家安宁,屡建奇功,牺牲疆场。后人为纪念他,改村名为”保宁“。
该村有一个著名人物叫孔庆德,1930年参加红军,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纸坊:村名曾经叫安南庄,又曾经叫辛安里。北宋时王姓一家首创捞制桑皮纸,继而张、郑二姓从之,后来造纸作坊逐渐增多,遂以纸坊为村名。
东、西白石桥:原为一村,名白石桥。相传村东有一石桥,桥头上有一块像白玉色的长方石,过往行人均在此石头上歇息。
陶洛村:北宋时村名“陶乐”,因乐氏在此居住,烧制陶器,生意兴隆,安居乐业,故名,后演变为“陶洛”。
时庄:唐代村南部有一沟,建有石桥一座,村名为石桥庄,后演变为时家庄,后称时庄。
颜家楼:明嘉靖年间,严嵩孙女嫁与孔子64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为妻。怕孙女思念家乡,故在此建楼及花园,供孙女玩赏。佣人们围楼而居成为村落,名严家楼。后来严嵩犯事,人们改“颜家楼”。
安吉庄:此村为明万历年间立村,是孔府的佃户村,名安基庄,即安守本分之意。后来人们希望有个人的土地,便自行改名为安吉庄。
书院:《阙里文献考》载:洙泗书院,在曲阜城东北八里,泗水经其北,洙水带其南,……考书院乃孔子故讲堂也,旧亦名学堂。汉时,诸弟子房舍、井瓮犹存。建武五年(公元29年),光武帝击破董宪于昌虑(滕县东南),过鲁,坐孔子讲堂,顾指子路室谓左右曰:此吾太仆之室也。其后学废,遗址存焉。元顺帝至元年间,五十五代孙曲阜县尹孔克钦在旧址建书院。因此处原有大片槐树林,初村名槐行村,建书院后,改名书院。
张阳:据考证,北宋时,此地有张、马、田三姓人家在此居住,因临泗河渡口,张姓人多,故习称张家河口,又因村居泗河之北(古泗河在现孔林前),河以北为阳,又习称张阳河口。
犁铧店:原有神农祠,坊额题有“粒食之源”,相传为炎帝试犁的地方。《阙里志》载,犁铧店在城西五里,古冶铁场地。《夏氏家谱》记载,从明朝时期,该村的铸造业作坊就很发达兴旺,并以铸造犁铧为主。
东、西、南河套村:光绪年间,山洪爆发,沂河在村东300米处决口,形成一条新河,将村南隔开,故名南河套,河北部分又一分为二,称东西河套。
齐王坡:说法有三:战国时,齐王至鲁,曾在此高坡休息,故名;其二,齐王韩信攻鲁,在此驻扎,故名;其三,齐、王两姓迁此立村,故名。
万柳庄:相传村内有位勤劳的农民,在村边、河畔、荒地上栽植柳树,年复一年,直达万棵时才开始砍伐,并伐一棵栽一棵,遂成富户。临终嘱咐儿子:你要伐一棵载一棵,这样永远伐不完,你也永远不会穷。但是其子不肖,只伐不栽,直至伐光。后穷苦而死。
无粮庄:明初,张姓由张阳迁入,因村民多耕种防山玉皇庙的450亩地,不纳皇粮,故名无粮庄。
土门:明天启年间《关帝庙碑》载村名东忠里。因村西有南北向土岭,中间缺口如门,故易名土门。
陵城:1979年,一村民挖出一块石碑,上书“大唐南陵”字样。看来,南陵在唐代已有,村旁有一小村名玉兰村,后与南陵连成一片,曾名兰陵。旧时村周围曾筑围墙、寨门、吊桥等,习称兰陵城。相传明洪武二十二年,鲁荒王朱檀在邹县尚寨设行宫,常常来往其间。一次,到行宫炼制仙丹,招致饵金不药,毒发伤目,急返鲁王府,行至此村南石桥而薨,故石桥名“晏驾桥”。朱檀死后停灵于此,故村改名“灵城”。明朝灭亡,村改名陵城。
章枣:元代,张氏最早在此定居。清康熙年间,植枣树成林,枣大而甜闻名四方,故村名章枣。
驻跸:《陈氏家谱》载,唐代陈姓来此定居。宋大中祥符元年,真宗来曲阜祭祀孔子在此暂住,故村名驻跸。
五福庄:在镇驻地西4公里。清乾隆年间,王姓一家父子五人迁入此村,习武闻名四方,世称父子为“五虎”,遂村名为“五虎庄,亦称“五夫庄”,后演变为“五福庄”。
古路套:在镇驻地北5公里,明万历年间沈姓来此定居立村,因临沂河渡口,位于三条古路交叉处,故名古路套。
依仁村:明嘉靖年间,此地有一古庙,有一位医人寄居庙中,自采草药为百姓治病,医道高明,收费甚少。有的远方患者病愈后即在附近定居,久而成村,人们为纪念医者,定村名为“医人村”,清初改为“依仁村”。
小雪:最初此村村民由西面的大薛村迁此定居,故名小薛村。相传,明初鲁王从尚寨行宫回兖州,途经此村,适逢天降小雪,后来演变为“小雪”。
鲁贤村:始建于春秋时期,据《阙里文献考》载,鲁贤祠在曲阜东南二十四里鲁贤村,为鲁人微生高、微生母故居,后人建祠以祀。二生立品孤辟,《高士传》云:微生自食其力,取山泽场圃之利以自殖,为鲁虞官(掌管山泽的官),如苑监园吏之类。今种树养生之书多本二微。当时人认为他为人爽直、坦率。孔子说:“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醋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意思说:“人家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坦率,但是孔子认为大家的话说过分了,他并不符合这种修养。有人向他要一杯醋,他没有,自己便到别一家去要一杯醋来,再转给这个要醋的朋友。孔子认为这样的行为固然很好,很讲义气,但不算是直道。”
微生亩尝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微生亩对孔子道:“你为什么这样忙忙碌碌的呢?不是要逞你的口才吧?”孔子道:“我不是敢逞口才,而是讨厌那种顽固不通的人。”
宣村:相传,此村始建于春秋时期,为鲁国大夫叔孙侨如的封邑。叔孙侨如谥号宣伯,其后裔在此定居,以宣为氏,后取名宣村。
息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向他们求教);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乃还息乎陬乡,作《陬操》以哀之。干泽而渔,蛟龙不游;覆巢毁卵,凤不翔留。惨予心悲,还辕息陬。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
终吉:相传,西汉末年,王莽即位,其部将追赶刘秀至此,刘秀无处藏身,喜遇农夫耕地,农夫让刘秀躺在深墒沟内,用犁子翻土埋上。追兵至此,刘秀已无踪迹,故名。又说孔子五十五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克坚,当时主持孔子祭祀,并在京中兼任他职,及年老致仕归,与城东南十里许修别墅,盛栽花草树木,以便游览餐食,娱乐晚年,因名其村曰终吉。取于《易经·随卦》: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謂賢者隱于山丘園林之內,上命詔求,委其束帛。戔戔,禮之多。束帛者,聘賢之禮也。隱于山丘園林之內,是吝。终吉,是上命詔求,委其束帛。戋戋:礼盛官尊。
夏侯:相传,三国时曹操部将夏侯惇、夏侯渊在此屯兵,制造兵器,操练兵马,分东西二屯,东屯即今东夏侯,西屯即今西夏侯。因夏侯惇操行清俭,余财辄以分施,故后人以其姓氏名村,以示纪念。
张曲:村原名张舒旷,北宋末年,张氏来此定居立村,传至第十代张舒旷,以人为村名,后来村庄扩大,委曲长数里,故易名张曲。后来分村一二三四张曲村。
余村:因低洼易涝明初迁今址,名移村。此地水源充足,年年有余,故改称余村。
大烟庄:与鸦片无关。明中叶立村,因南有土旺村,初名后土旺,简称后土。村南有山泉,名潘家泉,俗称涝眼坡。村内地势低洼,常受涝被淹,故名淹庄。清康熙年间演变成烟庄。
鲁源:该村历史悠久,此地原为邾城,亦称小邾国城。因曲阜沂河、张马河和山洪之水汇流于村东而西去,又昌平山下多泉,旧有七七四十九泉之称,泉水汇入沂河,故称鲁源。
长座:《邹县地理志》载:郰邑在城东北五十里之长座村。长座乃鲁之长莝城。鲁之长莝乃叔梁公(孔子父)为郰邑大夫处。后演变为长座。
颜母庄:此村历史悠久,相传孔子母亲颜征在生长于此。故名。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名丘,子仲尼。为讳孔子名,称尼山。古人讳名不讳字。
泗河:发源于泗水县东部的泉林,因“四泉并发”:响水泉,趵突泉、洗钵泉、红石泉。
洙水:俗称孔林中小河。据《阙里文献考》记载:此非古洙水也。古之洙水即今泗河。而古之曲阜称之泗水处则在今城北“万古长春”坊前的一条东西地下沙带。原有文津桥。原因是北魏后,洙泗乱流,至县境不复分。从此,泗河到淤塞而废。
逵泉:据清康熙十九年《山东全河备考》载:曲阜境内古有名泉28处,或入沂入泗,输入运河。在28古泉中,形成较大泉群的有三处,即逵泉群;洙、泗河泉群,位于现在的稻香街附近;温泉泉群,在张曲村附近。
逵泉群,泉源在小泉村东,即今曲阜市体育场东南,俗称大泉头,现俗称洗脸盆。泉群由逵泉、两观泉、近逵泉、车辋泉、双泉、茶泉(金代党怀英题碑)、柳青泉、曲沟泉8泉组成。
逵泉有很多历史典故,最著名的是逵泉之诛。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针巫氏,使针季鴆之……饮之,归及逵泉而卒。"僖叔即叔牙,成季即季友,皆鲁桓公之子。后以"逵泉之诛"指以弟杀兄。
《左传·庄公》中的这段记载,是说鲁国庄公临终前,想立他的儿子公子般为接班人,便试探他的二弟弟叔牙,叔牙认为应该立鲁庄公的大弟弟庆父。鲁庄公又问他的三弟弟季友,季友头脑比较灵活,回答要以死奉公子般。鲁庄公便下令让季友去杀了叔牙,季友传令要叔牙在大夫针巫家等候,又让针巫“酖之”,说:“喝了这杯酒,则在鲁国还有你后人的立足之地,不然,死了都没有后代。” 叔牙喝了之后,便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先师手植桧:大成门内东侧,相传为孔子亲植,原有3株。唐人《封氏见闻记》记载:曲阜县文宣王庙前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三树。各高五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所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隋大业十三年复生;唐乾封二年又枯。宋康定元年又复生。金贞佑二年毁于兵火,仅存树桩。明初复生,明末死。清雍正年间复生新条。乾隆年间树高丈余。乾隆末年不再发叶,死而不枯,四十年代末复生。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赞此树道:骄龙怪,挺雄姿。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
有没有你家的村庄?欢迎补充。
Hash:c132ffad0090cd3433ffb9838742a50f0925ca63
声明:此文由 掌上曲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