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你来苏州多久了?

你见过八九十年代的苏州吗?

老底子的苏州其实不算很大

但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高楼大厦崛起、高铁地铁铺陈的时候

苏州正变得熟悉又陌生

有些东西却永远的消失了……

吴县

前些年的时候,浒关还是吴县第一大镇,车坊比现在大得多,金庭还叫做西山,大家不知道相城,只知道湘城,沺泾、东桥、西山……后来苏州发展的很快,当年的吴县也渐渐从地图上消失。

老街

以前每个小镇都有老街,唯亭老街、车坊老街、金市老街、浒墅关上塘下塘…现在有很多老街都破落了,只有少数翻翻整整,好似又是新的岁月。

金鸡湖沙滩

蓝蓝的湖水被风吹起波浪,一顶顶花阳伞点缀在金黄的沙滩,这里是哪个海滨度假胜地?

虽然现在的金鸡湖周围建起了许多大楼,但是很久之前,这里曾经有过一片金灿灿的沙滩,当年可是苏州小朋友们,夏天晒太阳游泳的好去处

南环大烟囱

去年,陪伴了我们33年南环大烟囱,彻底倒下了。虽然它一直默默不语,但是老苏州人都习惯了它的存在,有的在这里上过班、有的在这晒过衣服、有的在这捉过迷藏…满满的都是回忆。

动物园

从1954年开园至去年,苏州动物园已经有60多岁了,承载几代人美好记忆的动物园,如今已搬迁。虽然它将变得更大更好,但心中还是有些伤感。

蓝色书屋

当年的苏州读书界,没有不知道蓝色书店的,“雅而有味、密而不乱”,是很多人对苏州蓝色书店的评价。然而2014年11月12日,它终究还是和苏州说再见了。

东来仪

朝对玄妙观的这家店,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文化用品店。我在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总是喜欢去观前街的东来仪买文具。

但近年来,东来仪在观前街的店面越来越小,如今出租掉一楼二楼的店面,只留下三楼店面继续在观前街挂着东来仪的这块老字号招牌。

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开了估计二三十年了吧,反正小时候去到现在一直开着,现在买书的人越来越少,原本占了3、4间门面的新华书店不得缩减店面,差点以为新华书店改卖手机了。

观前街夜市

80年代的观前夜市,书场中安坐听评弹的老听客、玄妙观西脚门小吃摊和夜市的盛况、太监弄的霓虹闪闪...永远定格成脑海中最深的画面。

王四酒家

王四酒家迄今已有整整120余年的历史。店内叫化鸡、东坡肉、桂花酒响油鳝糊、三丝莼菜汤、桂花鸭……传统苏帮菜在众多食客中有着极高的口碑。后来也从观前撤离了。

春蕾茶庄

春蕾茶庄曾是老苏州最好的去处,那一丝丝回甘,沉浸着最纯正的苏州味道。因房租太高,茶庄换了地方继续营业。百年老店搬离观前街,老苏州心中不免惋惜。

振兴

观前街中段的这家店,原名观正兴,有着140多年的店史。其供应的枫镇大面,别具风味,鲜肉汤包、各色小笼、净素菜馒头、鲜肉小烧卖等,也应有尽有。

可惜,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观振兴悄悄地在观前街上消失了,引得不少老顾客找来找去找不着。

月中桂

月中桂从阊门迁移到观前街,是1864年,在玄妙观东侧,是自产自销手工业化妆品专业店。其传统产品相继不断,有鸭蛋粉、生发油、发蜡、雪花粉、芙蓉油、碱皂、香水、香蜜、胭脂、熏香等等。不知何时,月中桂从观前街上消失了。

有时候,我在家也会对着一只空瓶发呆,那是月中桂出品的一只画有玉兔图案的生发油空瓶,是在地摊上淘来的旧货。

水乡风情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20年前,苏州可以说到处都是河,河里到处都是船。一到晚上,河边就会有很多人乘凉,我经常和小伙伴就数着来往的船只,一看到像火车一样长的拖船就特别兴奋。

那时候的苏州,桥真的很多。那时候很多老桥都是原本都只有台阶,后来为了方便自行车通行,会修一条窄窄的坡道,老爸老妈推着家里的凤凰牌自行车去送上学接放学的场景还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园林

世人皆道,苏州园林甲天下,殊不知,园林也正在悄悄消失。

近半个世纪以来,苏州曾先后3次对古城区进行园林普查,结果显示,1959年存有古典园林91处,1982年存有69处,2007年仅存53处。50年多年来,苏州已有38处园林悄然消失,实在是心痛。

轧神仙

小时候,轧神仙是在吴趋坊,就在中街路往西一条街,南浩街和山塘街也是后来才慢慢开始也热闹起来的,味道也慢慢变了。

嘉馀坊美食街

上个世纪90年代,这里是苏州餐饮的风向标。时过境迁,光阴荏苒,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这条街巷,随着各大商业地段的崛起,不断地走向没落……

玉石一条街

十全街是苏州卖玉石的代表,曾经那是商铺林立,潮人云集,绝对是购物、逛街、旅游的必选地之一。鼎盛的时候,涌现了上百家的玉雕工作室。然而从疯狂到萧条,只需短短两年!

老井浸西瓜

小时候,喜欢弄堂口的老井浸西瓜,夏天吃的冰冰凉心飞扬,现在却再也没有这种味道了。

老虎脚爪

以前的茶叶蛋萝卜丝饼烘山芋、老虎脚爪、没有肚脐眼的小笼汤包骆驼担灯笼小馄饨;这些伴随着多少苏州人成长的回忆。现在变成了伴随多少苏州人老去的叹息!!!

雪饺

雪饺,白如雪,形如饺,它是用炒熟了的籼米磨成粉,再加入绵白糖,做饺子皮,馅很丰富,有豆沙核桃松子等。雪饺口感松脆,甜度适中,不沾牙,风味独特。但如今会制作的家庭几乎没有了。

面衣饼

其实在20年前,面衣饼是很普通的,很多做大饼油条的店家都会在下午三四点开始做面衣饼。

大油锅油沸腾着,用面粉赶成的薄饼中间随意挖上两三个洞洞,然后放进大锅里油炸。炸好的面衣饼入口绵中带脆,人间美味啊。

灰汤粽

曾经是苏州的明星小吃,用秸秆灰浸的水(灰汁)拌入糯米包粽子粽子包得比一般粽子松,打开的时候是不成形的。煮熟后是黄色的,入口比一般粽子绵软。

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此物。现在葑门横街还有卖,在葑门横街中间一段,早上才有,去的晚了买不到。

糖油山芋

创始于1821年的黄天源。以前一到山芋上市,那店里便会在沿街处支起用红糖或黄糖煮的“糖油山芋”一大锅,由于制作工序多等原因,糖油山芋已经消失多年。

汤面

汤面饺从前又叫“烫面饺”,汤面饺春分上市,立夏前后落市,是典型的时令小吃。汤面饺作为苏州的传统小吃,会做的师傅越来越少,1970年以后渐渐失传。

鸡冻面

冻鸡面是苏州传统冬令面,由于制作工艺繁琐,再加上老一辈面点师隐退等多种原因,冻鸡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渐渐退出江湖

一碗晶莹剔透的冻鸡面浇头,要选用放养的草鸡,且规定要用8个月到1年左右的公鸡。从草鸡浸漂焯水到文火“焐”等,一道道程序精工细作,要花8个多小时才“大功告成”。

西瓜鸡

西瓜鸡实质是清蒸鸡。这道曾在苏州持续风靡四五十年的名菜,因只能在夏天吃,且必须当天烹煮当天吃,不能贮存又无法携带,因此知道的人还真不那么多。

西瓜与母鸡共蒸,瓜的清香渗入鸡肉,鸡肉又能保持原有的鲜嫩。

母油船鸭

母游船鸭便是苏州船宴的佼佼者。整只鸭子走油后,放入香菇、冬笋、猪肉丝等辅料,浇入苏州著名的母油(选优质酱油从三伏晒制到秋天后,挑其中最好的一层"母油"),在砂锅中煨制,原汁原味,香飘十里。

老苏州的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洪亮的吆喝声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冰棒~马头牌~马头牌~冰棒”

早年,苏州的街头巷尾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吆喝声。小时候,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常常响起在街头巷尾,伴随着木块敲击木质冰棒箱子的“啪啪”声响。

“破布烂棉花拿来卖!”

那时收破烂的不像现在骑三轮车或推板车,而是挑着一副箩筐沿街吆喝,大家也称他们叫“挑高箩的”,但绝没有一丝鄙视。一听到“挑高箩的”吆喝声,好多人家就会拿出破旧物品来卖,比如碎铜废铁、碎玻璃、牙膏锡、旧衣裤等。

“扎筲—箕!”

扎制竹器的都是一些民间的手艺人,他们挑着一副挑子沿街吆喝,挑子上立着一根根细竹竿和削好的篾子。街上,三天两头就会有扎筲箕的沿街吆喝着走过。

“磨剪子唉,炝菜刀

吆喝声故意拉得很长,一声接一声从巷里传出,就像童谣一般,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苏州话

据统计,40%的00后都听不懂苏州话,这是很令人恐慌的了。

苏州人怎么能不会苏州话呢?平时不说可以,但是还是一定要会的,下次再见面,就用苏州话问好吧“阿吃啦”

关于这一点

我相信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邻里感情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

没有那么多的豪宅别墅

大家都住在一个小院子里

或者是一条小巷子里

邻里关系总是那么的和睦

邻居阿姨和妈妈的关系就像亲姐妹

邻居叔叔和爸爸的关系就像久违的老朋友

他们一起聊天、打牌

一起逛街、购物;一起做饭、聚餐

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乐趣

小时候放学回家

甩下书包就去找邻居家的孩子玩了

吵个架只要一颗大白兔奶糖就能和好

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去少年宫

狭小的巷子里到处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那时候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爸爸妈妈去上班了

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

不像现在孩子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在身边

关系也不怎么亲了

祖孙亲情都淡了许多

更不要说邻里之间的感情了

现在大家都住在一个单元楼里

小区大门进出要刷卡

单元楼楼下进出也要刷卡

对面的那户人家住着什么样的人也完全不知道

只有在同时出电梯的时候

才会忽然意识到

哦,这就是我的邻居啊

消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短短一篇文章根本

装不下大家满满的回忆

苏州,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苏州,一座正在“生长”的城市

▍内容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苏州潮事儿编辑,转载请注明

Hash:1fcab64c3c644b7e34b6acdf8718c8fcd90d286c

声明:此文由 苏州生活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