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汉长安城布局极其相似的帝陵背后真相揭秘
3月起,秦汉新丝路根据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网络资料精心整理出西汉十一位皇帝的帝陵从营建到完工的全过程以及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详细介绍西汉每一位皇帝从继位一直到他们安睡到帝陵的一生。
前三期我们讲述了长陵、安陵和霸陵的相关内容,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汉景帝刘启的一生及阳陵的建造历史。
汉景帝刘启——阳陵
这是一座规模浩大、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它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它的名字叫阳陵。
阳陵的墓主人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宏大的汉阳陵在整个西汉帝陵发展史上拥有显著的地位,它承上启下总结并完善了从西汉初年到汉景帝时期数十年的帝陵修建经验,基本确定了西汉帝陵的布局范式,成为此后七代西汉帝陵所遵守的建造标准。
阳陵陵园
作为西汉王朝最重要的帝陵之一,两千年来一个又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始终围绕着汉阳陵,令众多历史爱好者趋之若鹜。汉阳陵的规划布局神似西汉都城长安,甚至与整个西汉王朝的版图格局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阳陵封土俯瞰图
1
所有的答案,也许都深埋于这厚实的黄土之下。而要揭开谜底,则需穿越两千一百多年的迷雾与风暴,从一场可怕的战乱开始寻找答案。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起兵反叛大汉王朝,战乱席卷了整个汉朝的东部地区,史称“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起兵广陵,号称二十万之众,大军渡淮水西进;与此同时,胶西王刘昂响应吴王起兵攻齐,进逼临淄;赵王刘遂也约定匈奴,联合反汉。东方诸王联兵反叛,大汉帝国危在旦夕。
七国之乱图
晁错是促成七国之乱的直接幕后推手。每当晁错与刘启谈论国家大事皆以削藩为第一要务,削藩就是削除汉初分封的刘姓诸侯王势力,将诸侯国的权力收回到中央政府,加强皇权。
晁错削藩图
汉景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削藩的时机已经来临,晁错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以雷霆之势快速削藩。然而,他的急躁不仅引发了七国之乱,更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影视剧中的晁错
面对咄咄逼人的叛军,刘启毫不留情的选择了晁错作为替罪羊,将削藩的责任全部推给晁错,并诛杀之。实际上,刘启深知叛乱诸侯志在夺取天下,而不是仅仅为了斩杀晁错,杀晁错,绝非因为刘启昏庸不明,而是为了揭露叛军野心的真相。晁错既死则叛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天下汹汹,人心向背,其利在汉。
刘启的弟弟刘武的封国粱国,是吴楚叛军攻取长安的必经之地,这里遭到了猛烈的打击。面对气焰嚣张的叛军,周亚夫兵行诡道,不救梁国之急,而以轻兵南下断吴楚联军粮道。无奈之下,吴军被迫与周亚夫决战,结果一败涂地。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吴王刘濞率败卒数干遁走,退到长江以南的丹徒,不久死于东越人之手,其余反叛诸侯也相继失败。七国之乱,历时三个月得以平定,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汉景帝借此将诸侯国的权力收归中央政府,加强了皇权。
汉朝地图
2
两年后天下大定,汉景帝刘启终于开启了阳陵的营建工程。这是一座规模浩大的帝陵,其奢华与宏大无不彰显着西汉王朝蒸蒸日上的不凡气度。
阳陵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北方向,是咸阳原上九座西汉帝陵中最东边的一座,与汉高祖的长陵遥遥相望。阳陵的陵区位于泾水和渭水之间,泾渭在其东不远处合流。
阳陵地理位置
整个汉阳陵陵区,主要由帝陵陵园、陪葬墓区及阳陵邑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帝陵陵园由皇帝陵园、皇后陵园、南区丛葬坑、北区丛葬坑、礼制建筑等部分组成。汉承秦制,秦人尚东,故阳陵坐西朝东。
位于帝陵陵园中间的建筑是皇帝陵园,皇帝陵园正中这个巨大的封土下面就是汉景帝的地宫。根据汉代的礼制,地宫的构造应该是由梓宫、黄肠题凑、便房、外藏椁组成。
汉景帝地宫
“黄肠题凑”是指西汉天子礼葬时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的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黄肠”强调的是材料和颜色,也就是黄芯的柏木;“题凑”强调的是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木头的端头向内排列。总而言之,“黄肠题凑”是用黄芯柏木按向心方式致垒而成的厚木墙,这是西汉最高礼葬形式。
多达八十一条呈放射状的从葬坑簇拥着帝陵封土,构成复杂多样的外藏系统。刘启生前所享用的一切都在他死后象征性地搬进陵墓,依旧环绕在他的周围。
黄肠题凑
3
而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阳陵陵园的平面结构竟然酷似汉长安城。两者的城垣全部都呈现近似矩形的结构;而刘启生前居住的未央宫和死后所葬的帝陵陵园也都近似方形,四面有墙,四侧各置一门;巧合的是刘启的皇后王娡生前所居住的长乐宫位于未央宫的东部偏北,死后所葬的后陵陵园也位于帝陵陵园的东部偏北,两者极其相似。
看来,阳陵的陵园极有可能模仿西汉都城长安城的主要结构。皇帝陵、皇后陵、罗经石遗址、嫔妃陪葬陵分别对应着未央宫、长乐宫、礼制建筑、嫔妃后宫。汉景帝将自己生前在都城长安拥有的一切复制了一份,暗藏于地下世界,希望死后继续自己的帝王生活。
影视剧中的刘启
阳陵陪葬墓区分布在司马门外100米以东,东西2500米,南北1500米的范围内有大小年代不一的陪葬墓园200多个,其中探明的墓葬有10000多座,已发掘的有2000多座。这些陪葬墓整齐有序地排列在110米宽的司马道两侧,蔚为壮观。
陪葬区
更为耐人寻味的是西汉王朝的大多数王国、侯国、邑、郡,尤其是当年参与七国之乱的七个王国,都在长安城以东地区,而阳陵的陪葬墓区也在陵园东侧,这很可能意味着整个阳陵就象征着西汉王朝。刘启警示反叛之臣要永远臣服在自己脚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设计理念在阳陵的内内外外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即便死去,也不放弃对权力的追求,这也许是刘启为自己规划帝陵时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汉朝地图
4
胸怀大志的刘启,在生前承续汉文帝的施政策略,延续并发展了文景之治,虽然有引发战乱和斩杀大臣的污点,但他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
著名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这样评价汉代的文景之治:“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使得汉朝出现了能够媲美周代“成康之治”的“文景之治”,能够得到班固的赞誉,足见刘启所获得的历史评价相当之高。
影视剧中的刘启
汉景帝时期,西汉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阳陵的修建,持续了二十八年,可想而知有多少旷世珍宝被封存在这个地下世界。这座奢侈的陵墓不仅展现了大汉王朝的风貌,它的规划设计也成为西汉帝陵的一个标杆。阳陵之后,西汉帝陵规制基本定型。
陶俑坑
5
199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进入阳陵陵区,先后发现了南区和西区两处从葬坑,每坑均出土了大量的彩绘武士俑和当时流行的各式兵器及战具。
同时,从葬坑中还出土了车骑将军、军大右仓、军武库器、左府等印章,这些印章均与军队编制有关。考古学家认为,南区、北区从葬坑很可能象征着汉军的北军或者北军的左右两翼,是拱卫阳陵地下王国的卫戍部队。
车骑将军印
与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不同的是阳陵汉俑平均身高只有62厘米,面部表情显得平和而从容。这些陶俑原本有丝或布帛制成的衣服或铠甲,以及可以活动的木质双臂。但服饰与双臂因年久而腐朽腐烂,出土时就成了裸体。
彩绘武士俑
除了陶俑,阳陵中还出土了大量形态各异的生活器具和陶质家畜。它们无不展示着汉代社会生活面貌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在汉景帝刘启的带领下,西汉王朝正意气风发地向着它的巅峰狂奔而去。
阳陵出土的陶猪
不仅如此,阳陵在规划时,甚至将国家的政治机构也照搬进了幽冥世界。
在阳陵的御府坑中出土有宗正之印、大官之印、导官之印、永巷丞印、甘泉仓印、别臧官印、宦者丞印、东织令印、徒府尹等多枚铜印章与封泥。说明御府所藏的物资都是西汉朝廷有关机关的检验后所封的,从而证明了汉朝中央政府多部门参与帝陵工程的事实。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从葬坑共同反映出西汉王朝国家机构的运转情况。在阳陵中,军事、经济、政治领域的一些了随葬器物,逐渐修正并丰富着今人对西汉时代的认知。
宗正之印
6
“事死如事生”这一古人普遍遵循的信念,在汉景帝身上得到了又一次完美的展示。纵观整个汉阳陵,一个野心勃勃且心思缜密的幽冥帝王正向我们走来。
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并为这个国家的蒸蒸日上耗费了一生的心血。作为皇帝陛下千秋万代的大事,阳陵的规划、设计和建造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家工作的重心之一。
阳陵出土的文物
那么究竟是谁规划并设计了阳陵?又是谁主持了这个浩大的工程?《史记》记载秦始皇责令丞相李斯督造秦始皇陵,那么,承袭了许多秦代典章制度的汉代很可能也是由丞相来主持帝陵的修造。
此外《后汉书·百官志》中又有这样的记载“将作大匠,承秦,曰将作少府,景帝改为将作大匠,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土木之功。”看来阳陵的规划建造着当为丞相和将作大匠。
汉景帝时期的将作大匠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前后几任丞相却一目了然,他们分别是申屠嘉、陶青、周亚夫、刘舍和卫绾五人。申屠嘉在任仅一年,可能只参与过阳陵的初期规划;陶青担任丞相五年,可能主持过阳陵的初期建设;周亚夫、刘舍与卫绾三人为相期间阳陵的工程持续深入,一座辉煌的帝陵逐渐形成。
五位丞相
阳陵的规划者和主持者或许可以由推测得出,然而具体的陵墓修建者又是谁?一群地下的幽魂或许能为我们揭开谜底。
1972年春,在距离阳陵帝陵封土西北方1.5公里处的一处遗址中发掘出许多带着铁钳、铁釱等刑具的尸骨。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修建阳陵时因各种原因死去的髡钳刑徒的墓地。这些刑徒生前就是修建阳陵的工人,于是这些遗址被命名为“汉阳陵钳徒墓”。
出土的刑具
据推测,修建阳陵动用的刑徒数量达到了数万人。汉景帝时期的人口不过四五千万,数万人的刑徒数量给文景之治的安定景象,平添了一个沉重的注脚。
汉景帝时代号称“服膺黄老、轻徭薄赋”,但服刑人员如此之多,是否昭示着深刻的社会矛盾正在暗中酝酿。遗憾的是,历史的真相依然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有无数刑徒修造了28年的阳陵保存了下来,沉淀着一个王朝古老的回音。给后来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阳陵陵园
7
汉景帝在积极谋划自己的地下帝国的同时,也在默默安排着汉朝的明天。然而,他的立储之路十分曲折,甚至一度被迫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梁王刘武。
汉景帝与梁王共同的母亲窦太后素来喜爱小儿子刘武,有意让刘启立刘武为黄太弟,百年之后传位于他。面对梁王之危,刘启没有束手待毙。
影视剧中的梁王
一次,他在宴席上见到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心生一计,故作醉态说“朕千秋之后当传位于梁王”,窦婴为人耿直,立即以人臣之礼、祖宗法度斥责刘启。刘启暗喜,国家法度不允许传位于梁王,这个借口足以堵住太后和刘武的口。
袁昂是一位极有法度的大臣,为了立储之事他面见太后,言辞恳切地重申不可传位于梁王。太后虽然心中不悦却也只能知难而退。
袁昂画像
刘启的立储问题之所以棘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嫡长子。刘启一生有过两位皇后,薄皇后是他的原配发妻,但未能生育一子,因此刘启只有栗姬所生的长子刘荣,也就是庶长子。既无嫡长,刘启便以庶长为尊,封长子刘荣为太子。自古以来无子的皇后其位不稳,为定朝纲,刘启废黜了薄皇后。
然而栗姬并未被晋为皇后,刘荣的地位并不牢固。刘启为太子时得到一名宠姬,名叫王娡,甚得刘启的喜爱。王娡育有三女一男,儿子名叫刘彻,为皇十子。刘彻聪明颖悟,诸皇子莫能及,刘启十分喜爱这个小儿子,封他为胶东王。据说,王夫人生刘彻时曾梦日入怀,在古人看来这不啻为刘彻日后登基为帝的天兆。
王娡画像
刘启深知自古夺权乱政、骨肉相残的事情屡见不鲜,因此他借生病之机假意将诸皇子托付给栗姬,以此来试探栗姬是否有母仪天下的气度。谁知栗姬依仗太子生母的名分竟对刘启出言不逊,不肯照管诸皇子,令刘启十分不悦。
某日朝会,大行令以母以子贵为由奏请册封栗姬为后。刘启大怒以火锅乱政之罪诛杀大行令,废太子刘荣,改封临江王。然而刘启不知道背后策划这件事的乃是看起来与世无争的王娡,王娡凭借着敏锐的政治嗅觉与刘启的姐姐长公主刘嫖结成儿女亲家,为谋求一个君临天下的机会而用尽手段。她通过自己的兄弟田蚡等宫外关系游说大行令奏请为栗姬封后,看似大度谦逊,实则阴险毒辣。栗姬失宠,王娡则成为晋位为后的唯一人选。
最终,刘启选择了刘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在不久的将来,刘彻将成为大汉王朝的汉武帝,也是汉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并开创汉代最辉煌的顶峰盛世。
汉武帝画像
8
身后之事已定,刘启也将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公元前141年,刘启崩于未央宫,宏大的葬礼持续了整整十天,遗体随后葬入阳陵。多年之后,他的皇后王娡也将入葬这里,到那时,阳陵才算真正完工。
今天,这座规模宏大,布局合理,保存完好,内涵丰富的帝陵鲜活地向人们展现着西汉文景之治时代雄浑、壮丽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气息。在这座帝陵身上,我们仿佛能够嗅触到历史的余韵,感受到汉家天下曾经的伟大与壮阔。
阳陵遗址
汉阳陵是西汉帝陵中的代表之作,也堪称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的佼佼者。而这座帝陵的主人汉景帝刘启一生的经历跌宕起伏,他平定叛乱、勤政爱国,发展了西汉王朝的国力。他追求中央集权的思想为日后汉武帝的辉煌铺平了道路。
他的帝陵充分体现他的治国之心,而他的文治武功与千秋功过,留于世人言说。此刻,他静静地躺在这片土地之下,这里是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大地。如今铅华洗尽、残阳散去,只有寂寞的荒草伴随着这位古代的帝王,这就是汉景帝刘启的帝陵阳陵。
阳陵遗址
Hash:71b55a1014554e3e42325e2fb1440e192e9fcf52
声明:此文由 寒来暑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