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五柳堂”陶氏与游经楼藏刻书
在镇江市解放路西、大西路南有条小巷演军巷,该巷16号有处明清建筑群“五柳堂”,现为“梅庵派古琴艺术馆”所在,属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原系清代镇江绸业巨擘陶氏家族商号“聚茂号”分支“陶金记”主人陶季成的住宅。
丹徒陶氏为镇江屈指可数的世家望族。陈庆年《丹徒陶氏族谱序》称:“陶氏始迁祖,自顺治间居江都宜陵,一传而来丹徒,创设线店,四世又创绸庄于镇江。”历经二百余年的发展,其家族事业蒸蒸日上,“我邑江绸,遂北被幽燕营并,西南被于雍梁黔滇之域。”陶氏家族兴旺发达后,于是修建宗祠,创编族谱,博稽家族事业为专书。丹徒陶氏先祖为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因陶渊明曾作有《五柳先生传》,陶氏修建宅院时遂以“五柳堂”命名以示不忘祖先德泽。“五柳堂”旧有屋宇院落前后共七进,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房屋均面阔三间,硬山式屋面,前、后进均设置砖细雕刻门楼。第一进为倒座,晚清时建造;第二进为楠木厅(正厅),明代建筑;第三进为后大厅,清代前期建筑;第四、五、六、七进均为晚清建筑。与第四进平行,另建有一座藏书楼“游经楼”,时间约为民国初年。目前仅存第二、三、四进和藏书楼。陶季成之子陶绍莱(1900-?),字蓬仙,号庾庵,雅好文学。“游经楼”遂为陶绍莱藏书、读书和写作之所,藏书楼的得名亦取自其先祖陶渊明的诗句。陶渊明《饮酒》组诗有“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之句。
民国间,陶绍莱在其藏书楼“游经楼”曾自编自刻《润州唐人集》《游经楼初学稿》及《续稿》《游经楼间关叠韵唱和集》《历代陶氏诗集》《镇江陶氏族谱》(1930年与陶凤熏合纂)等。其中以《润州唐人集》最为知名。陶绍莱辑《润州唐人集》十四卷《补遗》一卷(1927年陶氏游经楼仿宋铅印本),收录唐代润州所辖丹徒、丹阳、句容、江宁等地诗人诗作,如马怀素、储光羲、皇甫冉、权载之、许浑等29位著名诗人1500余首诗。陶绍莱跋称“余不善经商,又耻向人折腰,惟家居购书,聊以自如。”因此,陶氏藏书经过多年积聚竟多达20余万卷,然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藏书被日寇战火焚毁,劫后十不存一。
陶绍莱于民国十八年(1929)刻《游经楼间关叠韵唱和集》(镇江图书馆藏,排印本1册),辑有金鉽、罗振常、李丙荣、叶玉森、缪潜等唱和诗。“五柳堂”陶氏族人陶骏保亦颇著声名。陶骏保(1878-1911),字璞卿,一作“璞青”。少从其兄陶逊受业,后入学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从军,曾与赵声等在新军中进行秘密反清活动,辛亥革命期间,陶骏保赴沪联络宋教仁、黄兴北伐,被沪军都督陈其美杀害。民国建立后,在北固山建祠纪念。陶骏保擅填词,有《骏保遗稿》存世。陈庆年曾与陶骏保商刻有《京口掌故丛编初集》(戊申十月丹徒陶氏刊本),收有镇江历史掌故6种《己酉避乱录》《京口偾城录》《出围城记》《镇城竹枝词》《草间日记》《从军纪事》等,陈庆年又续辑补刻《庚申遇贼记》。
在镇江与“五柳堂”陶氏系出同源的还有一支“百忍堂”陶氏,亦系陶渊明后裔,其迁居镇江时间要早于“五柳堂”陶氏。据“百忍堂”纂修《润东顺江洲陶氏重修族谱·序》称“相传陶氏始祖家世九江,因宋高宗南渡,遂返京口(今镇江),屡遭世变。”“百忍堂”陶氏后裔在晚近亦颇著其绩。如陶寅保(1854-1923),谱名陶成棨,字捷三,曾先后三次随使臣丹徒马建忠出使朝鲜,著有《三韩游草》(北京杨梅竹斜街中华印局1922年代印)。该书用诗的形式叙述其在朝鲜的所见、所闻、所思。书前有当时名流韩国钧、王家驹、陈兆鼎的序言以及陶寅保自序。陶氏家庭对晚近镇江经济文化的贡献值得今人深入关注与研究。
Hash:097f885831278ecac099c1bf270a1cb4e40e964c
声明:此文由 善本古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