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丨首批省级水利遗产!有你熟悉的吗?

最新消息

近日

江苏水利厅公示了

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镇江7处榜上有名

分别是

镇江潮位站

京口闸遗址

玉山码头遗址(西津渡

珥陵灌区

练湖闸

新四军水坝

赤山闸

以上这些水利遗址

有你熟悉的吗?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这些水利遗产吧!

↓↓↓

01

镇江潮位站

镇江潮位站位于长江南岸的镇江市北固山北麓,1904年由镇江海关测候所设立水尺观测潮位,1936年建造了自记水位设施记录长江水位过程,2004年由镇江市人民政府设立为镇江市水利文物,立碑保护。

镇江潮位站是江苏省境内第一个长江干流潮位观测站和镇江地区最早的水文观测站。设立至今,该站收集的潮位资料为镇江地区乃至长江沿线防汛抗旱防洪减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为长江河势稳定提供了详实的水情数据,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02

京口闸遗址

京口闸位于镇江市润州区中华路古通江运河遗址上,遗址2012年经考古发现,包括已发现的半边和现埋藏于中华路下的部分。已发现的一半遗址由明清京口闸东闸体、明清时期石岸、明清道路、清代碑亭基及龟趺座、清代码头等遗迹组成。2019年,京口闸遗址遗址被列入江苏省人民政府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唐代至清代,京口闸是漕运咽喉和经长江南上北下的交通枢纽。至清代晚期因通了火车,其“江南运河第一闸”的功能才逐渐淡化,直至民国时期被填埋为路。

03

玉山大码头遗址(西津渡)

玉山大码头遗址位于镇江润州新河路两侧,2010年经考古发现。由于遗址面积巨大,今天人们所见的遗址,已经是被镇江新河路一分为二。故此,遗址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位于镇江新河路北和平路东的大码头遗迹;另一部分为位于新河路南、云台路西的历代江岸建筑遗迹。

西津渡是镇江段沿江最重要的一个渡口。后清康熙年间,在江边修建救生码头,此处遂习称大码头。至清朝末期由于江岸淤积,大码头废弃湮没。玉山大码头遗址的发现见证了西津渡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04

珥陵灌区

珥陵灌区建成于1953年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电力灌溉示范区,也是第一个采用渠道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标志着大面积电力灌溉的开始和1700余年水车戽水历史的终结。

珥陵灌区不仅促进了丹阳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还为全国的电力灌溉积累了经验。如今,珥陵灌区8座电灌站已逐步退出了农灌一线,变成了我国第一座电力灌区纪念馆,成为新时代的红色主题教育基地。

05

练湖闸

练湖闸位于丹阳市练湖东南角,于1936年8月竣工,为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五孔泄水闸。练湖闸用于连接当时的练湖与京杭大运河。因解放后围湖造田,练湖水面绝大部分消失,闸东侧河道边已废弃,练湖闸弃用。1991年,练湖闸被丹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保单位。

06

新四军水坝

新四军水坝位于句容市茅山风景区陈庄村西,1938年6、7月,陈毅、张鼎承、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二支队进入茅山地区,新四军六师为解决军民在山区用水困难,利用战斗间隙在陈庄、老人山等地修建水坝蓄水。现在还在使用的陈庄水坝就是那时修建的,群众称其为“新四军坝”、“抗日坝”,并于2008年被列入句容市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水坝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中,项目规划将新四军水坝遗址打造成展示茅山红色文化,见证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旅游景点

07

赤山闸

三国吴赤乌三年(240年),赤山湖即建有闸坝,以利蓄洪。唐代后续建斗门3所,以节旱涝。清两江总督左宗棠拨营派勇建陈家边闸。1936年江苏省江南水利工程处在花兰墩建造节制闸一座,同时废陈家闸,兴建陈家边滚水坝一座,1937年春完工。从而使河湖水位得到初步调控。

建国后,对原有闸坝作几次修整,1975年在整治赤山湖、拓宽河道的同时,鉴于原闸坝的调控能力不适应高标准要求,决定废除旧闸坝,在陈家边湖口新建节制闸一座,以集中调控。

最后附上

完整名录

↓↓↓

向上滑动阅览

棒棒哒~

快为我们的家乡

点个赞吧!

来源:江苏省水利厅、今日镇江、镇江西津渡、镇江检察在线、句容日报、镇江发布

Hash:f197fceea6bbff5524591f987c2be829cbbb88c6

声明:此文由 北方资料一手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