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兴建水利的发展历程

潍坊建水利的发展历程

潍坊市境内共有大中小河流160多条,其中主要水系有潍河、弥河、白浪河、胶莱河、小清河五条,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夏季暴雨集中,枯季雨量稀少,很容易发生水患和早灾。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市境内的防洪防旱等水利设施几乎为零。每遇水患和旱灾发生时,广大群众只能听天由命,苦不堪言。

历史资料记载,自1601年到1949年的348年间,我市共发生水灾118次,旱灾107次。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问题,领导和带领全市群众,除水害,兴水利,有效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市水利建设最早是从河道治理开始的,在1949年夏季就开始了对主要河道潍河的治理。从1958年起在河流中上游兴建了峡山、牟山等18座大中型水库,削减洪峰70%以上。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上游筑堤,堤外植树护堤,堤内清理河道。至1990年底,共修筑堤坝225公里,整险护烂109处,裁弯4处,建涵洞35座,有力清除了水灾隐患。

自古以来以害大而利甚微著称的弥河,历史上徙流无定,多次改道,造成决口、洪涝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市就组织群众对其进行了全面整治,尤其是进行分流、分洪工程建设。从弥河干流分出流量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直接入海,又修建了1000立方米/秒的分洪道,使弥河下游形成3处分流泄洪,有效减轻了行洪压力,极大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防洪蓄水,河道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修建水引黄济青潍坊段库。全市第一座小型水库于1955年在安丘岐山区潘家庄西建成,名潘家庄水库。1958年水库建设形成高潮,到2008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大中型水库26座,小型水库519座,塘坝3064座,养水站2094座,机电井15万余井。其中截至目前全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于1960年10月建成,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其主坝长2750米,设计总库容13.77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210平方公里,在承担防洪、灌溉、城市及工农业供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防洪工程建设之外,抗旱工程也是我市水利建设的重点。由于我市处于东亚季风区,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灾频发。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我6市积极发展灌溉工程。至2008年,有效灌溉面积达780万亩。有效改善了单纯靠天吃饭的局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Hash:d7641d8fbd76456cfdb6e73cfd4b025d18f47fbc

声明:此文由 潍坊五好青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