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古墓里挖出满满一罐鸡蛋,竟保存完好

24日,考古专家在溧阳上兴镇一座春秋时期的土墩墓里发现一罐鸡蛋,尽管历经2500多年,但大部分完好无损。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工地是一座直径约40米的圆形大土墩,高度接近4米,当地人称之为子午墩。

土鸡蛋的11号墓里有印纹硬陶的罐、釜,原始青瓷的盅、瓿,泥质灰陶的三足盘,储存器、炊器、盛食器俱全。

考古队员周恒明告诉记者,24日上午10点左右,他在清理这座墓葬时取下一只陶罐的盖子,惊喜地发现里面是满满一罐鸡蛋,大约有20多个,他看了看赶紧盖上盖子——这是2500年前的鸡蛋,日晒和风吹都可能让脆弱的文物开裂风化。

考古人员说,从文物数量较多来推断,这座墓的墓主人应当是家族中地位较高的人,死后族人们用全套的储存器、炊器和盛食器陪葬,陶器内当初可能也装有谷物等其他食物,但因为年代久远,被腐蚀而荡然无存。

此次出土的鸡蛋与现在的草鸡蛋差不多大,刚出土时蛋壳有微青色,有可能是先民们捡拾的野鸡蛋,也有可能是家鸡蛋。

鸡蛋历经2500年时光,应该基本被分解,而蛋壳是钙质,性质稳定,因此能够保存下来,所以这罐鸡蛋有可能只留下“一罐鸡蛋壳”。

考古专家说,鸡蛋黄和鸡蛋清是有机质,但也不排除保存条件好,鸡蛋壳里的物质仍然有残留。这罐鸡蛋将被放到恒温恒湿柜中,等待进一步的鉴定与化验。

为什么要把鸡蛋放进墓中?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因为鸡蛋可以孵出小鸡,它们象征了生生不息,子孙绵延。

也不排除是墓主的个人喜好,或许,墓主生前就是一个爱吃鸡蛋的人。在古人的观念中,生前享受什么,死后也要同样享用。

据了解,这是江苏土墩墓里出土的第五罐鸡蛋。此前有四罐分别藏于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句容博物馆南京农业大学博物馆。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鸡蛋是西周时期的鸡蛋,出土于距今2800多年的西周墓地。学名为“西周几何印纹硬陶瓿”。里面盛放的是西周的鸡蛋,出土于江苏句容浮山果园的一座西周墓葬。

西周鸡蛋在南京博物院已是“网红”展品

来源:武汉晚报综合扬子晚报、现代快报

主编:陈馨 编辑 | 费吟梅 版式+制图 | 胡肖 校读 | 胡肖

Hash:7c4a868dd51874e5708b309a03372f2425babc08

声明:此文由 武汉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