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华夏文化的宝殿
“现今尊之为文物者,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镜,从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还能看见某些重大事件的细节、特殊记忆的妙谛,和不因岁月流逝而消褪的美的闪光。”
文物学家孙机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而台北故宫,集百家之瑰宝,拥有着世界上其他博物馆难以比拟的价值。
01
前世今生
从卢沟桥事变蒋介石宣布全面抗战开始,北京故宫的大批文物开始进行转移。文物南迁分为两条路:一条是走水路由京城大运河到南京,一条是走陆路由陇海铁路到西安,经过千辛万苦地大迁移,最后两批文物到重庆会合。八年抗战后还都,这批文物又走长江水到达南京,国共内战末期被运送到上海黄埔码头,由军舰运送至台湾基隆。运送到台湾的文物数量众多,约有65万件,且不仅仅是北京故宫的文物,如河南省博物馆的全部文物(主要是商代青铜器、唐三彩和古钱币)、中央图书馆的全部图书、教育部外交部全部档案(如清代以来我国和外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的原件、皇帝起居录)等等。
北京故宫占地,馆藏文物180余万件,台北故宫的占地面积,文物数量均不如北京故宫,但其贵在馆藏文物精美,文物文化和历史价值巨大,这也是其成为亚洲唯一列入世界十大博物馆的原因。
02
绝世珍宝
台北故宫主要分为三大处:图书文献处,器物处,书画处。其中图书文献处列余首位,此类文物约有40万件,在台北故宫总藏文物中占到了三分之二,囊括大量外交文件,明清以来的绝版的珍贵图书。其中赫赫有名的如在清代时期抄了六部的四库全书,大部分毁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入侵,只留存下宫中文渊阁里抄的最精美的一版,现一页不少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更如永乐大典等等。只这些图书,已可以让台北故宫名震中外。
台北故宫器物处主要包括青铜器类,瓷器类等等。瓷器类主要囊括宋、明、清三代最精美的官窑瓷器,尤其是珐琅彩瓷器,几乎全藏于台北故宫。比较出名的有 器物类中有三类台北故宫十分稀缺:龙袍,家具和钟表,均是因为不便于携带。
书画方面,台北故宫汇集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大部分作品,书法作品如王羲之、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的大部分真迹、苏轼的寒食帖、黄庭坚的松风阁帖、米芾的蜀素帖等等;绘画作品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等。
但是这些精美的文物和名家名作,并不是游客去到台北故宫就可以一睹为快的。台北故宫实行的是轮展制度,每年的每段时间只展出部分藏品。如前年台北故宫用一年时间,倾囊而出展览明代四大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的作品,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博物馆能像台北故宫一样一次展出几百件他们的作品,且都是大件精彩的代表作,只有台北故宫能做得到。
03
管理严密
北京故宫占地面积巨大,管理起来所耗人力物力不可小视,既要防木构建筑失火,又要防小偷盗窃,因此人员编组十分复杂。相较之下,台北故宫人员组织较为简单,且分工更为明确,如台北故宫在换展取掉文物时,有专门进库房的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书画处的研究员都不能碰书画,而北京故宫的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十分劳累。
04
这件文物是湖广总督封疆大吏一品大员上给皇帝的折子,上面写着“奴才杨宗仁叩首恭请皇上圣安”。这种折子没有实用性,就是大臣为了引起皇帝注意说“老板老板,我还在这里,不要忘了我湖广总督了”而呈上的,叫做“请安折”。皇帝批注:“称臣得体,朕安,尔方到任,所奏所情数事,朕实嘉之,言行相符,好封疆大臣也,赏戴翎。”清朝时汉人最多赏一眼戴翎,因此雍正皇帝的批注已经是十分高的嘉奖了。
这件文物是商代的玉圭。圭是古代帝王和诸侯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祭祀礼器,一般为上大下小。乾隆皇帝得到这件玉圭时不知道其真正的用途,还在上面乱刻字,由于不知道其正确的摆放方式,字被刻反了,十分有趣。台北故宫陈列这件文物时,是上大下小摆放的。
这件文物是赫赫有名的毛公鼎。其实毛公鼎样貌十分丑陋,且铸造工艺十分糟糕。现代考证,毛公鼎经过三次铸造,第一次铸造结束,工匠把模子打掉后发现铜浆没有流到足部,因此再灌铜浆进行第二次铸造。结束后发现又没有灌满,因此进行了第三次铸造。毛公鼎铸造工艺差但是名震中外的原因是它的铭文是所有青铜器中最多的,有499个字,历史研究价值丰富。
在讲座中,张老师不止一次提醒大家“不要看电视剧学历史”。毫无疑问,张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采访中他告诉我们,他几乎是浸泡在故宫里成长起来的,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吮吸着其中的精华。他对两岸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其中的精品都十分熟悉,甚至哪一类文物现下在哪个博物馆藏有几件都了然于心,却记不清今年是哪一年,他对治学的痴迷可见一斑。张老师不遗余力地宣传传统文化,就是想让这种优秀的文化在年轻一代中扎根生长,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去继承,去发扬,因为我们这一代,也终将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中流砥柱。
作者:刘卓扬
编辑:范洪山
摄影:学而讲坛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Hash:4ba9e1eeea05dc4f3f32475efeb5c61a90f1decf
声明:此文由 学而讲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