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一梦300年,打卡武汉江夏灵港桥,发现遗忘在乡村里的古建筑

每座城市都会有一座地标样存在的桥梁,它们既是重要的交通设施,又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生活缩影。游览湖北武汉,对这座白湖城市最大的印象,除了湖泊水系发达外,再就是桥梁众多。武汉城区以内的桥梁,古桥、新桥都有,像远城区江夏境内有一座300多年历史灵港桥。这座桥建在偏僻的城市之外,处于纸纺大街林港村里,时至今日,桥上仍能跑汽车,坚固如初,让人赞叹。

说起城市里的桥梁,那种超大型的过江过湖类主干道是明星,也是关注的焦点,相对之下,还有很多不起眼的小桥,因为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工程结构,成为一方水土之上的另类“桥坚强”。灵港桥,听名字可能很少有人听过,不过,若是沿着武汉江夏区纸坊街宁港社区林港村的内部道路行走,那么多半会在一片小路泥泞的河床上看到它的存在。桥梁的规模不大,建在河湾上,与两岸河堤无缝衔接,看不出明显的建筑痕迹,若不是一旁有募捐石刻,可能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座近代桥梁。

实际上,根据桥梁的整体成色,斑驳的桥梁和桥身,深入骨髓的风华和岩土表层,加上样式古朴,就能分析出灵港桥的建设年代,一定是以百年做单位。站在桥梁下河堤上,抬头看见的桥梁,跨度小,但很紧凑,建筑施工的痕迹和缝隙非常小。可能一人一船,刚好探过桥孔,一头连着古朴的岁月,一头扎入无边的夜色,成为一段斑斓的时光印记,那上面写着坚实的桥梁字眼。

灵港桥的建设年代,据说有相当的年头,一说是建于明朝,到清朝嘉庆和民国时期重修,解放后一直当作普通桥梁使用,1998年后才被公布为文保单位。对于很多乡村设施而言,保护力度确实低一些,只是桥梁特殊,毕竟建在道路系统里占据重要作用。乡民们骑着自行车,步行走过,灵港桥就是一座普通桥梁,它上面平整如新,它的栏杆看着坚实,一晃而过之下,桥梁理所当然存在,也不会有人去追问它的年代是否久远。

只是,根据桥梁两头的碑刻,看得到灵港桥的与众不同,至少现代社会是不会建造类似造型的桥。钢筋混凝土、砂石水泥,喷在桥梁表面,那是灰色系的色调,唯有这种纯手工的糯米浆糊、石灰调制出的材料才有特殊的质感,泛着粗糙的白色,密不透风。住在附近的村民,可能祖祖辈辈都有只言片语,他们记着的桥梁,建在自家门口,哪怕百年光阴荏苒,还是一幅熟悉的老样子。从咿呀学语到步履蹒跚,岁月的轮廓刻在所有建筑上,让建筑成为时间的蚀刻。

走在灵港桥上,步行看不出任何“异样”,桥头两端的马路与桥面无缝衔接,目之所及,除了路面的坡度稍微有些抬升外,整个斜切面的角度很平缓,没有高低的反差。骑自行车走过时,上桥有一些坡度,踩着踏板吃力,于是下桥推行,与桥身形成一种美好的默契。绿树如茵下,小桥流水时,推车步履慢,时光飘然逝,慢时光的景象里,这些过时的交通工具,不一定能带动社会大力进步,却可以点缀生活,让人不至于忘记初心。

除了走小车,灵港桥上也能跑汽车,并且汽车的往来匆匆而过,根本不会念想,是否可以过。从前,江夏区域交通不发达,经常有汽车借道灵港桥过,单行线的宽度,走一辆车绰绰有余,驾驶非常轻松。可能唯一的劣势是若干里程的泥泞路线,晴天还好,一到雨天泥水四溢,坑坑洼洼,一走一身泥,对车子的损耗也会加剧,如果运气不好遇上故障,只能自求多福。不过,让现代的车经常穿越古老的桥,超负荷运转并非好事,因而实际上近年已加强了监管,不让大型车走古桥。

灵港桥的存在,让附近村庄的意境丰富起来,至少看起来,有小桥流水和烟村人家,古朴的状态与众不同。在远离城市之外的地方,这些村庄的面貌多了一份宁静祥和,流水潺潺而过,桥梁坚固如初,横在河岸上,成为一道低调的风景。想起那些推着牛车板车走过桥梁的岁月,印着泥泞的车轱辘,悠悠痕迹和声音,从远处走来,就似乎看到了尘封的岁月。一座桥的守护,给人们前行的力量,也让故事酝酿得更有内涵。

Hash:2a895a1cca501ab5bfa60fbe5fe8e0342bc20f64

声明:此文由 喵星人日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