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烟店镇数百年前的血洗之灾

想说的,点右下方“写留言”发表您的观点!

地方文献《馆陶县乡土志》中关于此事的记载

咸丰四(1854)年,太平天国派军增援北伐,在临清遇到清军阻击,兵败临清,南撤驻扎冠县清水镇。乘胜追击的清军将领胜保遭到太平军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的偷袭,胜保大营大乱,将兵逃亡四方,有个幕宾落荒逃到馆陶县烟店里(今临清市烟店镇),被民团误杀,狡诈蛮横的胜保大怒,要血洗烟店十六村。

太平军增援北伐兵败临清

咸丰三(1853)年冬,北伐军林凤祥、李开芳攻打天津受阻,屯兵静海、独流一带,派人回天京请援。第二年正月初七日,东王杨秀清派夏官正丞相黄生才、夏官副丞相陈仕保、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与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率部自安庆出发,增援北伐军。一路经安徽河南江苏进入山东。途中,北伐援军不断扩大队伍,吸收了大量起义农民、贫民及失业者。

4月1日,包围运河边工商业重镇临清。清山东巡抚张亮基、江北大营帮办军务大臣胜保及其先遣将军善禄等急忙增援临清。北伐援军击败张亮基、善禄等,于当月十五日攻占临清,清军逃出临清时,将城中粮草全部焚毁,使北伐援军无以为食。

12日,数万太平军援军进入临清城,这才发现城内粮食早已被临危有胆的清朝地方官员下令烧毁,几万张嘴的吃饭顿成问题。而且,援军大军入城后,锐气顿失,被清军四面围困。特别要命的是,主将曾立昌是李逵式人物,只知喊打喊杀,根本没有脑子定下远谋。另外的陈仕保、许宗扬心中发慌,暗中动摇,想突围逃回南京。不过,陈、许二人之所以没有底气,绝非仅仅因为心中怯懦,也是因为新入伙的捻子、盐贩子、流民等人各自三心二意,不听调遣,纪律极差。这些人在大军得胜时可以造势,稍遇困难就心中打鼓,个个把鞋带绑紧想趁机窜逃。

随即胜保及新任山东巡抚崇恩又包围临清,断绝了城中一切接济。北伐援军补给困难,由于缺吃少穿,太平军中冻饿而死不少,还有少数人绝望之余自刎、上吊、投水,部分新兵军心涣散,哗变、逃跑事件时有发生。毕竟手中还有数千太平军老兵,太平军曾立昌在夜间组织了一次有秩序的撤退,最终于4月21日撤出临清。此时,如果剩下的两万来人再掉头北上,解阜城之围仍存在可能性。许宗扬非常担心回不去南京,撺掇曾立昌全军南返,再加上沿途新附者不听指挥,相率南行,清军乘机截击,北伐援军损失严重。

清军乘胜追击反遭偷袭

当时胜保统清兵扎营临清城外,北伐援军撤出临清四天后,清军才发现。十八日,胜保入城,以克复州城奏闻,并率军来追。

太平军撤出临清城后,一路南行。22日,援军大队人马退至李官庄,入村内扎营。胜保、德勒克色楞、善禄等各率军追至,并乘援军立足未稳,直前接仗,援军失利,死伤千余人。但援军拼死抵抗,击伤德勒克色楞及营总等将领。23日,援军在李官庄再住一日,又与官兵接仗。24日,援军由李官庄退走清水镇,官兵紧追,双方在途中交战,官军再度击败援军。是役,官兵仅被打死百余人,而援军却有千余人战死。据载:援军在清水镇,因有四名将领“误传号令,以作行止”,曾立昌等欲将其斩首,以严军纪。不意其他部将“求情不准,各喧嚷欲散”。曾立昌等“恐众离心,遂置不问,自此号令不行,众司马亦不甚管束,任听裹胁者潜逃”。另外,援军留清水镇三日,迭与官兵接仗,受伤甚多,“无食可掠,悉皆忍饿”,因而形势对援军越来越不利。

但是,就在这样的困境下,尚有2万余人的援军,仍保持着相当的实力和机动作战能力。曾立昌为挽回败局,料到“官兵沿途追赶,人马倦殆怠,又连获胜仗,将卒骄惰必弛备”,便抓住战机,组织了一次偷袭。28日夜,曾立昌组织了千余名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太平军战士,“各携火球,名先锋炮”,“乘黑暗中,近各官兵帐篷纵火,火随风烈,各营盘顷刻延烧,官兵奔避,声如山裂”。“一鼓而大破之,烟焰蔽天,声如地裂,胜保出不意,走馆陶,麾下四散”。胜保本人跑得快,遁走馆陶(今冠县北馆陶镇),清军后队官兵及随营粮台纷纷撤退。

在清水镇,太平军打了一个漂亮仗。

胜保扬言血洗烟店十六村庄

却说这胜保大营被太平军冲散后,有个幕宾连夜向西北逃窜,一起跑了不知多少里地,只觉得后面没有追杀声了,才放慢脚步,眼前遇到一条河,正在踌躇间。这时,被馆陶县烟店村巡夜的村民发现,大家一看是个落荒而逃的狼狈之辈,又操着外地口音,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猜想不是什么善良之辈,被推出村外,手起刀落,砍掉了脑袋。

杀死了个人可不是件小事,一传十,十传百,在这里传扬开来。落荒而逃的胜保听说了此事,派人一查看,原来是自己的军中幕僚,胜保大怒,兴师问罪,责令查找杀人凶手,怎奈地方上查来查去,也没搞得清谁是杀人犯。胜保本是专横跋扈、狡诈独断之辈,发出话来,血洗烟店里。

清代时,农村实行里甲制,烟店里包括东(刘)烟店、西(杨)烟店、庞烟店、东、西常庄、魏厂、郑厂、水泊、邢坊、堤口、王集、张庄、孟口、冯圈、李圈、崔庄等十六个村庄,数千人生命命悬一线,一时间,村民人心惶惶。

当时,烟店东北瑶坡村有个叫张汝清的,是个好风雅之人,生性宽厚。为丁酉(1837)科拔贡,辛酉(1861年)科考取八旗补镶白旗教习,咸丰辛亥(1851)年举人,以同知衔补山西祁县、虞乡、沁源五台县等职。张汝清尤其爱好书法,当时行商坐客无不讨其书法。在京城里贾相国、杜吏部、匡山长、庄观察有文字之交,张汝清独自驾车到胜保大营拜见胜保,张汝清凭借自己多年在京城和多位达官贵人文字之交,终于说服胜保,说明详情,谈笑之间化解了危情。(戴敬仁)

Hash:638b0ecb33dcb89e2babcd3412bdd9cae933cb1f

声明:此文由 看临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