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街堂子巷|一位绍兴移民半个世纪的回忆

杭州流传着一句俗语“杭州萝卜绍兴种”,说的是现在的杭州人大多“移民”自绍兴。

即便是现在所谓的“老杭州”,深扒一下祖上也逃不出有绍兴基因。

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杭州萝卜”,算绍兴二代移民,本文要讲的就是“一代移民”———我父亲从绍兴初来乍到杭州的一段记忆。

《清泰街旧影》 手绘作者:广舆

清泰街堂子巷|一位绍兴移民半个世纪的回忆

文|王进(根据父亲口述并参考《老杭州》一文)

清泰街

城站老照片

1965年刚过完农历新年没多久,17岁的父亲只身来到了省城杭州。

走出火车站的时候他并非完全没有方向,他要去的目的地位于闹市中心——清泰街,离火车站不远。

之所以要到清泰街,除了那里有祖业,还得从这条街的历史开始说起。

杭州自古就有不少古街老巷,清泰街也是其中之一。清泰街原名荐桥街,南宋时就有,算来也有千年, 近百年来一直是杭州很重要的商业街, 街上店铺林林总总,好像近代的“清明上河图”一样。

上世纪初,清泰街上还有几条著名的小巷子,杭州人也叫“弄(long)堂”,这些弄堂有些已经消失了,而有些名字还能被上了年纪的老杭州们记得。

这些或已消失或还现存的巷名至今还经常能从父亲嘴里听到,他记得那几条巷子里的每片店面,和每个生动的场景,说着说着仿佛就回到了初到时此地的热闹情景中。

扇子

扇子巷口有一个二层楼的茶馆,每天都是茶客满座,里面有说大书的,说书人说的有声有色,不时还要拍几下惊堂木,有时喧闹中还有胡琴三弦弹唱之声。

往里走是王顺兴面店,拌面阳春面,沃面,肉丝炒面,片儿川馄饨等都很拿手,再往里还有包子店烧饼摊,鸭血粉丝摊,千张包子摊,鸭血面,酒酿圆子荷叶粉蒸肉等好多摊,有时也有“油墩儿”摊,但油炸臭豆腐摊是上不了名目的,没有现在那么张扬。

烧饼油条鲜肉包价格都是3分钱一个,大油包5分钱,羊肉包子2分钱,粉丝5分钱,还有豆浆粽子都是相当便宜的。

珠宝巷

上世纪三十年代“乾源银楼”(最右)的模样

荐桥边上的珠宝巷口有三大银楼,它们是建于1865年的“信源”,建于1917年的“义源”,和建于1900年“乾源”(汇源旧址),都是欧式的百年老洋楼,建筑的设计和用料极为考究,在江南一带堪称洋房中的经典。

因为汇聚了这三大银楼,此地也是当时全省最大的金银珠宝交易场所,珠宝巷故此得名。

堂子巷

珠宝巷对面是堂子巷,巷口旁有一个很小的伍公庙,大约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吧。

堂子巷里因为古代有澡堂而得名,巷里有好几家经营木器家具的店,这其中就有爷爷在杭州置办的物业——一间两层楼结构的店面,店面大约40方左右,临街,经营着自家生产的木作制品,据说当年爷爷只花了十多个大洋就盘下了这片店面。

除此,巷内还有王星记扇子店和做天竺筷子的作坊。或许是因为堂子巷里绍兴木作店比较多,使得水乡的味道极浓,这也是父亲当时把这里做为目的地的主要原因。

翻遍父亲的相册,也没有找到他年轻时与杭州的合影。这张照片是他年轻时惟一的外景照,地点是上海外白渡桥

因为有父辈时的家业在此,父亲把落脚杭州的第一站选在了清泰街的堂子巷,也就是爷爷早年买下的木作铺子。

而事实上,这家铺子在爷爷过世后不久就因为要给奶奶治病筹钱而转卖了,好歹是同乡买下的,又因为绍兴马江人(注:父亲家乡所在地)大多聚居在那,少年时的父亲暂时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栖身之地。

然而,这个老乡扎堆的地方并不安生。初到木作店,因为店小人(帮工)多,父亲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白天做师父的学徒,晚上就在阁楼上用木渣铺地和衣而睡。

这样的日子自然坚持不了太久,不到半年时间,父亲就被迫离开了堂子巷这个初来乍到之地,投奔到了更早来到杭州的远房亲戚家。

后记

父亲在杭州的第一年就这样艰难的开始了。

也许是因为少年时的苦难太深重,以至于在杭州站稳脚跟后,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他都不觉得是难事。

后来,父亲靠一手木工好手艺考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凭着勤学苦干,父亲又自学了工民建课程和建筑规划。

到80年代初,他开始授命筹备所在系统的房屋基建工作,那时候基建工作是相当繁杂的,建筑工程的前后期都要涉及,印象中,每到晚上父亲都要拿出测绘图纸进行校对、勘误,而我小时候包课本的书皮也大多是这种废弃的测绘图纸。

后来父亲回忆说:之所以能自学比较艰涩的建筑规划,还是得益于少年时做木工学徒的那段日子,画模具、估尺寸,枯燥的童子功让他后来在目测空间距离方面可以做到非常精准。

至90年代,商品房开发兴起,父亲也顺势成为了这个城市的首批“开发商”,从此他不仅仅是杭州城市变迁的见证人,更是一楼一栋的建设参与者,这份职业也让他终身引以为傲。

此篇文章为2019年“我与新中国共成长·图说我与杭州历史建筑的故事” 优秀征文

编辑: 马金丽

供稿: 王进

图文来源:手绘杭州

Hash:1842b2ef1ae6e9239e023826b34b1ccd3a84b75f

声明:此文由 杭州历史建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