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五大连池:壮美火山 神奇矿泉

五大连池位于中国黑龙江黑河市境内,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10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火山林立,熔岩 浩瀚,湖泊珠连,矿泉星布;14座新老期火山群峰耸立,80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波澜壮阔,数百处自涌矿泉天然出露。新期火山喷发的熔岩,阻塞了远古河道,形成了5个溪水相连的串珠状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因此而得名。山川辉映,水火相容,由此构成了“世界顶级旅游资源”,被科学家比喻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从史前200多万年到近代290多年,五大连池持续不断的火山地质活动,给人类留下了品类齐全、保存完好、类型多样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五大连池火山群共有14座还是锥体,每座火山锥均坐落在北西方向和北东方向线段的交叉点上,两组不同方向的连线在广袤的平原上有规律地呈“井”字形排列。以5个南北向串珠状湖泊为界,东西各分7座。东面的7座是:东龙门山、西龙门山、东焦得布山、西焦得布山、小孤山、莫拉布山、尾山;西面的7座是药泉山卧虎山笔架山、南格拉球山、北格拉球山、黑龙山火烧山。两座新期火山黑龙山火烧山,喷发于1719—1721年(康熙五十八年—六十年),距今不足300年,是五大连池火山群中最年轻的两座火山,拥有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火山口和火山微地貌遗迹。在这两座火山周围,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大面积裸露熔岩,其中结壳熔岩和翻花熔岩交替出现,各种熔岩流动的原始痕迹新鲜如初。其余的老期火山12座,火山锥体及块状熔岩流至今保存完好,生态环境优良。五大连池火山岩石的成分十分特殊,是世界上钾质玄武岩的典型代表,被喻为“研究地球深部结构的天然探针”,在地球演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当年火山爆发堵塞了河道,形成了五个互相连通的熔岩堰塞湖。“五大连池”这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并不是一次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它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公元1000年至1721年黑龙山和火烧山先后喷发形成二大连池、三大连池和五大连池。五大连池的五个池子,由南向北分别为,一池——莲花湖、二池——燕山湖、三池——白龙湖、四池——鹤鸣湖、五池——如意湖。五个池子的总面积为41.5平方千米。其中三池面积最大为21.5平方千米,五池面积居第二,为10.5平方千米,其余的依次为二池、四池、一池。五个池子中,一池和二池是淡棕色里透着淡绿;三池是棕色带着黄绿;四池是黄中透绿;五池是淡绿、浅黄和淡棕色相间。其原因是,五个池子的底部有砂子、有砾石、有淤泥、有熔岩,各不相同。湖底的各色沉淀物和藻类等水生植物也不相同,所以五个池子的颜色各有差异。

每年的6-9月份为旅游观赏的最佳时间,但近年来,随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的根植,“冬季冰雪火山游”逐渐成为时尚。从哈尔滨火车北安,或乘飞机至五大连池市换乘巴士或打的,或从齐齐哈尔乘火车至嫩江汽车即可到达。

老黑山

黑山也叫黑龙山,俗称仙人山,1720年喷发,1721年再次喷发,史料记载至今已喷发过6次,由于地貌典型,状如黑龙,夏天的绿色植被和冬天的皑皑白雪都掩不住它黑色的光泽,所以称为黑龙山。黑龙山海拔515.9米,高出地面165.9米,是五大连池第二大火山。这里火山地貌完整、景观奇特,被地质学家誉为不可多得的火山地质陈列馆,它主要由“石海”“水帘洞”“仙女宫”“火山森林”“火山口”等景点组成。火山口直径350米,火山口深度145米。

黑龙山南坡覆盖的是火山砾,也称火山灰。火山砾是气体喷发的产物,当岩浆中气体特别充沛时,就喷发出泡沫状的熔岩,冷凝后,随着风向散落在火山周围。根据火山砾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测火山喷发时这里刮的是北风或西北风。

白茫茫的石海,远看像羊群、像海浪,近看像骆驼、像大象,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石海中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像一位老人一样向远方眺望,石碑上刻北国石海四个大字,由我国著名篆刻家熊伯齐老先生题写。南有石林,北有石海的说法由此而来。齐长城蜿蜒经过石海分布的山岭;从石海出来可以走上环岛路,在绿树红花间漫步至中段,就会到达古色古香的爱晚亭

火烧山

火烧山位于老黑山东北2公里处,由红色、黑色火渣块和浮石组成,火山口似烈火烧过的破锅,因此称“火烧山”。山体规模较老黑山小,植被很少,海拔390米。景区内有大面积的火山“喷气锥”群,喷气锥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火山喷发遗留景观,它是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上升导致熔岩层层堆积而成的。火烧山区还有大量的火山熔岩“微地貌”,即象形石,形象十分生动。 火烧山是五大连池天然火山博物馆的主要组成部分,喷发于1719-1721年,地质地貌极为原始壮观,是地质考察的核心地带。远远望去,山体似乎被分割成东西两个部分,犹如神工巨斧劈成。坡体浮石满山,火山特征非常典型,被称为一座能够漂浮在“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火山”。

喷气锥

泉山是五大连池14座火山中最小的,也是海拔最低的一座,位于五大连池火山群南部,海拔355米,高出地面60米,火口底部平坦,山下分布许多矿泉。在药泉山的东部就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堰塞而成的药泉湖,它东西宽300多米,南北长近千米,平均水深3米左右,湖底有多处碳酸气泉眼并有暗河流动,再加上二龙眼矿泉水系的注入,因此这个湖是个罕见的矿泉水组成的流动的活水湖。湖水排入药泉河向西南流进了肥沃的火山土地,在那里生长的稻米是举世无双的纯绿色的矿泉水稻,营养价值很高,销往全国。湖上的景色更是令人留连忘返,清晨朝霞满天,映得湖上波光粼粼。傍晚落日的余晖给湖面涂上一层金黄,海鸥在湖面与矿泉鱼儿嬉戏,岸边乐声悠悠,醉人心脾,轻风拂柳,微波月影,人们三三两两,结伴游园,灯火阑珊时却意犹未尽,真是一幅迷人的湖滨夏夜图。泉湖唱晚,也谓沐霞唱晚,是药泉湖的一绝,也是摄影家采风的景点。作为五大连池夜游明星项目,药泉湖“连池恋歌”跨媒体实景水秀项目,以水为媒,以火为介,以品饮圣水文化为核心,利用现代舞美表现技术,药泉湖上搭建约400平方米水幕,以火山背景为舞台,将喷泉、全彩激光、3D影像、音乐、焰火等融入其中,运用传统与时尚交融、远古传说与科技碰撞、炫酷特效与感官体验辉映,为游客呈现一场独一无二的水与火、光与影的视听盛宴。

钟灵禅寺始建于上个世纪初的民国18年,座落在药泉山火山口内,火口寺庙在世界上也很少见,这里常年香火不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善男信女朝山拜佛,药泉山称为“极乐山”,现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有五层大殿和二百多尊佛像的钟灵禅寺,成为方圆千百里的佛教圣地。

龙门石寨喷发于28-34万年前的龙门山首期喷发的盾火山,滚滚岩浆浩浩荡荡顺坡而下,上部凝固后,下部的岩流推进破裂成块,后经多次龙门山喷发运动和大地震筛抖推移,喷涌起许多石块、石柱,有的如禽似兽,有的如塔似锥,而最为气势雄伟、景象壮观的,就是外形如古寨护城石一样的高垒,似倒塌的古城墙,故此被称为龙门石寨,大小石寨相距千米,总面积可达近五十平方公里。

“温泊”是秀丽的石龙河畔上的一颗明珠,它是一处盆景式的火山奇观。全长1800多米,平均水深0.8米,最深处2米左右。据科学测定,这里是五大连池高磁场核心区,五大连池最晚期没有爆发的地下火山熔岩流就在温泊的下面,这里水的磁化度也是最高的,因此,它也是环境磁疗最理想的区域。温泊的水温常年保持在零上14℃左右,即使在地面温度零下40℃以下,温差54度以上时,仍然不冻,热气腾腾。在地理条件完全相同的一个水域内,三处景观差别很大,各不相同,令人称奇道绝。温泊由“源头泊” “神秘泊”“仙境泊” 三个小型湖泊组成。

格球山天池

南格拉球山也叫“福寿山”。是五大连池火山群海拔最高的火山锥,海拔高度为596.9米,高出地面146.9米,是十四座火山中最高最典型的截顶圆锥体火山,山体完整,顶端火山口呈圆盆状,曾经盛满过200多万年的神秘湖水,是五大连池火山群的一颗明珠。远远看去,南格拉球山比老黑山略略显得高一些,瘦一些。火山口呈圆盆状,缺口朝北。在火山口壁上有三个爆发坑,直径5-15米,深5米,经风化后,现在仍可见到三处高低不平的火口垣。北格拉球山民间称为玉华山。山腰有一处神秘的古洞,北格球山溢出的岩浆向北面流动,距离很远,形成大面积的熔岩台地,火山爆发的规模是十四山中最大的。古老的格球山走过了207—210万年的漫长路程,披满了历史风霜,这里古木葱笼,鸟兽成群,南北两座山体亲密相连,南大、北小,高低错落,相映成趣。北格拉球山比南格拉球山小,无明显的火山口,海拔高度537米,高出地面57.5米,北坡有一缺口,是当年岩浆溢流的出口。

三池子

东焦得布山又名后焦得布山或叫普陀山。它和西焦得布山一起都是坐落在向东北,西南延扩的玄武岩盾状高地上。东焦得布山爆发于70-88万年之间,高出地面106.9米,基底是南麓比北麓高70米。海拔532米,相对高度101.9米。此山为典型的截头园锥丘,倾斜平均30°,形如圆形竞技场中央有略等高的火口壁是切成V字形的开口,山顶树木很多。在南部缺损部上能看到红色集块熔岩,容积为0.032立方千米。西焦得布山爆发于28-34万年之间,海拔479.8米,相对高度99.8米。两山的喷发年代跳跃很大,古老的山体至今还保留着原始风貌。西焦得布山又名前焦得布山、朝元鼎,其形状很象东焦得布山,容积小为0.012立方千米。基底是东部比西部高60米,即东焦得布山是在焦得布盾状高地的东北斜面喷出;西焦得布山是在其东南斜南喷出的。

尾山又名无虑山,是一座生态古火山,适合自助生态游。这座山的火口底部宽广平坦,有深厚的火山沃土,形成了繁茂的火口森林。它是40-59万年爆发的古老火山,位于火山群的北部,海拔516.6米,相对高差96米,火山口呈卵形,溢出口朝向北西,火山锥东陡西缓,剖面穹隆形,如同一条向西延伸的长长的马尾,故得名尾山。火山锥底直径为700米,火山口内径350米,火山口深89米,远望山体呈圆台状,山体布满了树木。基底的盾状高地向四面缓斜,斜面的长度为5公里,即山麓一带野地的面积为海拔360米以上的达24平方公里,此间几乎无凹凸不平之地,为草原地及树木地,在火山丘向四方倾斜30°左右,东方稍缓,除南面草地外,其他都为树林所被覆,火口壁是东半部高,西半部低,西北部缺损,由最高逐低45米。火口壁略呈圆形,周围急斜,火口底较平坦,向西北方向稍倾斜。此山的容积为0.021立方千米,山中到处都散落着岩块。由山顶向下展望是很美的,东部火山群、五大连池和西部火山群似在脚下一般。

莫拉布山又叫禄爵山,位于尾山东偏东南11.7公里处,爆发于70-88万年,位于五大连池火山群的东北部,由两个火山口并排而成,海拔522.6米,相对高差140米,火山口呈方形,溢出口在北面,底座直径780米,火山口内径250米,火山口深44米。东边火口与西部火山口壁相连接,形似压腰葫芦。锥体主要由黑色、红色、淡紫色浮岩和玄武岩组成,山体上布满了树木。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古火山探险游区。火口内还有湿地天池的遗迹存在,山上野生动物数不胜数,肥胖的獾子,聪明的山狸子,赛跑的野兔,最多的还是山鸡。春天浪漫的山花是采风者的乐园,冬天将是野生动物的天下。到这个山区探险,一定要结伴,并要事先找好向导,否则一天也难以走出大山

龙门山

东龙门位于莫拉布山西南6公里处,与西龙门山并列成为所说的双子山。东西龙门山的基盘是构成龙石塘的玄武岩盾状高地,向西偏西北,东偏东方向延伸,海拔572米,相对高度151.4米,火山口呈椭圆形,溢出口朝向东南方,锥体底座直径900米,火山口深101米,火口内径380米。锥体由黑色浮岩组成,顶部有紫红色块状熔岩。东龙门山全被树木所被覆,斜面的倾斜度为30°左右,但是东偏东南部稍为缓斜,火口壁呈马蹄形,西偏西北方较高,而东偏东南方则递减,东偏东南端较西偏西北的最高地点约低100米。火口为椭圆形,火口底向东南方向缓斜。此山的容积为0.046立方千米,是东部火山中最大的。火山丘的东麓直径为80米,有圆形盆状洼地,缘边高约为2米,底平坦,长草,这种地形,对玄武岩地来看诚如火口珠一般。西龙门山,海拔581.4米,溢出口朝向东南,锥体坡度为25°~40°,底座直径为900米,火口深134米,火口内径300米,相对高度156米,锥体主要由红色浮岩组成,南部由黑色玄武岩组成。西龙门山和东龙门山分布在火山群的东部,两山相距150米,如一对孪生姊妹,形影相随互为陪衬,地形上呈显著的双山结构,火山锥保存完好。东西二山远望形影相伴,并立如阙,称之为龙门。东西龙门山间有一片原始森林,古树参天。西龙门山除西南方的草地斜面外,其余完全为树林所覆盖,杨树、桦树、枫树、椴木树较多。火口壁为椭圆形,西北部高,东南部渐低,底部平坦有岩块散落,在南方开口,以火口为东南方200米的火口浅流为隔,隆起有左右比高60米的寄生口,构成为恰似外轮山的一部。在东部火口壁上赤色集块岩露出显著,此山的容积为0.0445立方千米。

药泉山

五大连池不仅火山壮美,而且由此带来的矿泉水堪称神奇。在五大连池地区广泛流传着神鹿示水的传说,由“神鹿示水”这个民间故事起源的“五大连池圣水节”,荟萃了北方各民族人民的民间文化,是各民族音乐歌舞艺术、民间神话传说、民族民俗风情的大展演,是民族文化的平台。有关圣水节的来历,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一千多年前,有一年春天,一位达斡尔猎人打猎时,射伤一只小鹿,小鹿带伤逃跑,猎人紧追不舍,见小鹿穿过树丛,越过漫岗,一路直奔药泉山下跑去,很快就来到一个池子边。猎人感到十分疑惑,就静静的立马在此观看,见小鹿先是跳到水里泡了一会,又跑到另一个泉中喝了几口水,很快就止住了血,然后健步如飞,遁入山林。猎人惊奇不已,上前察看,只见一眼泉水清澈异常,有大量气泡涌出,状若沸腾,禁不住捧起来痛饮一场,辛辣爽口,顿觉精神振奋,疲劳顿消。一向崇奉神灵的达斡尔猎人立刻明白了是上天让小鹿指示他发现了泉水,于是在泉边叩拜苍天,感激神灵,并堆起一堆石头作为标记,然后回来告诉了族人。大家率相来此饮水,渐渐的,附近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和汉族的人也闻讯赶来,一同饮用这天赐神水。由于当时发现圣水的时间是在农历端午节时,所以每年此时各民族的人们都在泉边举行热烈庆祝活动,主要集中在农历五月初四、初五、初六三天内,逐渐地形成了一个节日——五大连池圣水节。每逢节日之前,各族牧民一家家男女老少赶着勒勒车,跋山涉水,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药泉山下。寂静的草地上顿时热闹非凡。一座座草搭的窝棚架了起来,人们在暖融融的初春的阳光下杀牛宰羊,祭祀天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的对水佳节。从初四清晨开始,他们就泉边,举行传统的圣水祭大典,庄严肃穆、仪式隆重。之后是民族歌舞演出活动。到了傍晚,各族民众就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其间穿插着饶有风趣的抹黑祈福活动。子夜时分,“抢零点水”是节日活动的高潮。达斡尔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坚信“端午”的一切东西都最好的,汉人、满人也视“端午”的许多物品为吉祥之物。各族民众普遍相信这一天的药泉水最具有驱邪祛病的功效,因此歌舞至初四子夜,大家纷纷涌向泉边,抢饮零点圣水。初五凌晨,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地结伴游园踏青,折柳采蒿,露水洗脸。龙舟大赛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各民族健儿聚集在火山堰塞湖上,龙舟竞渡,你追我赶,把欢声和笑语荡漾在山水之间。从此每年的这个时节人们欢聚药泉,饮水洗浴,并流传至今。二十世纪初的《黑龙江志》记载:“二泉在阿尔丁火山(黑龙山)冷结之熔岩及五德连河(五大连池)右侧支流间之平地内,二水之味截然不同。水面泡沫翻腾,常如煮沸,土人称为阿尔香即沸水之意。达斡尔人知此水可以治病,每年病人来饮于此……归而饮之,即不验云”。五大连池圣水节这浓郁的民俗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虽然不能与中原灿烂的主流文化比肩同辉,但 中华民族的后花园里,却绽放出一条耀眼夺目的奇葩。五大连池圣水节是我国北方各族儿女的文化盛会,是我国百在民俗节日之一,目前已成为国家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充分体现了人类热爱自然、珍惜环境、渴望与自然沟通但又尊重自然的知足常乐心态。

五大连池矿泉水出露地表的达110处380多个泉眼,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其中重碳酸矿泉水名列“世界三大冷矿泉”,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享有“神泉”“圣水” 和“药泉”的美誉,是世界珍稀的天然医用矿泉。水温常年保持在2-4℃,水中天然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锌、镍、钴、硒、锗、锂、钼、钒、铜等30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洪量元素,这些元素的天然配比与人体所需比例基本一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具有强心、利尿、消炎、镇痛、镇静、助消化、改善新陈代谢等功能,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病、肾病、皮肤病、风湿病都有良好的医疗效果。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到五大连池考察后提出“要把五大连池建设成为国际性矿泉研究中心”。日本地质学家伊藤加夫认为“五大连池矿泉水的发现,是对人类起死回生一大贡献”。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靳羽西女士赞叹说“五大连池矿泉水带给我的是神奇般无法比喻的惊奇”。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词:“开发世界名泉”。

南洗泉、翻花泉、桦林沸泉是三处洗泉,几十年来,来自国内外的无数疾病患者通过矿泉洗疗和矿泥浴疗,有效地治疗了血栓、高血压、风湿、偏瘫、胃肠病、脱发及各种顽固皮肤病,成千上万患者获得相当满意的疗效。

从1935年开始,人们开始对五大连池的矿泉环境进行经验利用。1961年成立第一所疗养院建立, 1965年成立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矿泉水治疗研究所”,对五大连池矿泉水治病机理进行探讨,其后相继成立了38家疗养院。1978年,黑龙江省科学院在五大连池建立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矿泉资源研究所”,重点攻克五大连池矿泉水灌装工艺。五大连池矿泉水在古人的眼中是“带不走的神水”,因为水中天然含气,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露天存放很快就会氧化变质。因此灌装工艺是五大连池矿泉水保质的难关。1980年,矿泉资源研究所解决了这个难题,使五大连池矿泉水开始销往全国。

目前,五大连池荣获世界级桂冠三项:世界地质公园、国际绿色名录、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荣获国家级荣誉20余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矿泉水之乡、国家森林公园、中国著名火山之乡、中国国家自然遗产、中国矿泉城、中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旅游文化名镇、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区名胜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正在规划建设高科技火山博物馆、国际一流的火山SPA城、矿泉综合医疗康复中心等项目,让游客一览五大连池火山奇景。

五大连池以“疗养胜地”闻名于世,是我国及东北亚地区著名的自然环境理疗基地,拥有举世罕见的六大自然环境优势:天然冷矿泉水,纯净的天然氧吧,集保健、美容、医疗于一体的矿泉洗疗和泥疗场地,天然火山熔岩台地——太阳热能理疗床,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火山全磁环境,纯绿色健康食品生产区。在五大连池,最典型的餐饮可概括为两句话:“连池鱼、矿泉蛋,药泉豆腐农家饭” 。

近年来,五大连池借助全省“旅发大会”强有力的东风,在严格实施一系列有效保护火山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开拓综合系列旅游项目,提升矿泉水高质量和品牌效应,助推五大连池火山旅游事业和社会经济纵深发展。(李宝)

Hash:3ed1c0ccaa904450c084ac07e314eed77305d509

声明:此文由 市场信息报新闻看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