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曾盛极一时的古老庙宇消失,至今鲜有人知晓!

再登法华庵

——黄钺

荒榛循曲径,高阁耸江湾。

俯瞰穿云树,平临隔岸山。

不辞连月至,难得此身闲。

烂醉仙应许,烟空鹤未还。

1

游过芜湖的人都知道,芜湖有个赭山公园山上有座刘希平墓。刘希平,何许人也?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乱世年华,众多历史人物来到芜湖,离开芜湖;而刘希平却兜兜转转,最后最终埋骨芜湖,长眠于赭山。他的一生,虽不甚显赫,但备受称颂,令人尊敬。

作为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教育界的风云人物,刘希平的影响没有局限于芜湖,更对全省教育界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这样一位人物,家中却一贫如洗。

1924年,刘希平从南京回到芜湖,不久便与世长辞。他一生倾囊教育,家中清贫如洗,他去世后,他家人连安葬的费用都拿不出来,只得将他的灵柩厝于芜湖法华庵。1929年,刘希平的友人和学生们集体出资,将他安葬于芜湖赭山。

2

法华庵古刹位于范罗山后。其时,山上满眼苍翠,寺庙错落,有三大著名寺庵座落于此:法华庵、护国庵、国照寺。法华庵初建年代不详,初期,寺庙规模不甚宏伟,只有庵堂数间,鲜为人知。

嘉庆六年(1801年),芜湖关道宋镕来寺中随喜,见僧人虔诚,感动不已,遂拨款新建“太上阁”。

太上阁阁高三层,金碧辉煌。与其他寺庙供奉释迦摩尼像不同,太上阁中供奉老子和吕洞宾,在当时较为罕见,吸引了很多文人名士前来瞻仰祭祀

3

据说,法华庵是当时一些富家之妇为求家宅平安、延年益寿而集资捐建的。

寺庙改建后,庵中香火旺盛,周边县城的香客都来此进香祈祷。还有一些人远道而来,他们带着拜垫,三步一叩首,五步一拜佛,以虔诚之心给自己一个信仰的寄托,令人折服!

每逢庙会,法华庵中更加热闹,各种小吃、玩具,琳琅满目;前来拜香的香客和游玩的孩子众多,热闹非凡。

然而,好景不长,清咸丰三年(1853年)法华庵毁于兵燹,直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才得以重建。

4

重建后的法华庵为尼庵,规模较大,共有10多间厢房,供外地香客住宿。由于靠近江河码头交通方便,也供停柩之用。当年外地客商去世之后,按风俗要运回故里安葬,家人扶棺回乡之前,便停在法华寺中。

民国期间,法华庵所在的小巷以法华庵命名,为居民小巷。如今,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法华庵和法华庵巷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来源:青丝芜湖

Hash:657e472c84c9a1a42ca661d0b731b88e38accd6f

声明:此文由 芜湖小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