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百年风雨!南昌这些老房子,你见过几处?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在南昌的青山绿水间,除我们耳熟能详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外,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等都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记录了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激烈鏖战的场景。

循着八一南昌起义的战斗足迹走来,

每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

我们党在前进道路

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

不断夺取新胜利的

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如今,

这一处处蕴含着丰富内涵的红色旧址

依然熠熠生辉,

向一批批参观的游客

讲述着一个个历久弥新的红色故事。

— 贺龙指挥部旧址 —

起义的战斗前沿阵地

南昌市子固路165号,是八一南昌起义贺龙指挥部旧址。大楼三层临街窗口,有3个白色箭头,指示着当年起义留下的弹痕所在位置。

贺龙指挥部旧址原为中华圣公会宏道堂及其主办的宏道中学校址,始建于1916年。旧址分前后两栋,建筑朝向均为坐东朝西,属于西方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小洋房。临街的一栋为中华圣公会主办的宏道中学和宏道堂,后院的小洋楼为中华圣公会会长兼宏道中学校长刘屏庚的住房,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一南昌起义时,贺龙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是起义的主力部队之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王小玲介绍,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部队从九江赶赴南昌,准备举行起义,第20军指挥部就设在宏道中学内。“此处离牛行车站不远,一过江就到了,离敌人第五方面军的总指挥部很近,仅两三百米,而且地点位于两处正中,非常合适。”这为起义军侦察敌情,攻打敌总指挥部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宏道中学一楼中间大厅是学校礼堂,二楼是中华圣公会的宏道堂,厢房是学校的教师、职员宿舍。起义期间,军部各个机构分别设在主楼教室和礼堂内。校长刘屏庚将自己的卧室腾给贺龙居住,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和周逸群等人也搬来这里居住。在此,他们一道草拟起义作战和南下行军计划;多次召开高级军事人员会议,商讨起义筹备工作。

1927年7月30日下午,贺龙在这里召开军官会议,发出了最新作战任务。在会上,贺龙情绪激昂地说:“一是国民党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已经死了;二是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中国革命才有希望,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三是现在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解放人民;四是我已经下决心跟党走了,愿意跟我走的可以留下继续一起革命,不愿意的也可以离开。”听完贺龙振奋人心的演讲,在场官兵更加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意愿,心情激动地等待着起义时刻的到来。

8月1日凌晨,战斗打响了。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站在小楼前的台阶上亲自指挥攻打敌总指挥部的战斗。敌军由于事先得到了叛徒的密报,抢占了鼓楼、端表楼等制高点,用猛烈火力向贺龙指挥部扫射。贺龙等人沉着指挥,当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时,他派自己的警卫连冲了上去,终于攻克下南昌城内兵力最强、最顽固的敌人堡垒——敌总指挥部。

据亲眼看到贺龙指挥起义的刘屏庚回忆,在天亮之前,他听贺龙说道:“快结束了。”旧址三楼的临街窗口至今还留有当年的弹痕,是那场激烈战斗的历史见证。

— 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 —

培养军事人才的大熔炉

南昌市八一大道376号,是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原为江西讲武堂,建于清末民初,房屋坐北朝南,是园林式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

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内包括了朱德的办公室、教育团会议室,教职员办公室、宿舍以及传达班、通讯班的住房。旧址中间的一排房屋将院落分为前后两个小院,各部分有走廊相连,前院种有冬青树、桃树,后院稍大,种有枣树柚子树、石榴树,还有木芙蓉、九里香。1961年,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伐战争后期,随着国民党右派的反动面目逐渐暴露,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意识到抓紧培养大批军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27年初,刚从国外学习归来不久的朱德,被中共中央军事部派来南昌工作。此时,由于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在北伐战争中伤亡甚大,军长朱培德准备扩充部队,需要大批军官。正当朱培德急需用人之时,得知老同学朱德来南昌,极为欢迎,直接授命朱德帮其筹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

1927年1月,朱德将招募的1100多名学员编为3个营,9个中队(连)。第1营学员主要为原滇军的连排级军官,第2营学员主要为原滇军的中士、上士衔士兵。这两个营的学员绝大多数思想进步,倾向革命。第3营学员主要为江西各县来南昌投考的知识青年。朱德担任军官教育团团长后,积极从第3军和第20军中抽调军官来团部工作,聘请一些社会名流任教员,还邀请方志敏、邵式平、曾天宇等共产党员来校授课,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朱德非常注重教育团的教学改革。起初,副团长刘介眉制订的教学计划与旧式教学基本一致,只是填鸭式的“三操两讲”,强调“服从”。朱德认为,这样因袭旧制不能为革命培养人才,只有提高学员的政治素质,才能让他们把所学的军事知识服务于人民。因此,他将“三操两讲”改为“三操四讲”,增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内容。同时,以军事训练为辅,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此外,朱德对学员身教重于言教。当时,朱德在南昌担任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南昌公安局局长等要职,但他的办公室兼卧室里,仅有一张书桌和几把旧椅,睡的是和学员一样的竹片床,穿的是和士兵一样的灰布军衣,唯一多的是一个公文皮包。朱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经常在办公室里接见学员,倾听意见,解答问题。学员们不仅把他当作首长,也把他当作亲人和学习的楷模。

在教育团任职期间,朱德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储备人才,通过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学员政治觉悟有很大的提高,学员中的共产党员数量迅猛增长。有的连队共产党员数量甚至超过三分之一。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名义上由朱培德领导,实际上成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朱德把教育团办成了革命的大熔炉,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的出现,有力推动了江西人民革命斗争热情的不断高涨。

1927年6月至7月,国民党反动当局策划解散教育团。面对日益险恶的政治形势,朱德毅然让1营、2营学员提前毕业,3营学员继续留校。之后在朱德的率领下,留下的学员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后,教育团学员跟随朱德艰苦转战,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1954年,朱德同志来南昌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预备学校时,参观了军官教育团旧址,并在当年担任团长时的办公室书桌上题词。题词从左至右竖排,内容是:“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叶挺指挥部旧址 —

传达起义决定部署战斗任务

南昌市苏圃路1号,是叶挺指挥部旧址。这栋“工”字形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建于1925年,为当年熊育钖开办的心远中学校舍,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一南昌起义时,叶挺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是起义主力军之一。据王小玲介绍,叶挺于1919年初投身民主革命。1924年国共合作后,叶挺赴莫斯科学习,深深被苏联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叶挺在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担任团长。叶挺所率独立团连战连捷,在湖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叶挺独立团不仅在战斗中打出了“铁军”的威风,而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军事人才,成为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一支骨干军事力量。

1927年7月中旬,叶挺从叶剑英处得知,汪精卫和张发奎密谋召集叶挺、贺龙上庐山开军事会议,实为趁机扣押他们、解除兵权。他对汪精卫和张发奎的做法十分愤慨,遂和贺龙、叶剑英等人共同商议,不去庐山,直接将部队开赴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7月下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从九江来到南昌,当时正值学校放暑假,叶挺便将指挥部设在心远中学内的一栋校舍内。

1927年7月30日下午,叶挺指挥部上下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叶挺在指挥部二楼会议室召开营级以上干部会议,有40多位青年军官到会,为了保密,会场周围还布置了岗哨。会上,叶挺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起义的决定及前敌委员会对形势的分析,指出:宁汉合流,已成定局,革命遭受严重的挫折,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一部分领导人已赶往南昌,准备举行武装起义,挽救目前的危局。 与会军官大多是共产党员,他们对前委的部署一致表示拥护。一贯严谨的叶挺还强调:“在南昌的敌人,与我们的兵力比,是绝对劣势,但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精心计划,周密准备,在行动前要绝对保守秘密。”叶挺沉着冷静的态度、斩钉截铁的语气,更加坚定了士兵们的信心。

7月31日战斗前夜,周恩来赶到叶挺总指挥部,亲自视察叶挺部队。起义中,叶挺指挥第24师主攻驻守在天主教堂、匡庐中学、贡院、新营房一带三个团的敌军。第24师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所向披靡,再一次展现了“铁军”的威力,涌现了包括第72团教导队中队长陈守礼、李鸣珂在内的诸多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战斗打响后,叶挺部队第72团一部向驻守在南昌贡院的敌军发起进攻。因敌团长不在,敌人向北面湖边节节败退,遇到起义军猛烈攻击,敌人慌不择路,又折回向教导大队扑来。当时,团部教导队中队长陈守礼只带领十几名学员在守卫。敌军为夺路逃生,攻势异常猛烈,学员们有些抵挡不住。危急关头,陈守礼站在队伍最前面,高喊:“不准退!压住敌人!”就这样,他带领这十几人打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而他自己不幸腹部中弹,倒在血泊中。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迅速完成策应朱德领导的军官教育团起义的李鸣珂,从左侧冲杀过来,支援陈守礼,一举将敌人打败。陈守礼等年轻的士兵壮烈牺牲,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向革命致敬

— 朱德旧居 —

重要的革命活动据点

南昌市花园角2号,原为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座私人住宅。整栋房子坐西朝东,为老式青砖外墙,门口装饰有雕花飞檐,内有前后两个天井,是一栋两层砖木结构的传统江南民宅。

1927年1月,花园角2号迎来了一位新租客,他就是奉中共中央军事部之命来南昌开展革命工作的朱德。到南昌以后,朱德为了安顿家人,将花园角2号整个租下来作为住所。花园角2号的这栋民居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且离军官教育团很近,便于朱德开展活动,因此,这所房子也就成了当时南昌一个重要的革命活动据点。

在南昌,朱德利用国共合作的形势,不仅创办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而且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和南昌警备司令、公安局长。朱德对南昌的情况非常清楚,各方面关系又熟悉,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为发展和保护革命力量做了大量工作。

朱德在南昌开展革命工作的同时,还为党内人士和革命群众提供了许多帮助。1927年3月至4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随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来到南昌,蒋介石到达南昌后即与当时在武汉实行联共政策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决裂,并着手反共清共。郭沫若对蒋介石的反动行径极为愤怒,决心以最快的速度撰写一篇文章,揭露蒋介石的丑恶罪行。他找到朱德,希望有一个既安全又安静的环境写作,朱德十分支持,就在自己居所的二楼空出一间房间,供郭沫若居住、写作,还派出自己的警卫员照顾和保卫。不久,郭沫若在这里撰写了轰动全国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和《敬告革命战线上的武装同志》,为推动革命前行起了极大的宣传作用。

1927年7月,朱德为八一南昌起义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他利用与第三军上层军官的关系,探明敌方兵力部署;组织群众欢迎“铁军”,为叶挺、贺龙部队寻找驻地;安顿初来乍到的周恩来等人,帮忙寻找合适住所。周恩来从武汉秘密来到南昌,当晚就住在朱德家中的厅堂里。朱德还亲自下厨招待周恩来,与周恩来一起研究起义作战方案和具体部署,讨论革命的道路和未来。在这次会见中,朱德主动提出“设宴请敌军团长,加速瓦解敌军”的妙计,为起义增添了光彩的一笔。周恩来曾高度评价说:“朱德在南昌起义时,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八一南昌起义后,朱德离开南昌,花园角2号仍为民居。1977年,朱德旧居恢复原貌并对外开放。

来源 | 南昌晚报·爱南昌客户端

记者 徐蕾

主力编辑 | 刘培堃

审定 | 金官

核发 | 张宁

铭记历史

点亮 和

Hash:1f69df70f4b165478720576813e5ff8572b22a24

声明:此文由 南昌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