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定海老城区的坐标原点、交通主干线,它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一个故事,一种定海。从字里行间,感受这座海上古城的魅力!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命脉,更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从泥泞到平坦,从荒芜到繁华,只有经历了无数风雨,拥有了许多故事,才能撑起一个城市的发展。而定海的这条人民路,它的故事说个三天三夜也历数不尽。

人民路,定海城区南北向主干道,南起定海港码头,北至舟山医院定海院区,自北向南纵贯老城,将定海城区分为城东城西两片,人民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就是原定海城区的坐标原点。

自南而北,人民路分人民南路、人民中路和人民北路。人民南路,自码头至解放路,长965米,宽22米;人民中路自解放路至昌国路,长470米,宽2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6米;人民北路自昌国路至舟山医院定海院区,长1260米,宽22米,两侧人行道,均各宽6米。

人民南路,由原定海老城外的南门外大街和南道头大街等路段组成,雏形初成北宋熙宁年间,时路南端终于舟山(后称道隆山或观山)附近,在海边建堤岸,设有舟山官渡通往明州,后随海岸线的外移,道头迁往东岳宫山下,道路因此顺延。

人民南路旧分两个路段,自南珍桥到半路亭,称为南门外大街,多为土石路,沿街大多是低矮破旧的木板房,多小饮食店和早餐摊点,商铺并不多。赶早去码头的旅客和渔民,往往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店铺坐下,点碗热腾腾的馄饨紫菜汤,再来几只刚出锅的香喷喷的生煎,美美嘬上一餐。也有的急于赶船,就顺手买两个包子,边走边吃,一时间,热气和肉香溢满整条大街。

南门外大街南端位置是原南城门到道头的中间点,清光绪四年(1878)建了一座凉亭,以其位置取名为半路亭。凉亭贯穿南北,内设长条石凳供路人憩息,同时用剖开的大树做成齐肩高的长搁几供背夫放置货物。1920年起,在亭旁安装了路灯。1942年秋,道头日伪税务处主任林阿毛被东海游击队锄奸,砍下人头挂在半路亭内,一时轰动舟山。半路亭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但定海群众仍习惯于称这块区域为半路亭。上世纪九十年代,定海区招待所改制后改建宾馆,即取谐音命名为露亭宾馆,从此半路亭名称渐隐,逐渐成了“露亭”。

半路亭的西侧是慈云小学堂,东北侧是和昌弄,内有三忠祠和廷佐义务学校。1997年建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将三忠祠整体迁移到晓峰岭上。廷佐义务学校创办于1924年,由爱国实业家许廷佐先生独资创办。后几经易名,1995年5月后,为“廷佐小学”。

△半路亭 沈友才摄

半路亭一带最为有名的是1952年改建的棚屋式的人民电影院和上世纪六十年代定海最高建筑舟山旅社。1989年6月,原慈云小学附近动工兴建定海公园,占地40余亩,成为定海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半路亭到南珍桥一段旧为石板路,有二条石板宽,抗战时,日军强行拆除西侧民房,拓宽为5米宽的砂石路。解放初,该路遍体鳞伤,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坑坑洼洼,1955年,被改造成7米宽的细石路,疏通了城区的咽喉。并经多次改造,如今,附近街路,已是商铺林立,夜市闹猛,成为定海城区最繁华的区域。

人民南路南段,自观音桥到定海港码头,旧称南道头大街,沿街多商铺,设有八闽会馆,并建有天后宫和龙王宫。1950年10月,八闽会馆和天后宫、龙王宫改建为中央公粮宁波粮食加工厂定海分厂,1951年改称定海县人民政府粮食加工厂。路南端,是旧称为道头的定海港码头,有大道头、永川码头、沈家门航船码头、益昌道头、三北公司码头等等,舟船云集,热闹非凡。1960年由舟山交通部门投资32万元兴建的舟山航运大楼,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候船室可容纳500名旅客,是当时定海港的骄傲。

1998年12月,在原航运大楼、客运站旧址,建造了22层(含地下1层),总高度90米的舟山港务大厦及定海客运站候船楼。2000年12月竣工的舟山港务大厦成为当时的“舟山第一高楼”,大楼东侧的港务广场有11312平方米。

人民中路也分两段,南段自状元桥至南城门,旧称南门大街或南大街,1966年改名“人民路”,1981年,改称人民中路。南门大街曲折幽长,商贾汇聚,市肆骈列,市面最是兴旺。

南门大街东侧,有铜店弄,东起镬厂弄,西至人民中路,长65米,宽1.7米,因弄内曾开过李宝裕德大铜店得名。1966年改为永新弄,1981年复名。上世纪九十年代,镬厂弄一带改建定海商城,铜店弄遂废。铜店弄北面,旧有太保庙,为区分观山麓的伏虎太保殿,习称里太保庙。上世纪四十年代,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定海南大街一带商家都要集资酬神,在南城门口搭台放焰火,在里太保庙和恒山蜡烛道门口分别演出木偶戏“小戏文”。

人民中路北段,起自原状元桥商场,终至昌国路口,原为城中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10月起,通过改造,贯通了人民路中间的梗阻。从此,两侧高楼林立,建设银行和烟草公司大楼成为定海城区的新地标。

人民北路原名北直街,习称北大街,建于1923年,1966年改名“东风路”,1981改称人民北路。北大街原不是定海老城的中轴线,名于何时,现已难考。北大街街面狭窄,由石板铺成,两侧多为深宅大院,著名的建筑有干大圣庙、朱葆三故居和“丁四房”老宅等。

△人民北路 阿能摄

而现存的干大圣庙重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为舟山市市级文物保护点。大殿面阔七间,通阔18.5米,进深9.2米。有前殿、戏台、正殿及左右庑廊,整座建筑做工精致,卷棚、月梁、撑拱、柁墩、雀替上纹饰、雕花优雅流畅,是现今舟山不可多得的代表性祠庙建筑之一。右廓西墙内嵌清道光四年公议解约碑,高1.78米,宽0.47米,全文记述建庙经过。北大街其他的大宅有书院弄口的沈家老宅,是一座二进二道地的大宅院。该宅四扇大门临街。后东首元房典出。西首为沈毅故居。1986年,沈家捐献祖屋140.88平方米作为定海小学校史陈列室。城门边还有沈家、“丁七房”、朱家、庞家、钱家、陈家、甘家、金家、乐家等大宅。

北大街上有两座桥,南端的为大余桥,与东管庙弄相连,中间的在书院弄口为小余桥,这两座桥建于南宋,为当时官居朝廷要职的余天锡、余天任两兄弟所造,兄造的称大余桥,弟建的就称小余桥了。

△原北大街南端,右侧为丁四房,左侧为陆军服务社(干大圣庙) 朱红英摄

北大街东侧旧有向家弄、甘家弄、石柱弄。西侧有帅旗弄、书院弄、桑园弄、炮仗弄和北门脚。

北大街名为大街,实无店铺,匆忙的行人,大多静静地穿过,清晨倒马桶的铃声响起,是每天最热闹的时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开了书店和台球房,渐渐有了商业。1994年底起,拆除两侧除干大圣庙以外的传统建筑千余间,改建成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和商住楼房,贯通昌国路、环城北路,直达当时的舟山医院住院部。北大街从此变性,成为城中南北向的主动脉和商业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民路上陆续树起了市工商银行大楼、市邮电大楼、一百新大楼、烟草大楼、南珍大厦、市建设银行大楼、市妇幼保健院、电讯大楼、凯尔登大酒店、新露亭公寓高层建筑。2001年动工,2003年竣工交付使用的定海人民广场工程,堪称古城世纪之交旧城改造规模之最,也是人民路建设最为靓丽的篇章。在这寸土寸金的解放路与人民路交汇处的南珍桥闹市区地段,兀自展开一块长宽各达数百米的开阔之地,一块花木葱茏、风景如画的休憩场所,耸立起与之配套的舟山剧院、电影院、商务用房、地下商场等建筑物。文化广场的落成,确立了人民路作为定海城区南北中轴线和交通主干线的地位。

如今的人民路,白天车水马龙,夜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已然成为定海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资料来源:定海新闻网

Hash:87ceb8a809df011d809176bdd027da2ac59e5500

声明:此文由 定海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