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墓笔记
中山大学南校区挖出古墓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广州的校园,到底有多少“古墓派”?
本次中大南校区发掘现场总共发掘出37件(套)文物,其中东汉墓出土文物35件(套),清墓出土釉陶罐1个、墓志1块。这个墓地上部已经被晚期、后代建设破坏了,现在只剩下一个墓底局部。
南都记者 马强 摄
实际上,中大南校园发现古墓,早有先例。
广州市考古文物研究所表示,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地势较高,适宜古人生产生活,死后埋葬。1950年代就曾发现史前时期的石器,1960年代以来多次发现古代墓葬。2014年被公布为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根据公开报道,咩事梳理了一下中大校园里的“考古历史”。
1950年代
曾发现史前时期的石器;
1961年
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内发掘出两处汉代墓葬;墓内有陶井、陶屋、陶斗等文物,还发现一只密封保存酒浆的瓠瓮。
1961年11月
中大历史系考古教研组在校内东区原高岗球场发掘一座东汉砖室墓葬;
1981年
《中大校园的东汉墓》中记载,1981年,中大南校区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东汉墓穴后,经广州市文物主管单位同意,人类学系考古专业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全体同学自己动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为砖室墓,呈“中”字形,出土器物共30多件。时代为东汉晚期,推测墓主为女性。
2006年
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技综合楼建设工地发掘、清理出古墓葬22座,包括西汉土坑墓8座、东汉砖室墓3座、三国时期砖室墓1座、晋南朝时期“家族墓地”砖墓10座,出土文物近300件套。此次考古罕见地发现了一南越国时期的夫妻合葬墓。出土文物中,最有特点的是晋南朝墓葬随葬的一批青釉瓷器,其中几件佛教器物极为罕见品质极高。
2009年5月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山大学科技综合楼二期工程建设范围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勘探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东汉砖室墓1座,出土陶、铜器20余件(套)。
2014年
广州市第一批16个地下文物埋藏区名单公布,中大南校园作为“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一部分被列入其中。中大所属的地下文物埋藏区具体地理范围为:东至下渡路—上渡路—鹭江西街,南至康乐大街—金纺路—风景路—晓港东横路,西至东晓南路,北至海珠涌—怡福路—滨江东路。
据相关专家介绍,汉代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小岛。古人去世后,往往找就近的山岗地带埋葬,这些山岗丘陵常常是古人去世后埋葬的地方,广州像梅花村、淘金坑这些地方,以前也是一些山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古代的墓葬。
南都记者 马强 摄
中大这边隔着珠江,所以发现墓葬数量不算多,但汉代也有不少,可以推断这里早在汉代就有人居住了。
南都记者 马强 摄
除了中大,暨大、华师、广州大学等也都挖出过古墓。
广州大学:东晋砖室墓
1986年8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在广州大学校园内发掘3座东晋砖室墓,出土铜器、青釉器等文物数十件。1989年3月,考古队在广州大学清理1座东晋砖室墓,出土1方墓志砖,阴刻“甄寿亡亲解夫人墓”,这在广州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
开国皇帝刘岩的陵墓“康陵”
2004年9月左右,广州大学城最新一轮考古挖掘又有重大发现——五代十国之南汉国的开国皇帝刘岩的陵墓“康陵”。已发现的康陵陵园位于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校区的建筑绿地上,四周绕以平面长方形围墙,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150米。
暨南大学:墓葬5座
2005年3-8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黄埔大道西暨南大学进行考古勘探发掘,清理墓葬5座。
广州大学城:曾开文物展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04年9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番禺小谷围岛内发现文物建筑48处,地下文物埋葬区15片。在岛内共抢救发掘古墓葬、古遗址150座(处),清理文物近3000件。尤其是南汉康陵与德陵、明代石人石马墓和清初炮台遗址,这4处最重要的遗址将全部原址保留。2004年底,广州大学城文物保护展曾展览文物372件(套)。
中小学也有,就不例举太多了……
2003年3月至7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执信中学运动场建设工地进行勘探发掘,勘探面积4000平方米,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清理西汉至明代墓葬140座、清代墓葬近400座。
2003年11月底至2004年1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竹丝岗执信南小学工地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勘探面积2525平方米,清理唐、明、清墓葬7座,出土文物15套26件。
2004年2月至8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华侨小学工地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勘探面积约3000平方米,发掘南越国、西汉、东晋、南朝、唐、宋、清各期墓葬29座,出土文物标本332套392件。
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光孝路朝天小学建设工地进行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清理晋南朝至明清时期水井、灰坑等文化遗存。
2013年5月至7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走马岗路136号广州铁路第五小学建设工地继续进行勘探发掘。两次考古共计勘探面积1500平方米,发掘西汉至明代墓葬41座,出土文物161件(套)。
走在古墓墓道是怎样的感觉?传说中的盗洞又长得什么样?2016年,咩事就曾报道过。
2016年12月,咩事获悉,增城发现商时期至明代墓葬25座,时代包括商时期、西汉、六朝、唐及明代等不同时期,延续时间达近3000年。发掘地点在增城开发区新塘镇龙井山、松仔岗两处,工地距广州市区约36公里。
走进其中一个砖室墓,只见门口为高约1.7米,宽约70厘米的拱形砖砌门,室内空间开阔,有几个瓷器摆放在两侧,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砖室墓。
晋南朝时期的砖室墓外面大部分的砖上面都雕有精美的花纹,包括左右墓壁和墓底。有的砖室墓还有额墙和隔墙用于墓室的封堵和前后室功能的分隔,让墓葬显得更为壮观。可见,墓主人是一个讲究的有钱人。而在一个砖室墓上还发现了一个大盗洞,曾经被盗过墓。
除了最著名的西汉南越王墓,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官网上,还列着这些与墓葬有关的广州重要遗址及文物。
增城墨依山遗址:2016年7月至11月,为配合广州北三环高速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对增城朱村街墨依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650平方米。清理商至明清时期墓葬127座,出土各时期文物197件套,其中包含T型玉环、牙璋等。
南沙鹿颈遗址:广州地区目前所发现的发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包含物及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先秦遗址。遗址位于珠江虎门出海口西侧的一个古海湾内,北面向珠江口,其余三面环山,面积一万余平方米。
增城浮扶岭遗址:目前广州地区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先秦时期墓地。扶浮岭位于增城区增江街白湖村,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配合增(城)—从(化)高速公路建设,进行了抢救性勘探发掘,发掘面积约150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元明时期的墓葬525座,明代砖瓦窑址1座,出土重要文物标本2000余件(套)。
番禺南汉二陵:南汉德陵。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北亭村青岗北坡。2003年发掘。该墓在明清的地方史志中已有记载,遭严重破坏,墓室内的陪葬器物无存。
南汉康陵。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北亭村大香山南坡,北与青岗德陵相距800米。2003-2004年发掘。墓陵由地下的墓室和地上的陵台两部分组成,墓室被多次盗扰,前后有北宋至明清时期的盗洞7个,劫后余存的完整器物很少,多为残片。
随着墓葬出土的,当然还有许多文物
图1为东晋青釉瓷鸡首壶,图2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陶高领圈足罐,图3为商代石璋
图1为西汉串饰,图2为南汉玻璃瓶,图3为汉代陶俑座灯
图1为南越国印花方砖,图2为南越国万岁瓦当,图3为南越国陶四联盒
文:南都记者 贺蓓 尹来 周佩文 实习生 周宇
部分综合自: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方+
Hash:5da9e67412f3c4e920b307049c85e01c0c2cc089
声明:此文由 咩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