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远堂•余公祠”修缮思考

清明时节雨纷纷,南江翻浪雾销魂,怀缅先人山棱合,乡村酒舍情深深!又是一年清明祭祖时,今回祠堂,欣闻“芳远堂•余公祠”将筹备大修,热心的父老们向全族公开,集思广益,乐捐善款活动宣传,士气高涨,振奋人心。对此,作为族人后辈的一份子,我是表示非常支持的,父老乡亲们的善举确实是值得赞赏和值得肯定的,同时也希望此项宗族民心工程可以早日顺利推进。

自古以来,帝王有宗庙,百姓有祠堂。宗族和祠堂,可能是中国乡村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在当下社会里,寻根问愁提"水之源、木之根"基本还是比较片面与空洞的,毕竟现在不是传统社会,但人的好奇天性总会在某一时刻追问自己最简单的问题"从哪儿来?上哪儿去"这些终极人生命题,尤其当很多人游历完列国、体会过世事的跌宕之后,总会追问回离自己最近却又最陌生的话题——我从哪儿来?当整个家族历史只能从活着的老人那儿往前追溯,代代如此,总会有小孩问他的爷爷,他的爷爷只能模糊地讲他爷爷的故事,除了讲故事,其实祠堂也就是我们宗族的一部活史书。

而今天父老乡亲们发出热心倡议,修缮“芳远堂•余公祠”的善举,就是维护我们的重要载体,不管在历史变迁中我们祠堂的功用如何变化,它都是维系我们宗族老少共同生活的重要载体。在祠堂里,人们与先人“互动”,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和乡村的“大义”,祠堂在也潜移默化教导着它的子孙后代重建内心的生活秩序、获得精神的慰藉。只是离家多年的你,是否还能记得家乡祠堂的名字,以及它所承载的家族溯源、丰功伟德和先辈教训?

在封建社会皇权统治下的乡村里有“乡贤、乡绅、乡霸”,区别他们的关系,乡贤重德、乡绅重位,乡绅与乡霸之间只隔了一张纸,而乡贤则高于他们,故有杰出乡贤之说。正是这样的历史经验需要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传统的乡土社会,以乡贤精神感染乡绅,不应是乡绅取代乡贤,在德的标准下重位和赋位,想必就是我们当下社会里的新乡贤应有之本意,在当下现代社会较之传统社会,有利于新乡贤精神形成的条件,希望人人争做宗族杰出乡贤!杰出乡贤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师生学子,也可以是政客商人。

最近一篇“爸爸,一个人越有钱越了不起是吗?”这答案刷爆了全国朋友圈,红遍大江南北,想必大家都看过《爸爸说》这篇火爆图文吧。因此,我也想借此图文斗胆冒失地开始下面的文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多么有骨气的名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又是多么的气壮山河,相信这都是很多人成长过程中的必学名句。

修缮“芳远堂•余公祠”,族人青年老幼,匹夫有责,理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钱力同等,同受尊重!对于硬性捐助500元起凿碑刻字,镶嵌祠堂流芳百世之举我是严重反对的,世风日下,分化人情冷暖,不能鼓吹金钱名誉风,此风不可长。其一有“乡贤、乡绅、乡壩”之嫌,宗族民主理应一视同仁,德高望重,厚德载物,对号入座,祠堂为先祖所立,不是某一个人的,是大家共有的。其二应验如“爸爸,一个人越有钱越了不起是吗?”,修缮祠堂的正能量是教化我们子孙后代的教育传承意义。其三,除了金钱,有关宗族的大事记,如历史、社会、政治、商界、公益、教育、卫生、科技、农耕、好人好事、杰出乡贤…等等才是值得凿碑刻字镶嵌祠堂流芳百世的重点。

对于祠堂的修缮建议,大哥席间问我有何见解?诸位前辈高堂列席,小弟不才,微观众说之见,定当记录思考,但见祠堂酒肉宴桌之上未合详议,欲罢不能。但又见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只好请辞归去,来日建议。

“芳远堂•余公祠”,芳远公是粤西余氏开基始祖,是忠襄公余靖第三子叔英公的后裔,于明朝崇祯5年(公元1633年)从福建迁来,落居于郁南县东坝镇长洲村。

一砖一瓦说岭南,余靖世家“芳远堂•余公祠”,岭南大西关古建筑艺术,位于广东云浮南县东坝长洲村,始建于光绪年间。余公祠以其砖调、石雕、彩绘、木雕、陶塑、灰塑、铁铸等多种建筑装饰工艺于一身,成为精雕细琢的大型民间古建筑,是广东民间艺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近年来,古建筑保护与活化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也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一些地方一些人由于缺乏深度的认知,自以为聪明,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以致拆旧文物,建设假古董,穿衣带帽,导致浪费投资,搞得不伦不类,“奇花异草”风格各异,笑话百出。以史为鉴,对于“芳远堂•余公祠”的修缮我想说几点:

1.众人倡议修缮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修缮。也是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2.筹集捐款与智慧也是必须的。希望大家都团结一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时也相信宗亲父老能办好宗族民心工程事宜。

3.祠堂基础稳固,保护良好,不属于危房范畴,不需要大修与大兴土木,理应合理投资,少走弯路,修旧如旧,风格统一。

3.由于历史久远,祠堂的木雕,砖雕石雕、彩绘、陶塑、灰塑、铁铸等建筑材料与筑物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如同文物,防止被盗,修缮需谨慎。

4.修缮必须要有详尽的修缮方案与方案文本,包括设计效果图,施工图,工程造价等。审议,公示。一日未定最终方案不得擅自开工,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5.成功案例实地考察与失败案例实地考察的必要性。宗亲团队应该组团到周边参观学习,如兰寨村,粗石村。学习成功的修缮方案与失败的建设工艺,避免浪费投资等综合问题,防范于未然。

6.传承与继往开来。老一辈要让更多年轻一辈参与进来,组建一个年青团队跟随,实现一带一制度,尽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为宗族办事。只有这样,修缮共筑大计才得以重修人心、重振凝聚。如90后年青一代才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努力培养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是我们修建宗祠的初心。

7.科技同步,组建一个“修缮微信群聊”,群策群力,及时,透明,公开办事处理日常工作,咨询及沟通两岸三地。

最后,希望“芳远堂•余公祠”的修缮能在各位父老的带领下,全族宗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满收官!

题外话,时日,清明节后的启示:百年之后,你睡你的,我睡我的。再美丽的语言也无法相互沟通,因为我们要沉睡,睡很久,很久……所以,身边的人们要相互珍惜!不要争执,不要斗气,好好说话,相互理解。善待亲人,朋友,爱人,伙伴。珍重亲情,友情,爱情,缘分。珍惜每一份真感情!没有欺骗,只有真心,简单直接,生活更美好!

Hash:751f18f84a5271afb38ef14bc82e0b05c2b3b7e8

声明:此文由 岭南大西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