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古城的那些“桥事儿”

从小到大

你是否经常听到

这样一句话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

那么问题来了

真的有那么多桥吗?

当然啦!我们歙县古城可是又被称之为:

“桥城”

徽城城区,三面环水,东、北、西三向,扬之、布射、富资、丰乐四水汇合,注入练江,无桥不利于民,架桥以便民,历来被士民视之为要务。新中国成立之初,存留古桥尚有太平万年紫阳三桥;改革开放初,即建练江大桥,现已修建并肩之两桥;随着政务新区西移和城东开发区的建立,四水之上的桥梁迅猛出现,现有新建之桥梁11座。歙城多桥,成为徽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歙城因此被称为“桥城”。

桥城

徽州的古桥数量繁多,种类更是五花八门,有拱桥(砖、石两种)、板桥(木、石两种)、曲桥、平桥廊桥、月桥......等等。据文献记载,古桥在徽州一府六县共有1216座,其中歙县就有431座。

歙县的那些古桥

太平桥------桥西汇四水 练江从此始

太平桥建于明弘治年间,位于徽州古城西练江上,别名河西桥、人皮桥、寡妇桥。太平桥为十六孔拱形石桥,长度为279.87米,宽为6.9米。传说,古代民间只准建单孔桥,造双孔便有欺君之罪。歙县一寡妇为修善事,建造了这座16孔桥,因为双数而犯了王法,钦处剥皮之刑,致使此寡妇含冤而死。所以后人称太平桥为“人皮桥”,也称“寡妇桥”。

太平桥主要选用淳安优质茶园石,用糯米汁拌石灰砌筑而成,施工精细,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居全省古桥之冠。1969年7月5日,徽州发生特大洪水,练江水位高出太平桥桥面3.4米,全桥淹没。沿河地带许多房屋倒塌,而大桥(除桥面、条石栏杆、桥墩分水尖局部损坏外),基本无损,水退后车辆仍通行无阻。

我国拱桥多为单孔至多孔,多为奇数,偶数较少,太平桥为16孔,国内极为少见。1978年太平桥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年桥------参差石势疑乌鹊 缥缈江流见白虹

万年桥位于歙县县城北门外扬之河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九孔,长150余米,高10米,宽6.7米。桥初建成时,任明代兵部侍郎的歙县松明山人汪道坤,曾赋《万年桥》诗一首。原桥东端有一石碑坊,上有“北钥云龙”、“道岸津梁”等题,毁于清乾隆年间。

万年桥在过去是通往太平,抵达省治安庆的要道,当今则是老城连接新区和城区通往北郊村镇的重要交通线。

万年桥建筑精美,结构科学,桥体坚固,独特的防洪及水利科学技术提供了了解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途径。2012年6月21日被评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阳桥------桥高船行不落帆 利于徽商数百年

古歙三桥,最美莫过于紫阳桥。

紫阳桥,初名“寿民桥”,位于古徽州府治城东南渔梁坝下,因西近秀丽的紫阳山麓,故有现名“紫阳桥”。此桥建于明万历年间,为九孔石拱桥,长140米,宽10米,高14米,孔径12.4米,所用石料为红砂岩。桥为县内古桥之最高、最宽者,往来船只可不落风帆桅杆从桥下通过。

雾锁练江时,紫阳桥在整个画面中,其墨痕比江水还要深;睛天白日,紫阳桥在黛山碧水之中,沐浴在阳光里;渔梁坝开坝时,紫阳桥下有瀑声冲峻壁的壮观;平常日子又有着浮舟落日过的柔美。

据说此桥开始募资筹建时,虽有许多人解囊应募,却未集足银两。这时,人们见一位身穿麻布衣的买灰人也赶来凑热闹,便讽刺他:“凭你这副模样,也敢来出钱造桥吗?”岂知买灰人慨然允诺:“我个人单造一孔。”其实买灰人便是歙县唐里有名的富商郑玄,人称“郑百万”。后来,他说到做到,单凭个人出资,在东端倚山建造起第一个桥孔,且又高又宽,气势非凡。这样一来,原来那些解囊者只好倾尽钱财,按第一孔的高度和宽度续建其它八孔,但终因财力不够,以致“虎头蛇尾”。现在看去,紫阳桥仍然是东高西低。

高阳廊桥------南海岸来一瓶甘露 高阳桥渡千载行人

高阳廊桥又称“离合桥”,位于有1500年历史的古镇许村,横卧在许村片高阳村昉溪河上。初建于元代,由当时的处士许友山所建,为双孔石墩木桥,明代弘治年间改为石拱桥,嘉靖丁已年(1557)重修是增建了廊桥,清康熙已亥年(1719)再修,基本定型。

“高阳”一词,在古代蕴含紫气东来,阳光高照的吉祥,欢乐等意韵。桥上有廊,所以又名高阳廊桥,廊内有七间,两侧各置坐凳,中间和南侧设佛座供奉观音菩萨,供远行人和送行的家人跪拜的,但愿浪迹天涯的亲人一路平安,早日功成名就。桥廊设窗,可凭窗观赏许村四周的绿水青山,墙上和天花板上,彩绘游龙飞凤,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离人衣锦还乡,游子久别重回故里,村里的亲人们也在这廊桥上拱手相迎。所以,高阳桥又叫“离合桥”,有离散的悲凉,也有聚合的欢喜。

北岸廊桥------形家设廊“囚虎笼” 告诫儿孙莫张扬

北岸廊桥又名“风雨廊桥”。建于徽州歙县北岸棉溪河上。北岸廊桥大概是徽州廊桥中造型最为别致也最为壮观的一座,其建于清代中叶时期,为3孔石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廊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北岸廊桥是黄山百佳摄影点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廊桥东侧廊墙上辟有8个大型方窗,窗花均以砖砌成龟纹或梅花纹图案;其西侧廊墙则辟8个花窗,窗孔镂空造型为满月、古瓶、树叶、葫芦。跨河南北两端廊墙开有对称大门,均有厚木巨门可以开关 ,南端门额书“乡贤里”,侧书“西流毓秀”四字,北端门额书“谦庵旧址”。廊桥内分11 间,沿墙均置条凳,只有北端第二间的西侧凭窗外置“美人靠”,中间是一个佛龛。桥上建廊,遮风挡雨,也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地方。

古徽州府治桥梁共有431座,而如今,古桥所剩无几,其中还不少已属危桥,除了上述这些,还有牌头的永宁桥、宋村郑翁桥、歙县高阳桥、大谷运的谷川桥、前山庵前的前山桥、歙县桂林桥、歙县八都登第桥、渔梁左侧望仙桥、沙溪上村口仙姑桥、歙县练江上的练影桥。。。。。。

千百年来,徽州古桥一直服务于徽州山区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与故事更是灿若繁星、深沉而厚重。

Hash:5410813b202586c18c3322c75dc1532966569a34

声明:此文由 歙县旅发公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