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川,有一种骄傲叫大禹!

大禹治水

名垂青史

“三过家门而不入”,以身为度

成就了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开阔精神,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而后,成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汶川,正是大禹治水第一站

也是大禹的出生地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千百年来,这方土地传承着大禹文化

坚持着大禹精神,坚强、智慧

从古至今在汶川,有一种骄傲叫大禹!

近日,2019年公祭大禹陵典礼与民祭大禹陵典礼在大禹的归隐地浙江绍兴市隆重举行,寄托华夏儿女对大禹治水的无限追思,表达中华儿女弘扬大禹精神的意愿。

大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治水英雄,

是历代华夏儿女敬仰学习的道德楷模

公祭大禹陵,

寄托着华夏儿女对大禹的无限追思

表达了中华儿女弘扬大禹精神的意愿。

无忧汶川,大禹故里

汶川因山川得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史载大禹的故乡,就在汶川刳儿坪

《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也说大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水经注》广柔县

“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

据清嘉庆《汶志纪略》记载

广柔废县在咐县城(威州)西南72里的大邑

自汉至晋皆然,清初尚存遗址

众多文献记载都说大禹出生于石纽刳儿坪。绵虒镇自汉至清都是古汶川县城之旧址,今镇南5公里处大禹村新店组与羊店村相交的高山,就是石纽山。

山岸壁立,镌刻之“石纽山”三个大字至今犹存。此地自古为灌松交通要道关口,因午后风沙特别大,俗称“飞沙关”。

尚关梁而上,海拔1600米的半山腰之平坦地就是刳儿坪。正因为如此,绵虒镇保存了与“禹迹”有关的文化遗迹

确认过历史,是汶川的人!

汶川寻觅大禹文化

大禹诞生地——石纽山禹迹

石纽山位于绵虒镇南2km,岷江西南面。在今飞沙关松茂古道上方的悬崖峭壁上有“石纽山”三个石刻大字。

还有石纽山跨儿坪、禹穴、洗儿池、血红草、禹王庙、圣母祠、禹迹石纹、圣母塔、涂禹山、禹碑岭、大禹坪等大禹遗迹。

王宫

禹王宫位绵虒镇中街,正殿对面为戏台和阁楼。殿宇楼阁均饰以木刻浮雕,顶饰彩绘“藻井”,图案精美,栩栩如生,内外四周均为精湛之壁画,体现羌(禹)文化的重要建筑

涂禹山

涂禹山老照片

涂禹山位于绵虒镇南岷江西岸山上有坪,为冰水堆积台地,海拔1938m,高出岷江河水位近700m,山梁缓,山坡陡。相传为大禹娶涂山氏为妻,故名。

禹碑岭

威州羊龙山上,因岭上有禹王碑而得名。传说禹碑系羌民为纪念大禹治水而立,碑旁之黄桷树为护碑而栽,树与碑原有一段距离,后随着黄桷树慢慢长大,逐渐把碑包于黄桷树身内,所以,又名树吞碑,已有千年历史。

润物细无声

大禹,早就是汶川的文化符号

大禹精神,亘古至今,

滋养着这方土地这方人,钟灵毓秀

千百年来影响着这方土地的一代又一代的人

“治水有方”,条条大河通大海

大禹寻源之旅,从汶川开始!

Hash:e0029217ce0457aead2fa8a22188ed794b2a7ce1

声明:此文由 行走四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