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军事思想述论(一)

蒋翊武(1885-1913)

蒋翊武,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湖南澧州(今澧县)人,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被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立志武力反清革命后,弃文习武,投身军事实践,潜心军事研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蒋翊武的军事思想和实践对于武昌首义的发动和成功,对于推进中国军事近代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一、蒋翊武军事思想的形成

蒋翊武军事思想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1903年到1906年冬,是蒋翊武军事思想萌芽阶段。1903年秋,19岁的蒋翊武以优异成绩考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学习。在师范学堂,蒋翊武有机会阅读了《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等清廷禁书和《猛回头》、《警世钟》、《新湖南》、《警世钟》、《革命军》、《浙江潮》、《湖北学生界》等革命书刊,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并结识了宋教仁、刘复基等革命党人,加入华兴会。1904年秋,黄兴策划长沙起义,负责西路(常德)事务的宋教仁委蒋翊武以联络学生的重任。长沙起义因事泄而夭折,黄兴,宋教仁等逃亡日本,蒋翊武则被学校开除学籍,与刘复基等奔走于沅、湘之间,招纳会党,宣传排满复汉的革命思想,从此走向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05年秋,蒋翊武决计仿效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家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不意因患重病而滞留上海。在沪期间,蒋翊武经刘复基介绍加入同盟会,不久,进入由革命党人发起的上海中国公学学习。在校期间,蒋翊武参加了革命组织竞业学会,参与竞业学会机关报《竞业旬报》编撰工作,以提倡民族主义为宗旨,大力宣传爱国排满,抨击改良立宪,鼓吹发展实业和普及教育。

1906年春,刘道一、蔡绍南受中国同盟会的派遣回国筹划萍浏醴起义,蒋翊武积极参与起义的谋议,并负责策动新军响应起义。这次起义于1906年冬全面爆发,但在清政府和列强的联合绞杀下归于失败。萍浏醴起义失败后,蒋翊武认真总结了自己“以一书生从事革命,竭数年心血,组织文人学士不成”的教训,“乃翻然改图,决志投笔从戎”,从而走上了弃文习武,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的道路。

这一阶段,蒋翊武通过反清革命的实践,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由重视笔杆子向重视枪杆子转变,为其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从1909年到武昌起义爆发前,是蒋翊武军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1909年秋,蒋翊武与刘复基决定去武汉找西路师范学堂时的同学、后入湖北新军21协41标当兵的黄贞元,再通过他的介绍加入新军。但到武汉后,他们却得知黄贞元所在的41标已被调往潜江天门一带驻防,便以刘复基之兄所在的《商务报》记者的身份前往潜江、天门一带采访,最终找到了黄贞元,经他介绍投入41标三营左队充当正兵,并加入军中的反清革命组织“群治学社”。参军后,蒋翊武又入陆军特别小学堂学习军事知识。其队官(连长)李树芝见他“品端学萃,而会计有法,爱而敬之,令帮办文书庶务事宜”,并将之由正兵升为正目。

1910年4月以后,群治学社因刘复基等人的“殴杨(度)事件”和利用长沙抢米风潮发动起义计划的泄露而被清政府侦知,活动渐趋停顿。是年秋,为了继续开展反清革命活动,杨王鹏、李抱良、蒋翊武等群治学社骨干决定,将群治学社改名“振武学社”。在此期间,蒋翊武召集各标营同志秘密开会讨论,在振武学社建立了标营代表制度,加强了组织的严密性。但由于以前群治学社的活动早已被清政府注意,振武学社成立不久,学社负责人杨王鹏被撤差、李抱良被开除,均被迫离开了湖北。杨、李走后,振武学社由蒋翊武负责。为重振革命组织,1911年1月30日,蒋翊武与詹大悲、刘复基等商议,在振武学社的基础上创建文学社,以研究文学、进修德业为名,掩官方耳目,行革命之实。蒋翊武被举为社长,詹大悲和刘复基分任文书部长和评议部长。

文学社机关所在地武昌小朝街85号

文学社成立后,领导团结,组织健全,发展甚快,其成员以蒋翊武所在的四十一标为策源地,由左旗发展到右旗,并深入到四十二标,遍布于新军第八镇及二十一混成协步、马、炮、工、辎重各营。其辖区则自省城武昌迄河南信阳。因此,文学社遂成为武汉革命的主要策源地,文学社成员亦成为武汉革命的主要力量。蒋翊武还以文学社经费资助《大江报》,使之成为文学社机关报,为武汉地区革命运动大造舆论。与此同时,蒋翊武还刻苦学习和钻研军事理论,撰写《统计与军事之关系》一文,重点探讨了统计对于军事的重要性。

在这一阶段,蒋翊武加入了军队,接受了军事教育,开始了军事思考和研究,并探索了武装反清的途径,标志着他的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从筹备武昌起义到民国初年,是蒋翊武军事思想基本形成阶段。革命重在实行。1911年5月,文学社在武昌小朝街85号张寓设立起义指挥机关,蒋翊武主持制定了《文学社举义之计划》,决定以武汉为中心,两湖充先行,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为了扩大革命力量,蒋翊武积极促成文学社和共进会建立了起义联盟。9月23日和24日,两会先后召开联席会议和各部队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了军政府重要组成人员和武装起义的总动员计划,决定中秋(10月6日)起义,推举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后来由于南湖炮队士兵与长官发生冲突,革命党人的行动引起了清方警觉,致使起义时间不得不推迟。10月9日晨,蒋翊武由岳州驻防地赶回武昌,在小朝街机关部召集各标营代表商议起义事宜。临近中午,突然传来孙武在汉口带人制造炸弹失事,机关遭到俄租界巡捕破坏,起义名单、旗帜、文告落人俄巡捕之手的消息。面对这突发事变,蒋翊武断然决定:“我不杀贼,贼就杀我,此时不干,还等何时”,并立即以总司令名义下达了武昌起义第一道作战命令,命令在当晚12时整,以南湖炮队鸣炮为号,城内外步、马、炮、工、辎各军按照各自的攻击目标和任务一齐行动,“兴复汉族,驱除满虏”。 此命令不仅将军械库、督署、藩署、银库、电报局、兵工厂等要害部位列入攻占目标,以占领和控制武汉三镇的政治、军事、经济、通讯,而且还将武汉三镇周边的凤凰山大别山青山、乔口、武胜关等战略要地列入攻占目标,以抵抗清军的攻击,拱卫武汉三镇,为各省响应战略的实施赢得时间。因此,这一道作战命令十分周密,反映了蒋翊武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由于叛徒的告密,当晚,小朝街总指挥部遭到破坏,蒋翊武与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等人被捕,蒋翊武趁警官对其未加注意而越墙逃脱。原定之起义计划则因邓玉麟传令延误,南湖炮队未能及时接到起义命令按时发炮而流产。但次日晚,武昌的革命党人,仍按照蒋翊武9日下达的命令,打响了首义第一枪,各路勇士纷纷响应,迅速攻占了军械库、督署、藩署等重要目标,清吏望风而逃,首义取得成功。

武昌起义(油画)

阳夏战争期间,蒋翊武出任以黄兴为总司令的民军战时司令部经理部部长,积极协助战时总司令黄兴,负责调度民军后勤。当时汉阳的民军总兵力约在13000人以上,后增到两万余人,又雇用民夫数千人修筑工事,其全部给养即由经理部负责办理,蒋翊武支配计画,日夜运办,有力地配合并支持了黄兴指挥的反攻汉口之役和汉阳保卫战。11月27日,汉阳失守,黄兴辞职赴沪,武昌危在旦夕。当黎元洪准备放弃武昌时,蒋翊武坚持“与武昌首义名城共存亡”,在众人推举下,以监军护理战时总司令,力挽狂澜,命张廷辅等沿江布防,又派董必武等率兵重创清兵,使武昌转危为安,为各省的响应赢得时间。

民国成立后,蒋翊武在为“武汉首义,各省风从,不数月而跻数千年专制国家于共和之域”而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为“日俄协约,英法联盟,伦敦会议,日相西聘,美使东唁,外交风云,变幻愈急”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南北释甲,时仅数月,溃哗迭见,阋墙时起,将惰兵骄,习为故常,不独精神上少完全,形式上亦多缺点。欲令披坚执锐与虎视鹰瞵者周旋于优胜劣败之场,为外交后盾支拄千钧一发之危局,胜算难操,奚待著龟”的状况而深感忧虑。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局势,蒋翊武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军事问题。1912年10月,陆军学会会刊《军事月报》创刊,蒋翊武欣然为之撰文,在希望《月报》“饷我军人宗旨正大,报纲完备,理论真确,纪载翔实,因世界之趋势,指导改良,以谋军事之发展,视阴符兵法诸书仅谈战术者,盖有王霸之别”的同时,阐述了自己对中国军事问题的观点和主张,并赋祝辞:

二十世纪,武力竞强。黑铁赤血,山崩岳放。

长蛇封豕,如虎如狼。睡狮惊醒,五色旗张。

翳我军界,是为鹰扬。发扬蹈厉,谋之其臧。

更赖英杰,舌运广长。阐发真理,作为文章。

玮奇灿熳,指导改良。内谋统一,外绥邻邦。

千秋万岁,磐石苞桑。声威赫濯,永雄东方

“二次革命”爆发后,蒋翊武疾赴长沙,促成谭延闿宣布湖南独立,并任鄂豫招抚使,率兵进驻岳州,主持制定了攻占荆州襄阳,直捣武汉,进窥黄河、洛水,会师黄龙的讨袁方略。不久,“二次革命”在袁世凯的武力镇压下失败,蒋翊武避走广西,途经全州时被捕,于1913年9月9日在桂林英勇就义,年仅29岁。他的军事活动和研究也因此而过早地结束。

长沙岳麓山蒋翊武墓

在这一阶段,蒋翊武实际指挥了武昌首义,并亲身参加了阳夏之役、武昌防御、二次革命等军事实践活动,对军事理论研究也进一步深入,这标志着他的军事思想的基本形成。(未完待续)

(原题:《论蒋翊武的军事思想》;作者:邓江祁;原载:《武陵学刊》2014年第1期 )

Hash:71913e42242c3218bf229ff5d0696f88d7b63dc1

声明:此文由 老邓说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