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杭州千年古刹开元寺遗址,见证历史怎能被遗忘!

编者按:

杭州历史建筑平台推出2020年征稿活动以来,我们收到了热心杭州市民的投稿。他们怀着对杭州故土真诚的热爱,用自己的行动去发现、挖掘历史遗迹,身体力行地保护历史建筑。这就是一座城市文脉的传承。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家在杭州,人在外地,每个月有不多的时间在杭州,就是这样,他依然用他全部的业余时间来挖掘杭城历史的宝藏——开元寺遗址。

高士坊巷中山南路入口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沿着下城区高士坊巷走到西尽头,高士坊巷46号之西侧,就是曾经显赫杭城的千年古刹——杭州开元寺遗址。

据[唐]李华撰《杭州开元寺新塔碑》:“杭州开元寺,梁天监四年(505)豫州刺史谯郡戴朔舍宅为寺,寺号‘方兴’,名僧惠圜营建之,後处士戴元、范宾恭增饰之。至开元二十六年(738)改为开元寺...广德三年(765)三月,西塔坏,常卿兼杭州刺史张公伯仪,...舍清白之俸,为君为亲,修而复之…三年毕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点击查看大图)

1952年,开元寺“地址高士坊巷21号,尚存正殿、斋堂等27间,住4人”。2003年3月建设万松岭隧道,隧道东口南侧尚存的开元寺厢房被拆除。

1952年开元寺:房27间,住僧4人

(《杭州民族宗·教志》 )

目前,开元寺遗址尚存正殿前大门的台阶,高约1米的正殿墙根;殿后存约50米长的石砌山路,一堵长约十、高约三米的后院夯土墙。但愿有关部门善加保护和利用。

杭州开元寺遗址

(2019年12月8日严柏华摄,台阶等为开元寺遗迹;东侧高士坊巷46号为民宅)

杭州方兴开元寺的辉煌历史

历史

建筑

0 1

梁天监四年(505)豫州刺史谯郡戴朔舍宅为寺,号“方兴”

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四年(505),豫州刺史谯郡戴朔舍宅为寺,号“方兴”;由僧惠圜主持营建。[唐]李华撰《杭州开元寺新塔碑》记载:“杭州开元寺,梁天监四年(505)豫州刺史谯郡戴朔舍宅为寺,寺号‘方兴’,名僧惠圜营建之,後处士戴元、范宾恭增饰之。”

戴朔的祖父戴逵(327-396) 为东晋隐士、美术家、雕塑家,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临涣镇)人,在南京瓦棺寺作的五躯佛像,和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及狮子国(锡兰岛)的玉像,共称“瓦官寺三绝”。东晋永和八年(352)七月武陵王司马晞出任太宰, 戴逵避居剡县(现绍兴嵊州新昌等地)。戴朔的父亲戴勃,善奏琴,所造新曲五部,传于世。隐居于会稽剡县,中书令王绥尝携宾客造访,请其奏琴,不应。后病卒(参见《南史》)。据剡西里大坑《戴氏宗谱》,戴勃生一子,名朔。朔生贤友、贤初、盛、铣。贤友迁钱唐(今杭州市),盛、铣入仕未归。

0 2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更名“开元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敕以天下诸郡县最大寺刹一所,更名“开元”。杭州选中方兴寺,遂易名开元寺。复于院外建两宝塔,东、西对峙,甚为壮观。

0 3

唐大历三年(768)杭州刺史张伯仪复建西塔,李华撰《杭州开元寺新塔碑》

代宗永泰元年(765),开元寺西塔坏,太常卿兼杭州刺史张伯仪捐俸重修。三年之后,大历三年(768),克复旧观,李华为之特撰《杭州开元寺新塔碑》:“庭基坦方,双塔树起,日月逝矣,材朽将倾。广德三年三月,西塔坏,凶荒之後,人愿莫展。太常卿兼杭州刺史张公伯仪,忠简帝心,威静吴越,驻车跪礼,徘徊感叹,乃舍清白之俸,为君为亲,修而复之。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范公伦,人之珪璋,国之俊彦;法师释昙献、上座释云卿、寺主释崇远、都维那释惠达、释法祥、长乐寺释昙景等,戒香扶其永誓,道力护其成功。於是剑南荆杨之巨材,诸郡倕输之懿匠,竭耗神明,三年毕事。”

0 4

唐长庆二年(822)僧惠澄植牡丹白居易观赏,徐凝、诗记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开元寺僧惠澄自长安获得一枝携回寺里栽种,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值白居易牧杭,于此观赏;徐凝为之题诗,为一时佳话。[唐]范摅(约公元877年前后在世、摅音shū)《云溪友议》记载:“白乐天初为杭州刺史,令访牡丹花。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师得之,始植于庭,阑围甚密。他处未之有也。时春景方深,惠澄设油幕覆牡丹。自此东越分而种之矣。会徐凝自富春来,先至,题诗。

咏开元寺牡丹献白乐天

(又名《题开元寺牡丹》)

[唐]徐凝

此花南地知难种, 惭愧僧间用意栽。

海燕解怜频睥睨, 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药徒劳妒, 羞杀玫瑰不敢开。

惟有数苞红幞在, 含芳只待舍人来。

这一时期,张祜也题诗盛赞开元寺牡丹花。

杭州开元寺牡丹诗

[唐] 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0 5

宋元杭州开元寺的存废

北宋时,寺院虽仍兴旺,但双塔倾废。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以杭州为行在,“三省六部错出其间。乃徙开元寺于西湖南山下。时双塔废弃已久,易地之后,旧迹益荡然无存”【据徐映璞(1892-1981)《开元寺记》】。

元至正二十七(1363)年,“湖滨之开元寺复为兵火所毁。乃徙城中,即旧址之东偏相基立刹…”【据徐映璞(1892-1981)《开元寺记》】。

0 6

明朝胡濙、田汝成的记载

明代兴之,永乐、宣德间有开元十景。正统五年(1440),礼部尚书胡濙(读yíng)有记。明末,云栖莲池大师弟子闻谷广印等曾卓锡其间。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之《清平山、開元寺》记载:“清平山,在仁孝坊,舊有煙霞閣,四壁畫古賢像,多名人題詠,今廢。巷内有郭兒井…開元寺,唐玄宗時建。宋建炎間,徙建於西湖。元季兵燹,復徙故址,皇明正統五年,禮部尚書胡濙記。劉士亨《贈寧和尚詩》:清平山下古叢林,主席知師道行深。菩薩毎分香積飯,伽藍常护給孤金。誦餘千偈燈生暈,坐斷諸縁樹轉隂。愧我未能修淨業,塵勞空役利名心。”

0 7

清朝杭州开元寺的变迁

清代,太平军入城之前,寺僧依然世守不废。“咸丰庚辛之际”,即咸丰十年(庚申1860)、十一年(辛酉1861)太平军入杭州城,“梵宇尽燹” 【据徐映璞(1892-1981)《开元寺记》、丁丙《武林坊巷志》】。

“同治七年(1868),海内宁靖,即清平山东麓重建殿庭、寮舍斋堂,以次兴筑。凿石浚井,辟圃莳花,累十余年,渐具丛林气象。然非复明清之旧。与唐代之开元寺,盖什不逮一也。于是西有妙峰庵,南有极乐庵,东有东岳庙三圣庵…后极乐并入开元…”【据徐映璞(1892-1981)《开元寺记》、丁丙《武林坊巷志》】

《武林坊巷志》关于开元寺的介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点击查看大图)

光绪十八年(1892),“浙省古懽堂识”(懽同欢)绘制的《浙江省城图》,在“高士坊巷”西南标有“开元寺”,开元寺之南标有“南城东岳庙”,开元寺之西标有“妙峰庵”,开元寺之北标有“寿春庵”、“定水寺”、“仁王讲寺”等,此6寺均在杭州城墙内。

光绪二十二年(1896),丁丙开始编修《武林坊巷志》,在《开元寺》一文收集了32份关于杭州开元寺的文献的原文。

1892浙江省城图- 开元寺、清平庵

(高清)(点击查看大图)

0 8

民国杭州开元寺的变迁

民国期间,日寇侵华,杭城沦陷,僧众四散,住持妙禅兼职宁波阿育王寺,不克专掌,仅一老僧宗镜株守其间。寺址被占,寺舍被拆。【据徐映璞(1892-1981)《开元寺记》】

0 9

中国杭州开元寺的变迁

1952年,开元寺“地址高士坊巷21号,正殿、斋堂等27间,住4人”(据《杭州市民族·宗教志》)。“到20世纪50年代初,仅存正殿、斋堂而已。殿中供释迦、阿难、迦叶,旁列十八罗汉。东偏有石观音立像,由极乐庵旧址移来,乃唐代古物,后来不知去向。”【据黄公元《吴山云居圣水寺、开宝仁王寺、开元寺等》】

钱江梵影》黄公元、王国平 杭州出版社

2003年3月开工建设万松岭隧道时,隧道东口南侧尚存的开元寺厢房被拆。

高士坊巷口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杭州开元寺遗迹遗址的荒废现状

历史

建筑

现在,开元寺遗址东区尚存正殿前大门的台阶,以及约1米高的正殿墙根(详见文首遗址照片);西区由石砌上山道路,土夯山墙。希望有关部门能妥善保护和利用。

开元寺遗址方位图

保护利用杭州开元寺遗迹遗址的建议

历史

建筑

1、开元寺地上建筑遗迹修缮。

2、西区石砌上山道路保护,土夯山墙等建筑遗迹保护。

3、研究建设“杭州方兴开元寺遗址公园”可行性。

作者

严柏华

深圳市高新投集团客户经理,上海财经大学哲学硕士。

编辑:任黎

Hash:bd852cb1984e607bab265b22ddd8c4239d7ec155

声明:此文由 杭州历史建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