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园确实以种韭菜出名,但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文|枬子

编辑|马桶

细时候说起韭菜园,认为就是我姑娭毑门前那大片菜土,因为爷老倌撮我,讲那一大片菜土都是种的韭菜,都是姑娭毑家的,因此成为了这一片的地名。

韭菜园确实曾以种植韭菜闻名,但那是百多年前的事了。在民国初年,韭菜园还是长沙郊外,是浏阳门与小吴门之间的一条泥土路,因东边有农户栽种大片韮菜而得名。虽在郊外,却离城门不远,且地价极低。我姑爷爷的父亲在此建造了王家大屋,老屋若是能留到现在,也有百多年历史了。

以前讲起韭菜园,指的是今五一路南侧,芙蓉路东侧,以原省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一块区域。而今天讲起韭菜园,则主要是指北起八一路口,南抵今解放中路,全长一公里左右,被五一路分成南北两段的韭菜园路。

清末民初,这里曾是省城长沙驻军的演武场,长沙铁路修通后,小吴门车站建立,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长沙东侧浏阳门外的城乡结合部,发展到长沙城的铁路交通枢纽和货运贸易中心。建国之后,这里又成为省机关、军区驻地,五一路修建后,更是成了市中心的繁华之地。

民国时期的韭菜园虽不是中心城区,却因一所学校的存在而大大有名。这所学校就是美国基督教会于1917年在此开办的湖南圣经学校。创始人为美国内地会教士葛荫华(Frank Keller),他1901年来长沙进行传教活动。

1918年4月《圣经学院公报》中如此描述韭菜园地段:“其位于小吴门与浏阳门之间,在一条新修的军用公路旁(注:即长潭军路,又称军路侧)。这片地开阔,故能确保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为修行和未来发展都提供足够的空间。这里的井水提供足够的饮水。”学校创办之后,经历几年的建设,很快颇具规模。

湖南圣经学校全景 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学校四周筑有围墙,正中大门立在韭菜园路东边,为一幢中国传统式建筑,洞开三门,两侧有平房向南北方向伸展,形成一片广场。围墙外,有一大片菜地,菜地外则是密集的民房。校内还有大礼堂和食堂,大礼堂为长方形,分为内教堂和侧道,空间颇大,可容纳数百人。食堂为平房,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学校生源遍及全国。

主楼为一座钢筋水泥的四层大厦,坐南朝北,楼房间环抱的前坪是一个四方形院子,铺着整齐碧绿的草皮,草坪四周种有繁茂树木,环境清幽,建筑美观,是当时长沙城的地标之一,号称是全湖南最讲究的建筑。

湖南圣经学校校园一角 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1937年,张学良曾被软禁在湖南圣经学校数月之久。

1937年底,因抗战爆发,中国最著名的三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师生们被迫举校南迁,辗转千里到了长沙,即在韭菜园的圣经学校落脚,并联合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在此继续办学。

圣经学校主楼中一楼用于学校办公,二三四楼用做理学院、法商学院、工学院土木系的教室。附一楼为防空避难所,两侧东西相对各为三层建筑楼房,供北平图书馆办公及作教职员宿舍。由于圣经学校无法容纳学生住宿,长沙临大还租用了附近的长沙德涵女校旧址作为女生宿舍,原清军驻湘第四十九标营房作为男生宿舍。

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在此居住过,李政道、杨振宁等人在此学习过。而数月之后,从这里走出的“长沙临大”,迁往云南,成为了西南联合大学,日后它被称为中国最好的大学。

建国后,这里成了各类机关和事业单位驻地,后作为省政府大院的一部分,经过多次翻修后,仅有一栋老建筑尚存,现为几家省直单位的办公场所。

硕果仅存的湖南圣经学校旧楼 图源:《长沙老建筑》

讲完了历史,来讲故事。那时候我爷老倌基本每周都至少要到韭菜园一两次,因为爷老倌讲,在长沙他只有姑妈家这一户亲戚,当然要多走动。我屋里就住在小吴门,走过去也近,我也喜欢跟着爷老倌去。

姑娭毑很喜欢我,只要我去,就会从青布大褂的口袋里掏出些零食给我吃,有时只是瓜子花生,有时则有咸金桔、寸金糖等,时不时的还会给几分钱零钱给我,还经常讲我长得像她哥哥(我爷爷)小时候的样子。

我去韭菜园最头痛的事,就是经常把表哥表姐们的名字搞混,主要是人数太多,大表伯有五个儿子,二表伯有三个女儿,都住在大屋里。两个嫁出去的表姑也各有两个儿女,加上表哥表姐们有谈了对象的,也经常在王家大屋进进出出,实在是有点搞砣不清;而他们家给孩子取小名也很奇怪,都是按排行取的数字名,什么小二、四毛、罗五、铁七、十一姐之类,我哪里搞得清谁的排行是多少?经常是哥哥姐姐一顿乱叫,还出过把一位几个月不见的哥哥喊成叔叔的笑话。

王家大屋的房间多,房子前面有个小院,后面两楼两底,一进五间,不过四周邻居的房子都比较高,导致光线不太好,我细时候在大屋里迷路过好几次。

我问娭毑,姑娭毑何解一直是一个人,娭毑告诉我,我姑爷爷当年跟着我爷爷去绥宁,不幸丢了性命,不然我姑娭毑不至于三十多岁就守寡,一个人拉扯大四个孩子。还好晚年幸福,儿孙满堂。

后来娭毑给我讲了这个故事:

民国何键主政湖南的后期,大力推行文官选任制度,提拔受过现代新式教育的中青年才俊出任地方官僚。1937年,我爷爷先茂公在通过文官考试后被派往绥宁县任县长。他的妹夫子仙公虽也通过了文官考试,但由于缺乏从政经验,便跟随大舅哥前往绥宁,先实习一番。当时规定,新旧县长交替时,新任县长可带几名随行人员出任所驻县基层官吏。

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湘、桂、黔要冲。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 苗、侗、瑶聚集斯邑,婚姻嫁娶,交汇融合,素有古苗疆要区之称。境内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岗地、溪谷、平原多种地貌。南、北、东三面高山环抱,地势高低起伏,变化多姿。春秋时属楚国黔中郡地,宋代改称绥宁。

由于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民国时有名的湘西南土匪窝。

我爷爷上任后,大力整治,经常下乡清剿,不过由于山高林密,收获不大。每次行动又总是被人提前泄露风声,人还未到,土匪就进山了。

县保安大队长李百奎,原也是土匪,后被招安后任县保安大队长,善双手打枪,枪不离身。爷爷一直怀疑此人就是土匪在县府的内应,但又苦于没有证据。

一次清剿行动中,抓获了八个土匪,我爷爷力排众议,决心杀鸡儆猴,执行枪决,一时在县里引起轰动,人们拍手称快,土匪都暂时销声匿迹。治安好了很多。

不料没过几日,省里来了通知,说是新任省主席张治中(在湖南主政九年的何键被调往南京任职)闻盛县长在绥宁大开杀戒,十分恼怒,命令撤职查办,即日返回长沙。

张治中

子仙公及一起从家乡来的几位随从都愤愤不平,爷爷却冷静地说:“张主席刚到任,想采取绥靖政策,他这样处理也在意料之中。我问心无愧,对得起国民政府,也对得起绥宁的父老乡亲,这县长不当也罢。只是委屈了你们几位,跟我出来为官,才半年又要回去了。”

几个人忙说:“三嗲,不要这样说,我们跟着您老出来,就是为了见世面、长知识。留得青山在,以后还有机会。”

由于新县长尚未到任,经请示省府,留下子仙公在县府暂署。爷爷吩咐子仙公注意安全后,带着其他几人回了长沙。

正待赴任的新任绥宁县长柳子谷先生是江西玉山人,原是个画家,素与张治中交好,此次是应张治中之邀前来湖南从政。三十五六岁年纪,身材清瘦。一看就是个文弱书生。爷爷特意去拜访他,将绥宁的日常事务一一交接,嘱咐其早日前往绥宁,好让子仙回来。又特别叮嘱他提防保安大队长李百奎。才告辞离去。

谁料这柳子谷文人习气,做事拖沓,在长沙文化界盘桓应酬了数月才动身前往绥宁。他还没到绥宁便传来噩耗,代理县长王子仙在进山剿匪时误中埋伏,壮烈牺牲。竟被土匪碎尸。

不久柳子谷到任绥宁,设计抓捕了暗害子仙公的原保安大队长李百奎,也算是为子仙公报了仇。(本段史料来自《绥宁县志》)

姑爷爷去世后,姑娭毑倾尽积蓄在鱼塘街开了一间小旅馆,一家人勉强维持着生计。到了1950年,因姑娭毑一时心善,在旅馆收留了一位旧相识,以前民国政府长沙县的副县长。此人在逃到老家后被抓获,连累姑娭毑入狱,因窝藏罪被判了三年徒刑。

鱼塘街口

不过她老人家的晚年生活还是很幸福的,出狱后儿女先后参加工作,她在家含饴弄孙,维系着王家这个大家族,八十大寿的时候,王家大屋里光自家人就足足摆了五桌,看她脸上的表情,应该是很满足的。

王家大屋历经了百多年沧桑,还是没有逃脱被拆迁的命运,九十年代初,长辈们都已先后过世,表哥表姐们都已成家,搬离了大屋。大屋拆迁时,全家人使尽浑身解数,据理力争,保留了一小块宅基地,只相当于原来面积的五分之一。大家商量为了给王家人留下一些祖屋的回忆,集资在这块地上盖起了一栋五层小楼。由于占地面积太小,每层楼不到四十个平方,只有一间正房,楼的造型极为怪异,细细长长的,在周围的高楼中显得格格不入。大家还是习惯地把它称为王家大屋,每年春节都会在一起聚餐,虽然房间太小,只能站着吃饭,但是那份快乐还是让我这个失去了祖屋的人羡慕不已。

这栋房子至今还矗立在韭菜园南路上,就在省文物商店的后面。

至于韭菜园路这条老街,路面变化不大,两侧单位太多,也无法大改。不过现在的韭菜园北路已经被区政府提质打造成“米粉特色街”,一条从来就没有知名粉店的街变成以米粉闻名,有点匪夷所思。

作者介绍

枬子,文革初期出生于长沙,做过工人、会计、财务总监。现为资深高级会计师。

Hash:230d3571349f2e316831a73d86248a550676c5ac

声明:此文由 故事长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