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支连队为何能成为中国“军魂起源地”

八一特辑(一)

南都讯 记者潘珊菊 发自陕西渭南 位于华山脚下,有这样一支连队,被誉为“军魂起源的地方”。它诞生于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中,毛泽东亲自在这里建立军队首个连队党支部。建连91年来,连队参加过战役300余次,走出15位将军,涌现出16名战斗英模。

八一建军节前夕,南都记者走进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探寻这支历经21次调整移防的连队,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发展轨迹,并揭秘作为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成员,出征海外如何历经考验。

一问

逃兵变英雄,这支连队有何神奇力量?

“作战中前一天在国民党队伍中还是个逃兵,到了红一连,有的第二天竟成了战斗英雄,这支连队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让来到这里的官兵脱胎换骨?”这一疑问让当时还在军校学习的陈林生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直以来,“红一连”三个字在全军已是赫赫有名,无论是土地革命、长征途中,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支历经300多次大小战役的连队,都有一种拖不烂、打不垮的特质,先后获得“百战百胜”、“英勇连”等各项殊荣。

除了连队荣誉,这里的军人在危难面前都有一种直面生死的勇气、血战到底的豪气。建连91年来,这里先后走出陈士榘、张宗逊、陈伯钧等15位将军,涌现出“英雄投弹手”郑怀平、“刺杀英雄”王毛二、“盘肠英雄”姜东海、“无产阶级硬骨头战士”谢朝发、“英雄连长”王寿松等16名英模。

在那么多连队事迹里面,其中有一个故事让陈林生最为“好奇”。1947年春,在东北解放战场上,国民党连续向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进犯,企图占领其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企图,军队加紧扩建,壮大队伍,除了吸纳农民外,还吸纳了许多国民党军、土匪、日伪军,队伍成分复杂,人心各异,凝聚力不足,战斗力也很弱。

当时红一连因党支部坚强有力,成为吸收人数最多,扩建速度最快的连队。在三次南越松花江、夏秋冬季攻势等战斗中,全连战斗团结,行军作战无一减员,杀敌英勇,完成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2016年7月毕业,陈林生被分配到红一连担任排长,经过2年探寻,如今他已找到答案,那股神奇的力量就来自于“支部建在连上”赋予的信仰。“官兵不论走到哪、处于何种环境、面临何种考验,都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走进连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至今仍影响深远的“三湾改编”。这支与人民军队同岁的连队,曾开创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并由此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时间回溯到1927年9月,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面对当时部队纪律涣散、士气低迷、思想消极、组织混乱的局面,毛泽东决定在三湾就地整编。当年10月15日下午,毛泽东根据行军中了解的情况,决定在红军中找一个党员较多,而且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连队进行“支部建连”试点,亲自发展了6名党员,建立了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尔后再向整个红军部队拓展。

几条长板凳、靠墙方桌上一盏菜油灯、墙上垂挂的两张长方形红纸写着入党誓词和3个外文字母C·C·P(中国共产党)。当晚,毛泽东借助部队宿营机会,在团部驻地叶家祠堂的阁楼上举行6名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

随后,毛泽东亲自指导该连建起了全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中国军队“支部建在连上”先河。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这里也被誉为“军魂发源的地方”。

在此之前,支部设在团,连只设党小组。

毛泽东后来提到,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问 昔日荣光,今日出征海外维和如何保持?

2014年,中国军队首次派遣以营为建制的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执行任务,当时红一连53名官兵参与其中,作为维和部队的支援保障连,他们主要负责长途巡逻、难民营警戒等任务。

面对着异国他乡未知的危险,面对着首批营级建制出征的无经验可循,在集训出发前,53名官兵自发写了“血书”,大学生士兵路继承也参与其中。拿针扎完手指后,发现没写几个字血就干了,路继承继续在手指上又划破了一道小口,对于这种选择,他认为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在没有这项任务之前,路继承入伍的初衷本是想到第二年考军校,面对着连队战友踊跃报名赴海外执行任务的机会,路继承坐在一旁也按耐不住了,觉得自己不该缺席。而这一选择意味着他将放弃仅有的一次考学机会。

“看到连长、班长在面临任务时,即使自身有再大困难,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直接打包出发。当兵就得做出点成绩来,流血牺牲是难免的。”路继承写完“血书”后并没有立马告知父母,而是悄悄告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希望姐姐待他出征后能帮忙说服家人,毕竟“忠孝难两全,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 。

“之前家人只知道我有去维和的想法,并不知道我最终的决定。他们以为我会听他们的话留下来复习考军校。”路继承说。

“儿子属于国家,回来一定给二老请罪。”路继承给家人编了两个月的短信直至飞机起飞前一刻才发出去。在出征前的两个月时间里,这条短信写了删,删了又重写,前后改了20多次,有时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后来想想全删了,最终只留下二三十字。“当兵就要有兵样,走那一刻觉得内容能短就短,太文绉绉的,父母反而更担心。”

在异国他乡那段时间,除了枯燥、单调,维和官兵们直接面临着危险,加之南苏丹(朱巴)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多元政治、文化在这里交织,执勤哨位附近经常有基督教徒集会并向信徒们传教。

一开始组织宗教活动,牧师还曾邀请哨位上的官兵参加,却发现解放军战士从来没有一人应邀参加。一次巡逻中,一名牧师递给红一连下士陈波一个十字架挂链,说:“God will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表示他愿意义务提供心理服务。

陈波当即谢绝,指着自己印有五星红旗的臂章,告诉他:“Thank you,Our faith is communism。(我们信仰共产主义)”并解释说:“我们有自己的"牧师",叫党支部。”

红一连指导员王玉光告诉南都记者,在远离连队的非洲大地,红一连的官兵,坚持每天唱强军战歌、学党章党规,向党旗宣誓,组织生活每周雷打不动,筑起了一道思想“堤坝”。

三问 改革调整,与军队同岁的红一连如何转型?

建连91年来,连队历经21次调整移防,先后调防粤北、广西,1969年千里移防至河南渑池。去年改革调整期间,红一连官兵从豫中平原一路移防到数百公里外的关中大地。 如今面临改革转型,身为英雄连队的红一连如何过好这一关?

去年4月份刚任命红一连所在旅的旅长杨金龙,一到部队就面临整建制移防任务。在河南驻地,经过短短2个月临时收拢合编,去年7月1日,全旅按打仗要求,采取以摩托化机动为主、铁路输送为辅的方式,开始了数百公里的移防任务。据介绍,当时人员按战斗要求编组、车辆按打仗要求出动、物资按作战要求装载,全过程战斗化实战化,与打仗无关的一件都没带,剩下的生活保障物资由地方物流车托运。

由于红一连是“军魂发源的地方”,与人民军队同岁,在移防日期选择上,红一连所在旅特地选在7月1日建党日进行。

“组建之初,部队刚刚完成收拢,9个团以上单位抽组合并到一起,互相之间并不熟悉。”杨金龙告诉南都记者,移防过程中,该旅把移防当打仗,人员不熟悉不能成为完不成战斗任务的借口。所以,他们大胆地把所有枪支分发到个人,这就面临着怎么管理好枪支的问题,因此沿途行进梯队中,杨金龙带领部队研究“控枪10法”,细化成各时节控枪预案,达到了预期目的。

“既然是实战练兵移防,就不可能把枪锁在柜子里。”提起当时“旅长不熟知营长,营长不熟悉连长,连长不认识士兵”的处境,杨金龙坦言,这在当时的陆军移防部队中没有这样组织过,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底气。

经过3天连续作战,人员装备全部进入部署营区,官兵们仅用了一周时间进行生活工作秩序规范,随即进入数月的野外驻训阶段。

“能够在具有红色基因的部队带兵,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同时也带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杨金龙说,军改后部队编制都是作战编成,不管是旅主官,还是每一个单兵,人人都有自己的战斗岗位,战时没有一个闲人。在作战过程中,需要实现人车合一、人岗合一、人和武器合一。因此在转型期必须树立官兵按编定岗的观念。同时利用现有平台,培养大家信息化作战意识。

近年来,红一连官兵也参加过多次中外联合军演。不少外国记者对他们组织的“党支部会议”“火线入党仪式”充满好奇。连队官兵总会这样告诉他们:党支部,是他们的“战斗堡垒”;火线入党,是中国军人的崇高荣誉。外国记者也许听不懂什么叫“听党指挥”,但他们在报道中写道:“中国军队的"党支部",发挥着神奇的作用;中国军队称之为"军魂"。”

摄影通讯员 胡善雨、韩理、王东辉

Hash:24df029591e685cefa6581849e75e7e847d1577c

声明:此文由 南方都市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