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西陵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帝王陵寝——光绪崇陵

编者按

为响应国家防控规定、阻击疫情丰富“宅”家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清西陵景区开启“ 云旅游”模式。线上游景区、学历史,让你足不出户也能“看”遍景区,畅游中国文化的海洋

光绪皇帝陵寝的修建

遇到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清西陵陵寝中

为何只有光绪帝崇陵被盗?

盗墓者是谁?崇陵中又埋着哪些稀世珍宝?

在崇陵地宫内

与光绪帝同穴而眠的女人是谁?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

一起走进清西陵——崇陵

崇 陵是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和孝定景皇后(裕隆太后),叶赫那拉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清西陵泰陵的东北面面约5公里的金龙峪。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在1938年被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所盗。

崇陵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

崇陵隆恩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质地坚硬无比,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恩殿被誉为“铜梁铁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隆恩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殿内彩绘鲜丽,殿前的龙凤石,雕刻精巧,有立体感。崇陵地宫是清西陵唯一开放的皇陵地宫。

墓主介绍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地宫构造

崇陵地宫是清西陵唯一开放的皇陵地宫。地宫是拱券式的石结构建筑,整个地宫有隧道1条,石门4道,券9道(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门洞券3座)。

地宫内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个,是地宫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敞,券顶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结构。每道石门顶上都装有重达十几吨的铜管扇,既能支撑门上的巨石,又能使高3.52米的巨大沉重的石门开关自如,石门之上还有用整块的青白石雕成的石门楼,八扇石门上,浮雕有造型生动的菩萨立像各一尊,菩萨的立像,高1.99米,神态庄严,气势威武。

穿过第四道石门进入金券,金券高大宽敞,是地宫的主体建筑,东西长12米,南北宽7.2米,高8.95米,全部用青白玉石构筑而成。宝床上放置有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光绪居中,隆裕居左,梓宫四周有十六块绘有五彩山云龙龙山石,夹住梓宫边角。两座梓宫皆为内棺外椁的形式,光绪帝棺木周身朱红涂漆,雕有镀金的藏文和梵文经咒以及万字不到头的底饰纹案,隆裕皇后棺木顶盖上雕有金凤一只,挺立山岩,展翅欲飞,旁边云团朵朵,脚下海浪涛涛,山花灼灼。金凤头上雕有九尊菩萨坐像,整个画面布局紧凑,造型优美,刀法玲珑,线条细如发丝,五彩涂金,是具有高度水平的木雕艺术品。光绪帝的棺内有围锦十三层,其中一层为升龙、彩云和寿山福海图案,一层为明黄底行绣绿色团花图案,其他十一层均用金粉写有梵文经咒,机头处有“杭州织造臣舒麟”等字样的陀罗尼缎,彩缎锦色为蓝、紫、红三种。隆裕皇后棺内仅有围锦三层,均以紫色,写有金粉梵文经咒,帝后两棺底层,均垫有灰白色灰土,上覆紫色香粉

Hash:e98a7e18d7dbed95ad535566926f14b5a20720b3

声明:此文由 清西陵景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