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太原文庙民俗博物馆,古代的宝马停车位是这个样子滴!

在古代,马是代步的主要交通工具,古代驿站旁就常设立拴马桩。在今天可以说就是停车位。一个栓马桩可以停几辆宝马,那个时候可是真正的宝马,不是现在的铁车皮,汉唐时期,最初没有固定的拴马桩,一棵树能固定马缰绳就可以了。后随着发展,唐代韩干《照夜白图》;绘拴马桩为多棱柱形,有固定铁环。北宋佚名《百马图卷》绘有拴马桩13个,高越2米有余。元代任仁发《饲马图》绘六棱拴马柱,可见立桩栓马,古有遗制。明清两代,石刻的拴马桩已非常普遍,古长安城及其周边地区,官府、商贾人家,院门口都有高矮不同、形制各异的拴马桩,塑造出了各种复杂的形象,表现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故事传说。这些石雕是先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生活基石,我们仿佛可以窥见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之根。

山西太原文庙成立了山西民俗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种历史悠久的文物,极具特色,其中排列整齐的“拴马桩”,成为博物馆一景, 从院内向北看,石桩立于东西两侧数十个一排,仿佛两队卫兵整齐排列。它们原是晋南乡村的民间石雕品,也称“拴马石”,是明清大户人家门前用以拴马、牛等的石雕桩。这些雕刻精美的拴马桩称“样桩”、“看桩”。拴马桩所用石材多是灰青石。一般大型的通高约250厘米,小型约150至200厘米。石桩头是石雕的主要部位,圆雕有人物神话故事,如寿星、刘海、仙翁等,人物五官及衣饰刻划细致入微。动物形象有狮、猴、鹰、象、牛、马等。均栩栩如生,精彩的是石狮子形象,前肢雕刻系缰绳孔眼,狮子突出其动态,或昂首怒吼,或弯腰卷伏,动态颇为生动。拴马桩石雕在整体上能综合运用圆雕、浮雕、线刻手法,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有些拴马桩是农舍门口颇为讲究的石桩,桩身雕饰吉祥图案,桩头以胡人骑狮者居多。其形相异趣,最富特色。雕像方位皆向门,如迎宾状。具有光宗耀祖、辟邪镇宅的涵义。 拴马桩石雕是我国北方农村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在华北分布尤为密集,数量品种繁多,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拴系骡马的条石,以青石雕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宽厚相当,约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还被赋予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之为庄户人家的华表

这里只可以停宝马7系列。。。

Hash:5922b6d6918e48dc4dea40ae9be81374c6a08357

声明:此文由 小寅瑜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