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阳曲人民在太原战役中的支前工作——郭守瑞

阳曲县是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参战支前,为抵御外来侵略,实现民族解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讲好支前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中国梦想。 今天给大家分享忆阳曲人民在太原战役中郭守瑞的故事。

忆阳曲人民在太原战役中

的支前工作——郭守瑞

郭守瑞(1921-1991),山西阳泉西南异多雨下沟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十四岁在村学习编织,十五岁当磨面工,因家境的贫寒培养了他刻苦努力、坚韧不拔的性格。

1937年,他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的影响下,积极投身抗日运动。曾任本村儿童团团长、青救会主任;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区抗日救国先锋队队长;1940年3月到晋察冀边区二专署学习;1940年6月被分配到阳曲县抗日游击队任队长,开辟革命根据地,配合部队,多次破袭高村至平社的铁路,袭击高村、平社、关口等地日军据点。后任区财政助理员、民政助理员、区武装部大队长。1942年2月任东阳曲县六区区长。1944年任东阳曲县四区区委书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带领人民群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并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深入农村,落实党的减租减息政策,救济孤寡老人和贫苦农民的生活,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爱戴。

1945年,抗战胜利后,郭守瑞先后担任东阳曲县公安局局长、东阳曲县县长。1946年,负责恢复四区、五区工作,配合部队积极开展对敌斗争。1948年8月,东西阳曲合并后,任中共阳曲县委副书记,在解放太原战役中兼任二分区支前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安葬委员会主任。1948年12月任中共阳曲县委书记,为解放区的发展和人民政权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

1952年,郭守瑞投身于祖国的工业建设,历任中共山西省委基建部工矿处处长、省经委国防工业处处长、省第二机械工业局党委书记。1978年6月任省国防工办第一副主任。1980年,任国防工办顾问。1985年当选为山西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10月1日,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1991年因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七十岁。按照他的遗愿,将骨灰撒在阳曲县原岔上南寨山他曾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本回忆收录于1989年。以下为郭守瑞同志笔录:

今年4月24日是太原解放四十周年。现将阳曲人民在太原役中支前工作的贡献记述如下,以庆祝这个伟大的胜利节日。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北的军事战略要地。日寇投降后,阎锡山为了维护其在山西的统治地位,实行了慘无人道的“兵农合一”和“三自传训”等坑害人民的政策。广大人民群众恨之入骨,怨声载道,迫切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太原,消灭闫军,拯救人民。

1948年7月21日,晋绥军区的部分解放军,在张达志同志的统一指挥下,在忻县豆罗镇全歼阎军三十九师。经过一个多月的整训和练兵活动,率命挺进阳曲县境内,打击盘据在石关、高村、河庄、大孟、三畛、东黄水、等地之敌,大孟川的全部村庄和黄寒川铁路以东的数十个村庄得到解放。平津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毛主席命华18、19、20兵团和西北第7军会攻太原。阳曲人民渴望已久的解放太原战役开始了。经过党政军民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终于在1949年4月24日解放了太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保证部队的充足供应,战役开始,忻州地委决定,以专员薛同连同志,副专员彭伯州同志为首,立即组织了支援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负责动员所辖十个县的支前工作。指挥部住在阳曲县东黄水镇。为了同前沿部队取得密切联系,做到及时供应,保证前线的胜利,又成立了支援前线指挥部,郭固邦同志任司令员,刘大煜同志任参渫长,我任政治部主任兼安葬委员会主任。支前指挥部全体人员随军深入到阳曲县海家窊村(距牛驼寨五华里),保证部队急需的弹药、器材等物资供应和组织抢救伤亡人员的工作。

阳曲县是解放太原的前沿阵地,为保证支前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发出通知,动员全县人民全力以赴做好支前工作,做到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要粮有粮。根据地委指示,又组建了阳曲县后勤指挥部,县委书记华国锋同志任政委,县长张天怀同志任主任。为了及时得到专署后勤指挥部的指示,阳曲县后勤指挥部也住到东黄水镇。

忻州地区各县供应部队的粮、油、菜、柴、草等物资还未运到阳曲之前。西北野战军七纵队モ旅、十旅、十二旅、三旅、警备二旅等大批部队和地方部队就浩浩荡荡地进驻阳曲县东黄水西店、故县、东盘威、西盘威、河上咀、红沟子、石城、张拨,洛阴、侯村、赵庄、王兴坪、上阳寨、下阳寨、南岭坡、北岭坡、店子底、磨石、西黄水等数十个村。部队来得很快,但粮草未能及时运到,兵无粮,马无草,部队首长十分着急,要求阳曲县委千方百计就地先解决数天的供应问题。但阳曲县平川的绝大部分村是刚解放不久的新区,阎锡山统治时实行惨无人道的“兵农合一”大批青壮年被抓去当兵,土地荒芜,人民吃糠咽菜,度日如年,确实困难不小。县委在任务紧迫、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立即召开县委紧急会议,对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一致认为大秋作物逐渐成熟,可以动员群众开镰收割,特别是灾难深重的阳曲人民,对阎锡山恨之入骨,盼望早日打下太原,消灭阎军,只要动员群众,困难一定会克服,任务一定能完成。根据这些客观实际,我们提出了响亮的战斗口号“做好支前工作,打进太原,活捉阎锡山!”这鼓舞人心的口号,使广大群众的支前热情更加高涨,他们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男女老少全部出动了,绝大部分群众不分昼夜,边收割边打场,边晒干边碾米、一面过称,一面记帐、人担,驴驮、车拉,把粮、油、菜、草源源不断地送到部队手里,保证了部对的急需,从而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赞扬。在华国锋同志主持下,又召开了县区干部支前动员大会,决定县委、县政府的大部分领导同志随旅部活动,任务是部队有什么紧急要求,立即向后勤指挥部报告。每个村派一名县、区干部亲自抓各村建立支前指挥部,具体动员粮、油、菜、柴、草和组织民兵、民工的工作。并明确规定,动用了群众的一切物资,都要详细登记入帐,合理评价,解放太原后,由县政府统一结算付款。

占领牛驼寨,对解放太原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10月7日,天气很黑,第七纵队七旅经北岭坡某团由地下共产党员王风文、陈万章做领导,从东山的羊肠小道,绕过李家山、风格梁等阎军据点,秘密地潜入牛驼寨,经过激烈的战斗,全歼了敌人,占领了牛驼寨阵地。为了巩固牛驼寨阵地,防止敌人反扑,部队急需大量的门板、檩条等修筑坑道和掩体的器材。前线指挥部认为动运门板、檩条的任务十分紧急,从其他县动员时间长,来不及,会影响阵地的巩固,把这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交给了阳曲县后勤指挥部。指挥部立即向全县人民说明情况,广大人民群众急部队之所急,提出“我们多流汗,部队少流血”的口号,争先恐后把自家的门板全部摘下,把村里村外的树,只要符合做檀条要求的一律砍倒,按规定尺寸修好,车拉人抬迅速运到牛驼寨阵地。有一天,我从前线指挥部回来,亲眼看到店子底村一伙老乡正在拆自己的房子。我问他们。“为什么好好的房子要拆了呢?”老乡们笑盈盈地回答“拆下来檀条送部队打阎锡山。”经我再三劝阻,才制止。据很不完全统计,送到牛驼寨阵地的大小门板有95485块,大小檀条有71271根。在争夺牛驼寨阵地战斗过程中阳曲县武装部部长刘玉双同志、副部长栗计先同志带领民工冒着枪林弾雨飞机大炮的轰炸,出入前沿阵地,运送武器弹药等作战物资和抬担架抢救伤亡人员。经过三次反复争夺,牛驼寨阵地终于牢牢掌握在我军的手里。部队占领牛驼寨阵地后,立即组织突击队向前推进,攻打庙碉(四号碉)。由于庙碉守敌负隅顽抗,加之庙碉用钢筋水泥加固,经过反复冲击围攻都未取得成功。第七次攻打前,动员瓜地沟村的煤矿工人,挖地道到庙碉下面,装上黄色炸药,才把庙碉彻底炸毁,全部消灭了庙碉军敌。当时前线指挥部有个战斗小报,除天天刊登有名的淖马、大小窰头、山头的战斗消息和民工、民兵英雄模范事迹外。突出地刊登了三打牛驼寨士坎庙碉的英雄事迹。

太原东山是个缺水区,部队、民工十余万人无水吃是个很大的问题。离牛驼寨不远的河沟有一池水,部队、民工用机枪掩护,组织民工在枪林弾雨下抢水,有的民工因抢水壮烈牺牲了。太原东山村庄少,部队、民工绝大部分靠打土洞洞休息。因土质不好,经炮弹、炸弹一震,有不少土洞倒塌,把人埋住。我曾亲自参加抢救被土埋住的同志。有的因抢救无效牺牲了。

打仗,就会有部分同志光荣牺牲。专署后勤指挥部下令,要求各县将老百姓家中存放的棺材全部动员出来支援前线。阳曲人民听了传达后,争先恐后将自己家中存放的棺材献出来、人抬、车拉、数天之内就把1443口棺材送到上下阳寨安葬委员会。很多老乡说:“解放军同志打太原流血牲,我们捐献口棺材算得什么!”一批批伤亡人员从火线抢救下来。阳曲县后勤指挥部一面组织登记小组,将光荣牺牲的同志登记后掩埋,并向其家乡发函。一面责成县区妇联会动员妇女为伤病员喂水、喂饭、喂药,洗血衣,缝补衣服等等。

1949年1月初,根据太原前线司令部指示精神,不准一粒米、一钱盐流进太原城内。阳曲县委立即组织了向阳店、青龙镇两个检查站,刘乐哉同志任向阳店检查站站长,我和刘良金同志任青龙镇检查站正副站长。除向群众讲清不准一粒米,一钱盐流进太原城内的重要意义外,还配备了数十名民兵进行昼夜巡查。当时太原一斤小米可卖一元白洋,可换三丈白布,但没有一个人向太原卖一斤小米一钱盐。

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阳曲人民付出了很大代价,作出了很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参战和支前的青壮年约八千ー百二十六人,支前畜力约九千九百六十头,向部队供小米二百五十余万斤,谷草六百七十余方斤,门板九万五千四百八十五块,大小檀条七万ー千二百七十一根,棺材一千四百四十三口,梯子一百九十三架,其他物资如铁锹、镢子、大锅、切菜刀、风匣、麻袋等三十八种,共计四万四干六百八十一件。柴就无法统计了。牺牲干部三人、民兵民工三十ー人,伤五十人。骡子死一头、毛驴死二十四头。1949年5月,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庆功大会,表扬和奖励了支前中立了大功的五十二位同志和拥军模范七十九位同志。北留乡上庄村全国劳动模范朱文华同志,就是当时最突出的拥军模范。

监制:张秀丽 编审:赵治军

责编:虔嘉配音:李静

编辑:马婧

Hash:cfb8544993a57224141bee4a3f216722fc32c3f3

声明:此文由 阳曲县广播电视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