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百年历史长河的太原五中,你却不一定知道她的故事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山西省第一所公立中学——山西公立中学堂正式创立了。
这所学堂由太原劝学所金应豫(字烈候)以及省城热心办学的冯济川(字秋航)、孟元文(字炳如)、郭可阶等人筹办,经过山西巡抚张曾扬、学政宝熙的核准。当时,校址就选在明、清两代以来一直是科举考场的“大贡院”,又在纯阳宫街新建了校门,标志“革故鼎新”。
宣统二年(1910年),奉令改名为“山西晋阳中学堂”,由太原府辖管。
山西晋阳中学堂第一次毕业纪念
民国元年(1912年)再次改名为“山西省立模范中学堂”,并将校门改建到文瀛湖南畔。
1913年,山西省军政府要求省内官办公立的中学要统一命名,以便统一拨发办学经费,“山西省立模范中学堂”便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
这一校名一直沿用了22年。在这22年间,有历任校长10名。据不完全统计,共培养和输送出高、初中毕业班63个,学生2100余名。
除了培养出大量人才外,在省立一中时期,学校的各项设施也大有改善。这一时期,学校占地面积达10133.84㎡,有办公室、普通教室、博物教室、图书馆、宿舍、礼堂以及游艺楼等功能区分详细的各类校舍,藏书近3万册。此外,还有供实验、学习使用的理化仪器320套,博物标本45套,体育设施也相当完善。
省立一中时期图书馆 省立一中平面图
省立一中时期排球代表队留念 省立一中时期网球代表队留念
省立一中时期篮球代表队留念 省立一中时期足球代表队留念
这样的环境中,当时的学生不仅能专心于学习,也积极放眼于社会。
五四运动时,省立一中学生梁震被推选为太原市大中学校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5月7日,一场聚集了三千多名学生的集会在文瀛湖畔举行,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声讨日本帝国主义。
当时的校旗和校徽
当时的省立一中可谓是革命的摇篮。
1921年5月1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高君宇的领导下在省立一中成立。
1924年5月,中共北平区委领导人李大钊派高君宇回太原筹建党组织,他秘密住进母校省立一中“青年学会”,并在一中组建了太原第一个党小组;后报上级批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由张叔平、傅懋恭(彭真)、纪廷梓组成。
在漫长的校史中,不仅有开拓的历史,也有反抗斗争史。
1921年5月,阎锡山派忠实走卒魏日靖担任一中校长。魏一上任就迫害学生领袖王振翼,打击进步学生,查封青年团刊物《平民周刊》。9月一开学,贺昌领导一种团组织开会,揭露魏日靖劣行,讨论“罢课宣言”,提出“撤换校长”的目标,当天把魏日靖轰出学校,开始罢课,当局抓捕了19名学生,学校学生当即扣留了前来镇压的3名厅长,要求撤换校长,释放学生。阎锡山命一营士兵包围学习,贺昌领导数百名学生关闭校门自卫。军队与学生一墙之隔相持了三昼夜,最终当局退却,释放了学生,撤了坏校长魏日靖。
省立一中时期全体教职员合影
1933年省立一中高级学生军事训练
1925年春,阎锡山为扩充军备,征收房捐税,全省怨声载道。中共太原支部在一中率先发起“反房税斗争”,在傅懋恭(彭真)的领导下,校内贴出大字报。5月18日,省城大中学生罢课游行、情愿,并捣毁了省参议会,包围了督军府(现省政府大院)。摄于公论,阎被迫取消房税,已收者退回,反房税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1935年,省立一中更名为“山西省立太原中学校”。“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躲避战火,太中被迫迁址祁县贾令镇。但后来由于时局紧张,经费拮据,太中又于1939年迁回太原。但原校址已被日伪铁路局占用,只好先迁入师范街,旋移至上马街原女子师范校址(今太原七中址)。
省立太原中学校门
在上马街时期,太中占地面积达30000㎡,各类校舍350余间,并增添了各种设备,满足学习需要。
1936年夏,青年教师梁品青以13班学生为基础,成立了读书会,组织阅读鲁迅、茅盾、巴金、萧军的作品及进步刊物,宣传抗日,介绍红军,并秘密写信给周恩来同志介绍它们的革命活动,为党做了大量地下工作。
同年十二月,正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之际,太原各中学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太中领导不准学生外出,各校学生闻讯涌向太中增援,并把校门冲开,当局派军警出面阻拦,使太中学生未能出校。16日另一次大游行时,太中学生勇敢地冲出校门,参加了大游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地下党领导成立了“学生民主建国会”,巧妙地与阎锡山组织“三青团”进行抗争,并创办地下刊物《青建》月刊,高二班出版进步周刊《蜘蛛》,高三班出版了《民主与科学》周刊,宣传反内战,分化敌对势力。
1944年6月,党派张照同志来太中发展党组织,组织进步学生斗争,并于12月建立了太原中学党支部。
上马街太中校门 上马街时期校园一角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的当天下午,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遣的文教接管小组,在年仅24岁的中共党员谷文波率领下,进驻了上马街太原中学,5天后举行庆祝解放以及复课典礼,8月15日成立了太中第一个团支部,后选举了第一届学生会,从此太中开始了新生。
1951年,副校长张树民等赴东北学习,开展教育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1953年元月,被定为省级重点中学,4月,改为现名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不久升定为华北重点中学。1955年夏,位于迎泽湖东畔青年路南端的新校舍全部竣工。暑假一过,全校师生一起动手,由上马街迁入新校址,从此翻开了学校崭新的一页。
1954年太原五中学生参加太原市中学生夏令营合影
1954年 在杏花岭体育场举行校运会
56届高13班女生上体操课
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五中始终坚持育才育德的教学工作,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人才,留下不少感动的事迹。
张叔平,山西方山县大武镇人。1919年考入省立一中,与王振翼同班,和高君宇,贺昌等结为至交。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被推选为太原市第一任支部书记。1926年初,中央调他赴上海,任中共江浙区委杨树浦区委书记。后因被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张叔平坚贞不屈,被酷刑折断双腿仍与敌人殊死斗争,敌人穷凶极恶,在1928年1月20日深夜用铁钉钉住他的四肢,将他残忍杀害,献出了年仅31岁的宝贵生命。
王振翼,山西天镇县小盐厂人。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创办《平民周刊》,披露人民疾苦。1921年,他是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任领导人。1921年冬后,他赴京致力于京汉、京绥等铁路工人运动,1928年在党的“六大”上被选为中共候补委员。1931年,在天津再次被捕,酷刑致残,同年十月牺牲在狱中。
张友清,陕西神木县人,1920年考入省立一中,1923年加入青年团,1925年赴北平入中国大学,同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到武汉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任北平市委书记,1931年1月任天津市委书记,1936年10月任中共晋西南区党委副书记,1939年任北方局统战部长,1942年任北方局秘书长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同年5月,日寇进犯太行时不幸被捕,1942年在俘虏营中牺牲,时年36岁。
汪铭,陕西神木人。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1925年初,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底,中共太原地方委员会成立,汪铭任地委技术书记,在学生和工人中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和党的组织。1929年7月21日,由于叛徒出卖,不幸在太原被捕,1931年10月31日英勇就义,年仅28岁。
百年的历程积淀了五中厚重的文化底蕴,在今天,这份厚重的底蕴也在一直激励着当代师生,不断奋进。
本文转载自三晋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特此致谢!
更多与本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请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
1966年的北固碾,那群躁动的少男少女
太原道三晋文化微论坛开通,直接发帖,深度讨论,永久留存,全网互动,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Hash:d6c49c06dc3b7b1211c4653d1c618f4dc46bd2c9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